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13

第13章 善于观察,先做判断再搭讪

如果我们想要与陌生人成功地进行搭讪并成为朋友,细心的观察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之所以会碰钉子或无所作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人的观察不够所致。

很多人在认识上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观察别人、体察他人的心理是“琢磨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了解是为了更好地接近。如果我们不懂得观察我们也就不能读懂对方的心理,也就不能最终赢得对方的好感。当一个人盲目地向他人搭讪时,得到的多半是不懈和不解。

人与人之间做朋友,也必须是在有过一定了解之后才能成为好朋友;“桃园三结义”里的刘关张,即使了解得不够深,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三人通过观察彼此,了解了对方的脾气秉性,为豪爽,义气走到了一起。

与人搭讪就像是敲门,“当当当”之后,主人自然会问“谁呀”,这时候,直接表明来意是最起码的礼貌,大脑不正常的人才会说“你出来瞧吧”。

而即便是在主人微笑着开门之后,我们也不能就直奔人家卧室。从前院到后院,要一步一步来,这才叫登堂入室呢。这一路上需要我们的观察和判断。

所以,搭讪与其说是一项技巧,倒不如说是一个礼节,一个与陌生人交往的礼节。学会了观察,往往能让搭讪变得更容易。

比如:与一个手提重物的年轻女郎搭讪,是否应该帮她拿东西?

正确的方法应的:可以提出要求,但只提一次,如果她拒绝,就不要再提了。即使你要助人为乐,也应该先获得对方的允许才行。

又比如:聊了一会后,女郎表示要去坐车了,多数搭讪者就开始要号码然后说再见。

正确的方法应是:可以提出陪女郎到车站,还是只提一次要求。只要对方没有明确拒绝,你都可以尝试;但是,人家如果说“不”了,就不要再坚持了。而根据实际经验,大多数女性是不会拒绝的。

我们与人谈话时要善于去听对方的言外之意,这是长辈们从小就教导我们的话,但那是与认识的人进行交往的情况下。跟陌生人交往,我们就要善于观察,先做判断然后再搭讪,根据搭讪的场景和对方的状态说该说的话、做出相应的行为。

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87年),中国西汉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他在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做皇帝,在位共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约210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候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这样一位能干的皇帝必然有着非比寻常的品貌。

长安城外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户人家住着老两口,膝下无儿无女,就靠几亩山地过着清贫辛苦的日子。

有一天,老两口吃完晚饭准备休息,忽然听到门外有车马的吵闹声声。老头出来一看,门外尘土飞扬,一群人坐在高头大马上,有背着弓箭的,有拿着棍棒的。老头看来者不善,以为是盗贼,不敢怠慢,连忙作揖行礼,叫老伴出来请人进屋,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众人歇息之后,老头和老太婆就商量,想去召集村里的年轻人来打这伙强盗。老太婆却说:“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眉宇之间有种顶天立地、不为世事屈服的气概。他绝不是一般的盗贼,他们不会加害于我们的。只要我们小心伺候,什么事都不会有的。”

其实,这伙人还真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护卫。他这次只是轻便服装,几个人出去打猎。天色已晚,便在这个小村庄借宿一晚。

汉武帝已经就寝,但是他的护卫都还没睡。其中一人听到了老太婆的话,报告给汉武帝听,请示汉武帝是不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或者杀掉。汉武帝摆了摆手,依然安息。

第二天早晨,汉武帝一行人等告辞了。一夜相安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几天之后,朝廷下旨,给了老两口许多赏赐。

幸亏上述故事中的老太婆眼力独到,看出这些人并非平凡之辈。如果照老头那样想把那些人给打了,相信他们不光得不到赏赐,甚至会有送掉性命的危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善于观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啊。

观察,判断,可以搭讪更有效果。如果说观察是了解的第一步,那么判断就是搭讪之前必走的一步。基于观察做出的判断,可以让搭讪变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