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
15032100000076

第76章 用行动打破镜中花和水中月的迷梦

行动力很重要,20几岁的年轻人在职场上要积极些,用行动打破镜中花和水中月的迷梦,实现自己的职场报负。

有句话,三思而后行,就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要反复思考可行性,然后再行动,以减少行动的失误。但是思考而后行有时也会带来弊病,拖延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行动了。有的人,想得太多,一直在想做这件事的困难性,于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有的人找借口,自己没有时间去做,于是永远没有时间。时间不等任何人,一年后,有的人还是没有开始,有的人已经放弃了这件事,只有马上去做的那个人已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

“你凭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检验,去完善。

世界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波拿巴有句名言:“我总是先投入战斗,再制订作战计划。”你也根本不必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然后再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只有行动才能使人“更好”。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起而行,向前,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目标,想做什么就去做,然后再考虑完善自我或完善目标。20几岁的年轻人只要行动起来,生活就会走向正轨而创造奇迹,哪怕你的生活态度暂时是“不利的”。行动力很重要,20几岁的年轻人要积极些,用行动打破镜中花和水中月的迷梦。

一个人在野外行走,它一口气走了十多里路,十分地口渴,问题不难解决,前方不远处就有一条小溪,人马上向前奔去,可能是渴得眼花了,“当”的一声,他撞到了一棵大树。本来又渴又累的他,再加上它撞了树,一点也不想走了,他就躺在树下,树为他打伞,风为他擦汗,他好受多了。

他是一个爱瞎想的人。头虽然不疼了,但是他没有马上去喝水,只是挪挪身子,躺在地上更舒服点,就海阔天空地想起来:小溪为什么不从树下流过,要不,我就能把小溪的水喝干。小溪的水没放糖,说不定还有一股腥味,不好喝,不如树下有个卖免费绿豆汤的,那冰冰的、甜甜的绿豆汤,喝上一口,连五脏六腑也冰冰的。但绿豆汤喝多了胀肚子,不如让这棵树变成葡萄树,葡萄都成熟了,风一吹,葡萄就会往下落,我一张嘴,一定会稳稳当当的来它个十来个。不过,葡萄个小,不过瘾,吃多了又酸,不如树下是个西瓜地,我手抱一个西瓜,头枕一个西瓜,把手中的掰开,吃着红色的瓤,蜜一样的汁水向下流……

他想了好久,把解渴的东西想了一遍,可还是口干舌燥,只好站起来,走到小溪,喝下第一口水,感到凉丝丝的,喝下第二口水,顿时忘了绿豆汤、葡萄、西瓜,喝了第三口水,精神百倍地上路了。

看来,一个小小的行动远远胜过许多美好的空想。心动不如行动。当20几岁的年轻人为自己确立了发展的目标后,就要立即采取行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不要有任何的犹豫,更不能拖拉偷懒。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捕捉到成功的机会,20几岁的年轻人为自己设想再好的目标,如果不去行动,那目标也只能存在虚幻中,永远也变不成现实。

许多人做事都有一种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惰性”在作怪,周密计划只不过是一个不想行动的借口。首先,生活中、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其次,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其可行性如何,也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

一位侨居海外的华裔大富翁,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汽车接送,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回家?”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家穷!”“为什么我们家穷呢?”妈妈告诉他:“孩子,你爷爷的父亲,本是个穷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状元,官达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爷爷游手好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干过什么,因此家道败落。你父亲生长在时局动荡战乱的年代,总是感叹生不逢时,想从军又怕打仗,想经商时又错失良机,就这样一事无成,抱憾而终。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孩子,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了,干事情想到了看准了就得行动起来,抢在别人前面,努力地干了才会有成功。”他牢记了妈妈的话,以十亩祖田和三间老房子为本钱,成为今天《财富》华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想到了,就是发现了商机,行动起来,就要不懈努力,成功仅在于领先别人半步。”

20几岁的年轻人在职场上要懂得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要付出的,行动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当小燕得知一家企业内刊招聘记者,当即赶了过去。

到现场一看,仅有的一个岗位,竞争者竟达120多人!而且其间又不乏学历、资历、年龄、口才诸方面胜过自己者。见此阵势,小燕本欲打退堂鼓,可又一想既然来了,长长见识也是好的,便耐着性子坐下来。

面试的人太多,主考官是该公司的老总,小燕又被安排在后面,看着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脸色沉重地走出考场,她已预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必须采取独特的面试方式打动老总才能出奇制胜。

这时候,在会客室里坐等的几位应聘者开始闲聊。其中有这么几句牢骚话引起了小燕的注意:“来的都是有经验的人,小不点的内刊还拿不下来?一个面试还搞这么复杂!”“肯定要当面出题让应聘者动笔,不怕它,都带了作品集了,还说明不了问题?”

小燕心里一动,当即赶往楼下的打字店,以“求贤若渴”为题写下一篇现场短新闻。回到会客室时,正好轮到她出场了。

面试的内容有些出乎小燕的意料,神色已略显疲惫的老总既没提业务,也不问应聘者的经历,而是要小燕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如何当好内刊记者。小燕当即递上刚打印完的那篇短新闻稿说自己的角度就是“敏锐”。

小燕成了应聘人员中百里挑一的幸运儿。老总说:“其实正确的方法大家都注意到了,但心动不如行动,只有你当时把大家都注意到的东西先做在了前面。”

一旦你坚定了信念,接下来就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再艰难、再巨大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20几岁的年轻人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制定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定好之后,20几岁的年轻人恩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就难以打破镜中花和水中月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