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行为决定作为
15033700000045

第45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

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菜根谭》中讲:“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此言说出了处世的奥妙。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的冲突,就存在矛盾。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冲突,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化解。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就大事,甚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宋朝尚书杨玢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户旺。

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

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

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过了一会,他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侄子们不明白其中含义。

杨玢直接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侄子们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人也一样,要讲求给自己留有余地。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当地拥抱一下你的对手,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很好的后路的,以恬静淡然的态度对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康熙年间,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要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做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当时做到了礼部尚书的职位,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但他并没有出面干预这件事,只是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

张廷玉在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增,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他的话放弃争执,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和,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能;让一让,六尺巷。

古代开明之士尚能谦让相处,今天人们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棋高一招。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误传导致轻信,流言制造是非……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很生气,但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谦和的人把利益得失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下,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生活中少了面红耳赤的争论,只会使人更加理性,更有爱心;只会使人们互相尊重,友谊倍增;只会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意见的沟通;只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