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
15032100000085

第85章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职场中,20几岁的年轻人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当20几岁的年轻人遇到问题时,这些知识就能解决问题。

在这个讲求团队意识的年代,灵感的撞击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而这星星的火花多了就可聚成智能的光环,问题是有没有留意和凝聚这些火花而已。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书本的知识毕竟有限,还需日常中不断的积累,只要有心处处留心皆学问。

小王和小李同时被一家民营的建材公司录取,都安排在企业发展部,同样积极工作,可小李却懂得向同事们偷师,每当小组讨论工作时,他都会留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但凡有好的idea他都会纪录下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慢慢地他的点子和构思越来越多。两年后,小李已经调升为组长,而小王仍是一普通职员。

我们周围时常有不少人抱怨整天和工作打交道,怎么能够学到工作以外的知识呢?如果这样想,那就有失偏颇。工作是个特定的环境,但工作本身并不局限。

从事铁路岗位各个工种都有,车、机、工、电、辆各个系统又有各自的细分岗位。每个岗位只要留心,总有学问可学。列车员按说只在车厢的流动小天地里为旅客服务,表面看起来工作性质似乎也很单一、单调,但往深层看,流动的车厢是一种流动的文化,列车员的服务品质、内涵无不通过一点一滴折射出铁路整个行业的整体风范和素质,一列车就是一扇窗口、一道风景,是铁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延和企业文化的缩影。列车员如果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和看待自身岗位,就能从平凡工作中、“车厢之外”学到许多不平凡的本领,并着力从不平凡的本领中提高自身素质。正因为如此,不少窗口单位纷纷向航空学习取经,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青岛客运段的“海之情”、北京西站的“036”、太原站的“史改梅服务组”、杭州客运段的“西子号”、京津城际列车动车组等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与其自身注重学习密不可分,更与“处处留心”精心雕琢紧密相关。

学问不只在岗位,也不只在书本。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陈云同志也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只要20几岁的年轻人处处多留心、事事多上心、时时多用心,就总能在职场的海洋里撷取朵朵浪花,甚至在生活的夹缝里觅到春光、找到闪光点,总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获得真知。

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的,也就是这种“处处留心”的精神。生活在忙碌的现代生活节奏中,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学习新知识,为自己充电。其实,人生的很多学问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用心观察、细心摸索和耐心积累。20几岁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忽视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或貌似无足轻重的小事物,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处处留心皆学问,是20几岁的年轻人的职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瓶“胆大润滑油”,也是你的生命必不可少的一个“细心金刚钻”,更是你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勇敢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