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15036600000134

第134章 调治腹泻

艾灸调治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神阙天枢 腹结 足三里 脾俞 胃俞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2.食滞肠胃型腹泻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穴位”中脘关门 神阙天枢足三里 阳纲 小肠俞

“治法”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每日2次,4次为1个疗程。

3.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神阙天枢气海上巨虚 胃仓 肾俞 大肠俞

“治法”隔姜或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每日l~2次,3~7次为1个疗程。

自我按摩调治

治疗

体部自我按摩

1.掌摩腹部 以一手掌平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3分钟。

2.掌揉神阙 在腹部用摩法充分按摩后,以单手掌心着力于神阙穴,旋而揉之,持续操作2~3分钟。

3.指按中脘 以一手拇指或示、中指腹置于上腹部中脘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

4.点按气海 以一手拇指或示、中指腹置于下腹部气海穴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

5.按揉足三里 以一手拇指置于下肢部足三里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

6.拿揉三阴交 以一手拇指置于下肢部三阴交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

7.伴有恶心、呕吐 可配合按揉内关,以一手拇指置于上肢部内关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

8.搓两胁肋部 双手掌搓热,用掌擦法反复擦摩两胁肋部,透热为度,擦热后,再自上而下地搓两胁肋部,反复3~5遍。

9.腰部横摩 俯卧位。以一手掌部置于患者腰部一侧,向对侧横摩至腰部另一侧,反复操作3~5分钟。

10.掌搓八髎 俯卧位。以一手掌面着力于骶尾部,持续搓动1~3分钟,透热为度。

足部反射区自我按摩

1.点按肾上腺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上腺进行点、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2.按揉肾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脏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推输尿管 用拇指指腹在输尿管施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自足心至足跟方向,力度应重。

4.点揉膀胱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膀胱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5.点揉腹腔神经丛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腹腔神经丛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6.推结肠 用拇指指腹沿足底结肠使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7.按压胃 以双手或一手拇指指腹按压胃1~2分钟。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8.搓掌温肾 两手掌搓热,迅速置于足心肾,两掌相握,使热力渗透,可操作3~5次。操作时双手相搓要快,一定待生热后再置于足心。两掌相握要紧,待热量吸收后再重复施术。

手部反射区自我按摩

1.以拇指按揉脾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2.以双手拇指同时按揉或一手的示、中指同时点按腹腔神经丛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以拇指指腹向手腕方向推摩胃2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4.以拇指或示、中、无名指指腹向手腕方向推小肠2分钟,或按揉小肠2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5.以拇指指腹沿着大肠进行推法操作3~5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6.手掌对搓,以双手掌相对搓动,至产生热量,并热量向手掌内部渗透为度。

耳穴贴压调治

治疗

用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莱菔子或绿豆粘贴于不述耳穴部位。

1.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直肠,时间2分钟。

2.示指指腹置于对耳屏内侧面的介质,刺激皮质下,按揉2分钟。

3.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腔后上方的介质,刺激脾,按揉2分钟。

4.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大肠,揉捏2分钟。

5.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艇后下部的介质,刺激肝,按揉2分钟。

6.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搓摩耳郭2分钟,以其发热为度。

捏脊调治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 大肠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小肠俞 阳纲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捏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小肠俞、阳纲,并按揉之,约2~3分钟。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捏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并按揉之,约2~3分钟。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 会阳长强

“治法”常规捏脊3~5遍,着重捏提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会阳,并以掌根擦骶骨处,再按揉长强,共约5分钟。

拔罐调治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取穴”第七颈椎旁开0.5寸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之间关元至神阙之间神阙至中脘之间

“治法”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先在第七颈椎旁开0.5寸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之间涂抹适量润滑剂。然后将火罐吸拔于第七颈椎旁开0.5寸处,上下推拉火罐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至局部皮肤潮红。然后患者仰卧位,于腹部正中线上涂抹适量润滑剂。将火罐吸拔于关元处,推拉火罐至神阙下方,至局部皮肤潮红。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中脘处,推拉火罐至神阙上方,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取穴”神阙天枢

“治法”留罐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神阙、两侧天枢的部位拔罐,一般隔1天或隔4天1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

3.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①组 天枢关元②组 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

“治法”留罐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4.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穴位”大肠俞 小肠俞 阳纲 关元 中脘

“治法”闪罐法。取玻璃罐或竹罐,用闪罐法,置于大肠俞上,左右齐拔,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其他穴位用留罐法,隔日1次,每穴吸拔5~10分钟。

刮痧调治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三阴交 足三里

“治法”用补法(一般来说,操作时手法力度轻,动作幅度小,操作范围狭小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首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三阴交。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穴位”内关 脾俞足三里太冲

“治法”用泻法。先刮背部脾俞,接着刮前臂内关,最后从下肢足三里刮至太冲穴。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穴位”足三里中脘气海脾俞胃俞 内关

“治法”用补法。先刮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溪

“治法”用补法。先刮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太溪。

熏洗调治

治疗

1.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附姜汁

“组成”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取汁。擦洗全身。

“说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方2 胡椒水

“组成”胡椒9g 艾叶15g 透骨草9g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洗双足。

“说明”每次3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

2.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无花果汤

“组成”无花果叶60g

“用法”将无花果叶洗净,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待温洗脚。

“说明”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方2 清湿热止泻浴足汤

“组成”葱白20g 臭椿树叶20g 艾叶20g 食盐20g

“主治”腹泻,湿热型。症见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将药物煎水,热洗双足,早晚1次。

方3 柞树嫩皮汤

“组成”鲜柞树嫩皮250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煮沸30分钟,待药液冷却到40℃左右时浸泡足踝部以下部位。

“说明”每次浸泡30分钟,每天2次。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生姜葱白汤

“组成”生姜30g 葱白30g

“用法”生姜捣烂,葱白切断,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趁热用示指蘸药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关两扇门”。

“说明”每日1~2次,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

4.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1 梧桐叶水

“组成”梧桐叶适量。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十数沸。将药液洗浴两足后跟。

“说明”腹泻停止后停药。

方2 高粱壳水

“组成”高粱壳90~120g

“用法”将药物水煎取药汁。取药汁洗脚。

“说明”腹泻停止后停药。

5.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荆叶木瓜水

“组成”黄荆叶30g 木瓜、辣蓼草各250g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去渣。药液温洗四肢。

“说明”每日2~3次,并可内服少许。

方2 扁豆汤

“组成”白扁豆100g 葛根20g 车前草15g。

“用法”上药共同煎煮20分钟,取药汁备用。取药液熏洗浸泡双脚30分钟,药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冷则加热。

“说明”每日1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

酒剂调治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党参酒

“组成”党参1条 白酒500mL

“用法”选粗大之连须党参,将参拍出裂缝,置净器中,以酒500mL浸泡,密封,经7日后开取服用。

“说明”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服用15~20mL。

方2 荔枝酒

“特征”鲜荔枝肉(连核)500~1000g 陈米酒1000mL

“用法”将鲜荔枝肉置入净坛中,倒入米酒,放入阴凉处,待浸泡7天后即可饮用。

“说明”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20~30mL。饮用量不宜多,小儿禁用。

方3 薏苡仁酒

“组成”薏苡仁2500g 米酒适量

“用法”将薏苡仁磨成粉,放入米酒中调匀,去渣备用。

“说明”每日3次,每次饮服2~3杯。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方 白药酒

“组成”白茯苓、白术、天花粉、山药、芡实、牛膝、薏苡仁各15g 白豆蔻9g 白酒5000mL

“用法”将上药加工破碎成粗末,装入细纱布袋里扎紧口。然后将白酒倒入净坛内,再放入药袋,加盖密封,隔天摇动数下,经14日后开封,去掉药袋,静置澄明即可取饮。

“说明”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15~20mL。

3.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杨梅酒

“组成”杨梅50枚 白酒500mL

“用法”杨梅浸入酒中盖严,浸3天即可。每次食杨梅1~2枚,饮酒10~15mL。

“说明”每日2次。

方2 黄连酒

“组成”黄连60g 白酒500mL

“用法”用酒煮黄连,煮取150mL。

“说明”以上药酒,分2次1日内服完。

4.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生姜芍药酒

“组成”生姜30g(捣碎)炒白芍15g 白酒70mL

“用法”将上药用白酒70mL,煮沸1分钟,去渣后待用。

“说明”1次顿服。不善饮酒者,可用黄酒代之。

方2 半夏陈皮酒

“组成”半夏200g 葱白 生姜 陈皮各50g 白酒2L

“用法”将诸药切碎或捣碎成粗末,置于酒坛中,白酒浸泡7~10日后,启封,滤去药渣、澄清装瓶备用。

“说明”口服3次,每次10~15mL,温饮为佳。

方3 生姜酒

“组成”生姜汁10mL 啤酒200mL

“用法”将生姜汁注入啤酒中即成。

“说明”以上药酒,1次饮完。再服再制。

5.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莲子山药山萸酒

“组成”莲子、山药(炒)、山萸肉各50g 白酒800mL

“用法”将莲子去皮、心,连同山药、山萸肉洗干净,装入酒坛内,再将酒倒入酒坛中,拌匀,盖上盖,封严,每隔2天搅拌1次,浸泡15天即成。

“说明”每日2次,每次饮服15~20mL。

方2 肉桂丁香酒

“组成”肉桂、公丁香、樟脑各40g 白酒1L

“用法”将3味中药研碎成末,装入白纱布袋,置于酒坛,加白酒,摇匀,密封,浸泡7~10日后启封,滤去药没,澄清装瓶。

“说明”每日服2次,每次饮用10mL,用温开水送服。

方3 益智仁酒

“组成”益智仁50g 白酒500mL

“用法”上药掏碎,放酒瓶内,封口浸3日,滤汁备用。

“说明”每次10~20mL,每日2次,口服。

药茶调治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藿香茶

“组成”用藿香10g 佩兰10g 白蔻仁5g 绿茶适量

“用法”三药共捣粗末,与绿茶一起放入保温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边饮边加开水。

“说明”每日1剂,不拘时饮用。

方2 双草茶

“组成”鲜车前草50g 鲜马鞭草3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上述两药洗净捣烂,加绿茶,温开水冲泡饮用。

“说明”6小时内饮尽。

方3 黄芩茶

“组成”炒黄芩10g 鸡苏散15g(包)红茶适量

“用法”将黄芩捣压成末,与鸡苏散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闷置15分钟后代茶饮用。

“说明”分2~3次饮尽。

方4 鸭舌草茶

“组成”鸭舌草适量

“用法”将鸭舌草洗净,晒干,每日取用15~25g(如为鲜品用30~60g)以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说明”连续饮服3~4日。

方5 马齿苋茶

“组成”马齿苋30~6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与绿茶一道先干蒸5分钟,捣烂取汁。然后加冷开水,再次捣烂取汁。将2次药汁合并,代茶随时饮用。

“说明”亦可用干品约20g,煎沸后去渣饮用。

方6 鱼腥草茶

“组成”鱼腥草30g 焦山楂15g

“用法”将上述两药切碎,放入暖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闷置15分钟,代茶随时饮用。

“说明”于6小时内饮尽,每日1~2剂。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方1 内金茶

“组成”麦芽30g 鸡内金10g 粳米30g 茶叶5g

“用法”上药共放锅内,用小火焙黄,略捣碎后,放保温杯中,用沸水泡2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边饮边加开水。

“说明”每日1剂。

方2 萝卜叶茶

“组成”干萝卜叶20~3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干萝卜叶切碎,与茶叶一道,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上盖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方3 山楂木香茶

“组成”炒山楂15g 木香10g 红茶15g

“用法”将前两味药切剁捣压成末,和红茶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加入食糖适量,闷置15分钟,随时饮用。

“说明”在1日内饮尽。

方4 陈皮生姜茶

“组成”陈茶叶10g 陈皮l0g 生姜7g

“用法”将陈皮切碎,与茶叶、生姜(切片)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代茶频频饮用。

“说明”每日1~2剂。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白术山药茶

“组成”白术20g 山药20g 茯苓15g 乌梅10g 绿茶适量 红糖适量

“用法”上药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后去药渣,加入红糖溶化,倒入保温杯中当茶饮用。

“说明”每天1剂。

方2 扁豆茶

“组成”扁豆30g 红茶适量

“用法”将白扁豆去皮,加适量水煮至豆烂汁浓,以豆汁冲泡茶叶,频频饮用。

“说明”在1日内饮尽。

方3 姜枣茶

“组成”生姜(炒)30g 红枣(炒焦)10g

“用法”将两药切剁捣压成末,混匀备用,每次用20g,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

“说明”分3~4次代茶饮用,在1日内饮尽。

气功调治

治疗

功法1 补肾止泻功

“动作”吸气时,两脚十趾随吸气逐渐用力抓地,上提脚心,两手随吸气握拳并逐渐用力握紧,用力撮提肛门。此时,全身随吸气握拳并逐渐紧张起来,吸至极点时,全身用力亦至极点。略一停顿,转为呼气。呼气之时,气缓缓呼出,随呼气,颈项、双手、肛门、两脚十趾及全身肌肉由上至下逐渐放松,呼尽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呼吸”采用缓慢绵长的深呼吸法,用鼻呼吸,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默默读数。

“意念”随吸气,以意想有气体由涌泉顺小腿及大腿内侧升至会阴,由此入于小腹之中,自感吸气时小腹内充满气体;随呼气,意想气由小腹出至会阴,顺大腿、小腿内侧下至涌泉而排出体外。

“说明”此功要求每做1次后,略加休息,也可站立放松一下,待呼吸平稳之后,再摆好姿势做下1次,用力逐渐增加。每日早晚各做36次,不必多做。早晨起床即做,对晨泻即“五更泻”疗效尤佳。

功法2 强脾益胃功

“动作”端坐,口眼微闭,正视前方,两掌心朝下按于膝上内侧,掌腿之间各放置生胡桃1枚,尽量靠近气海穴。

“呼吸”鼻吸气后,撮口呼气发“夫”字刚音,进而转韵为“五”字柔音。如此反复呼吸。

“意念”始终意守病变处或脐周围。

“功后”闭目,眼球左右旋转各3~5圈,尔后头颈轻摇3~5次,继之上下叩齿36次,舌尖在口腔内顺逆各转12圈,随之慢慢睁目。最后以肚脐为中心,两掌心抚腹揉摩,正反各转36圈。

衣着调治

治疗

1.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暖腹衣

“组成”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 乌药6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衣。将药衣穿于身上,护住脐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

“说明”1~2个月换药1次。

方2 艾叶止泻垫

“组成”艾叶500g

“用法”将艾叶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令患者坐其上。

“说明”此法具有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但是需要每天坚持使用治疗6小时以上。

2.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健脾药带

“组成”木香、仙鹤草、桔梗、乌药、肉豆蔻(煨)、赤石脂、禹余粮、淫羊藿各15g 附子、降香、补骨脂、刺猬皮、五味子、石榴皮、巴戟天、吴茱萸各1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炒热,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带。将药带缚于少腹部。

“说明”3~5日换药1次。

方2 祛湿健脾药垫

“组成”吴茱萸、干姜、五倍子、炒故纸、炙黄芪、荷叶、升麻、葱白各10g

“用法”上药一起捣成细末,再与葱白合捣。以纱布将药包裹,制成坐垫。将药坐垫置于肛门处,时时坐之。

“说明”1周换药1次。

3.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 二皮散药带

“组成”青皮、陈皮、白芍各15g 防风、柴胡各18g 薏仁、白术、香附、当归各30g 茯苓2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炒热,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带。

“说明”缚于少腹部,3~5日换药1次。

4.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 艾叶药垫

“组成”艾叶500g

“用法”将艾叶揉碎,以纱布包裹,制成坐垫。将药坐垫置于肛门处,时时坐之。

“说明”1周换药1次。

手心调治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 七粒膏

“组成”桃仁7粒 杏仁7粒 栀子仁7粒 糯米7粒

“用法”共为末,用面粉1茶杯和匀,用鸡蛋清调制成膏。将药膏贴于手心、足心。

“说明”以肢暖为度。

2.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 附子肉桂膏

“组成”附子9g 肉桂9g

“用法”附子用盐水炒,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敷手心、足心。

“说明”以肢暖为度。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暖腹膏

“组成”白胡椒7粒 桃仁7粒 杏仁7粒 糯米7粒

“用法”以面粉1茶杯,共研细末和匀,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将药膏敷于手心、足心。

“说明”每日1次。

热熨调治

治疗

1.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葱盐袋

“组成”葱白6根 食盐少许 酒糟1小杯

“用法”上药混合炒热,以白布包裹。将白布药包熨贴于脐部。

“说明”冷却后则再炒再敷,连敷数次。

方2 净土袋

“组成”净黄土500~1000g

“用法”将净黄土分包入2个厚布包中,先将1包入锅内蒸至烫手,取出再蒸另1包。趁热以逆时针方向旋敷脐及脐下小腹处。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3 生姜紫苏膏

“组成”生姜、紫苏、吴茱萸各60g

“用法”生姜捣烂,余药碾成末同炒,布包备用。用时以药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腹部。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4 白芷干姜末

“组成”香白芷、干姜各5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入蜜适量,调成膏。先用酒洗脐部觉温暖,后将膏药摊皮纸或纱布上,贴脐,再用热水袋热敷20分钟。

“说明”每日1次。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 吴茱萸垫

“组成”吴茱萸60g 食盐60g

“用法”先将吴茱萸研成粉末,然后与食盐拌匀,以布包包裹。将药包敷于小腹部天枢穴上,药包上用热水袋热熨。

“说明”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食盐熨

“组成”食盐500~1000g

“用法”将食盐入锅炒,待食盐炒热,以布包包裹。将药包以逆时针方向旋敷脐及脐下小腹处。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2 苍术陈皮末

“组成”苍术、陈皮、甘草各20g 厚朴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2包。将1包药包放在肋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另一包放枕边,嗅其气。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黄连糊

“组成”黄连6g 木香9g 食醋少许

“用法”二药研末,用醋调成糊状。药糊填入脐部。再以热水袋熨法逆时针方向旋敷脐腹部。

“说明”每日2次,每次1小时左右。

方2 蒜盐熨

“组成”蒜头l00g 粗盐250g

“用法”蒜捣烂,与盐同炒热,装入布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脐和脐下小腹处约30分钟,再把药包放在脐部用热水袋保温半小时。

“说明”每日2次。

5.肾阳虚衰型 症见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桂榴膏

“组成”肉桂6g 石榴皮9g 食醋适量 麝香虎骨膏1张

“用法”前两种药研末醋调,放在麝香虎骨膏中间。上药膏贴于脐部,再以热水袋熨约1小时后除去。

“说明”每日2次。

方2 葱桂膏

“组成”葱500g 肉桂30g

“用法”药共捣烂,炒热,装入布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脐和脐下小腹处约30分钟,再放在脐部用热水袋保温1小时。

“说明”每日2次。

方3 食盐肉桂包

“组成”食盐500g 肉桂20g

“用法”肉桂捣碎,与食盐一同炒热,装入布包。熨脐及脐下小腹处,药温下降后加热水袋保温30分钟。

“说明”每日睡前1次。

发泡调治

治疗

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 双仁灸

“组成”蓖麻仁1~2粒去壳 杏仁1粒

“用法”将蓖麻仁与杏仁一起捣成泥状,拌入少许朱砂粉。敷贴于眉心印堂穴处,外用小膏药固定,1~3日揭去,可见粟米样大小的水泡,不必挑破,任其自然吸收。

“说明”常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蛋滚调治

治疗

肾阳虚衰型 症见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组成”鸡蛋2个 生姜、葱白、艾叶各适量

“用法”将鸡蛋与生姜、葱白、艾叶共入锅中加水煮制1个小时,然后将鸡蛋取出,趁热依次在患者腹部肚脐周围与腰背部脾俞、肾俞穴周围以顺时针滚动20圈。蛋冷即换另一只热蛋,两蛋交替使用,至患者局部微微出汗。

“说明”注意控制鸡蛋温度,不要烫伤患者。此法对腹泻属脾胃虚弱者也适用。

肚兜调治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 止泻肚兜

“组成”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 五味子、白芍各20g 乌药60g 布1米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为细末。将布根据患者腹围大小做成兜状,内铺一层棉花,将药粉均匀撒在棉花中间,用线密缝,防止药粉堆积或漏出,穿在身上,与腹部皮肤紧贴,护住脐部及下腹部。

“说明”肚兜应日夜不去,1~2个月换药1次,病愈为度。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组成”柴胡5g 枳壳5g 白术5g 茯苓5g 布1米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炒热,将布根据患者腹围大小做成兜状,内铺一层棉花,将药粉均匀撒在棉花中间,用线密缝,防止药粉堆积或漏出,穿在身上,与腹部皮肤紧贴,护住脐部及下腹部。

“说明”肚兜应日夜不去,3~5天换药1次。

矿泉调治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 单纯性温泉食盐泉硫酸盐泉氡泉

“用法”①短浴法。将单纯性温泉、食盐泉、硫酸盐泉、氡泉等泉水加热至40℃左右,1次入浴20分钟。②用硫酸盐泉作饮泉疗法。1次饮入泉水100~200mL,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

“说明”饮泉疗法饮水1次不可过多,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单纯性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钠泉

“用法”短浴法。将单纯性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钠泉等泉水加热至40℃左右,1次入浴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