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发你的潜能
15039400000005

第5章 揭开大脑的奥秘

如果说能力仿佛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那么,这座金矿蕴藏在哪里?

我们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蕴藏人的能力的地方。就是说,我们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形成能力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一物质基础,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虚幻飘渺的东西。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又是怎样制约着能力发展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走进大脑这个似乎神秘的世界,来一番探秘。

我们先对神经系统的一般情况做一了解。

先来看看神经元有怎样的构造和功能。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的。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一般较短,分支多,像树丛一样,所以较树突。轴突是那个较长的突起,因为它只有一个,所以较轴突。

下面就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神经元的突起又称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叫做神经纤维束,也就是我们平常谈的“神经”。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通过突触进行。所谓突触,就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分。就是靠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有了这样那样的联系,构成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神经系统。

接下来,再看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我们先谈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叫低级中枢,在椎管内,呈圆柱形。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叫高级中枢。脑又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脑。

大脑是指挥系统的最高司令部。关于大脑,我们后面专门再谈。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活动,控制一部分精细动作。小脑发育比较早,一个3岁儿童小脑的结构和功能就与成人差不多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几岁的孩子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能力,就已经有了明显发展。

脑干为脑的下部,下与脊髓相连,上接间脑。脑干是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又是许多重要脏器的神经中枢。

再说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分出来的神经纤维组成的。它们分布于全身,一方面跟感觉器官,如眼、耳、皮肤等相联系,另一方面也跟反应器官,如肌肉、腺体等相联系。打个比方,它的主要工作,一方面负责向中枢“报告”来自体内外的各种信息,一方面负责向各反应器官传达中枢的各种“指令”,使反应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活动。于是,人就有了生命活动。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对神经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了解。

下面我们再看看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侧重谈谈神经的髓鞘化。

什么叫作神经的髓鞘化?我们已经知道神经细胞有一个轴突。轴突有一层髓鞘膜包裹着。这层髓鞘膜如同电线的外皮一样有绝缘作用,以保证沿轴突传导的神经冲动不“串电”。所谓髓鞘化,就是指神经髓鞘膜的发展逐渐起到绝缘作用。髓鞘化的发展,可以从粗动作和细动作的逐渐协调表现出来。

在大动作的协调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几岁的孩子总是愿意做出大的运动,他周围的世界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似乎除了不能上天以外,在地面上几乎可以任意“折腾”。他们常常玩得满头大汗而不知道自己已经累了。父母只有在这时看见孩子哭闹或不愿吃东西,才意识到原来是因为他疲劳了。入学后的七八岁的孩子,就不会再那样无休止活动,他们的活动多少带有指向性了。这时,孩子的跑跳已经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为了比赛,为了抢时间,为了在匆忙中拿取东西而奔跑。这时游泳动作也变得协调了。这些都与髓鞘化发展有关。髓鞘化还改善了孩子的反应速度。

在细动作协调上,我们可以看到,神经的日益髓鞘化在精细动作方面的表现比大动作方面更明显。他们的平衡及眼手协调逐渐完善,手变得更灵巧了。比如,6岁孩子已经能使用钉锤,能粘贴东西,能系鞋带和扣钮扣。7岁孩子的手已经平稳有力,他们绘画时愿用铅笔而不愿使用蜡笔了,不是满张纸地瞎画,而能将画面缩得小一些。8岁以后就可以随意并精确地使用双手,手指活动已完全协调。这些都表现着由于髓鞘化的发展,而使精细动作较为精确。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大脑是人的指挥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现在,我们该走进大脑这个最高司令部来探密了。

现代人的脑平均重量为1400克,大小为1450立方厘米。说到脑的大小,您也许首先想到:是不是脑袋大的人聪明?有人调查了一些名人的脑重量。

由上表你可以看到,这些名人当中有的超过一般人的脑重,有的却低于一般人的脑重,相互差别很大。但他们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另据记载,有一个人脑重竟达2850克,该算地球上脑最重的人了,但他却是一个白痴。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脑的大小论人的智愚。国外有句格言:“不能根据帽子大小选择朋友”,这句话很有道理。这样看,你也不该凭自己脑袋的大小来推测是否聪明了。

我们的大脑有怎样的结构呢?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形状好像两个合起来的拳头,位于颅腔内,中间有胼胝体联系着。胼胝体是较大的神经纤维束。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由140~17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层,叫大脑皮层。这就是人想心事,思考问题,接受信息,做出指令的地方。大脑皮层平均厚度2.5毫米左右,面积达2200平方厘米。由于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指挥”着人在生活实践中,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小的大脑里面能“装得下”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大脑皮层不是平整舒展的,而是有很多的沟回皱折凹凸不平的。打个比方说,很有点像核桃仁的外表。刚刚谈过的2200平方厘米的面积,是指假设把大脑皮层铺展开来的情况。大脑的沟回皱折很重要。拿动物来说,越是显得“聪明”的那种动物,大脑皮层的皱折越深。如猿猴的大脑皮层就不像老鼠那样子平滑。拿人来说也是如此,初生婴儿的大脑沟回就很浅,随年龄增长逐渐加深。所以,你不要因大脑皮层有许多沟回皱折,而想起来不舒服。沟回皱折越深越好。如果哪个人真的大脑平滑了,那可糟糕透了。

大脑这个“最高司令部”,内部也是“分工合作”的。

以大脑皮层表面三条大的沟裂为自然标志,可以把大脑皮层分为四个脑叶即四个区域:额叶、顶叶、枕叶、颜叶。它们的大致位置是:前额部为额叶,头顶部为顶叶,头的后部即睡觉着枕头的部位为枕叶,两耳附近部位为颞叶。四个脑叶的成熟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其中额叶成熟最晚,在大脑皮层中占的面积又最大,约占1/3。由此你也就不难想到,它对人的作用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说,“脑门宽的人聪明”,这话似乎有理。可其实并不准确。人的智愚与脑门宽窄没有关系。一是如前面谈到的,通常人的智愚不在脑的大小;再者,脑门宽窄是就面部发际的位置而论的,跟额叶的大小是两回事。

大脑皮层还有不同的机能区,各有特殊的机能,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和支配躯体的行为动作。比如,看东西是视觉区的机能,听声音是听觉区的机能,关于皮肤和肌肉~关节的感觉是躯体感觉区的机能,支配躯体活动是躯体运动区的机能,听别人说话是言语听区的机能,自己说话是言语运动区的机能,看文字是言语视区的机能,等等。不过,这些功能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来,这些机能区只是执行这种机能的核心部分,皮层其它区域也有类似的机能;二来,某一机能区损伤,也常由其它区域起代偿作用。所以说大脑的功能是“分工合作”。

关于大脑,下图可以给我们以直观的印象。

再有,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在机能上也是分工合作的。

有一个“裂脑人”实验,可以说明这一点。

我们已经知道,大脑两半球本来是由胼胝体联系着的。一些抽风病人最初病灶可能在一个半球,为了防止扩散到另一半球,就人为地切断胼胝体的联系纤维。这样的人称为“裂脑人”。对他们进行实验发现,从右视野投射来的文字不认识,从左视野投射来的文字可以认识。大脑与机体的联系是左右交叉的:左视野投射刺激到右半球,右视野投射刺激到左半球。所以,这项实验说明“主管”语言活动的是左半球。因此,一般把左半球叫“优势半球”,意思就是说左半球的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这是为什么?总的讲是生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神经系统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有人认为与手的活动有关,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是右利手,使左半球得到优势发展。这虽不是定论,但脑的发展与手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关于大脑左右机能的分工,我们后面还有专门的话题。以上是说“分工”的一面。大脑两半球也有“合作”的一面。就是说,两侧半球的机能也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的,各种心理机能的完整反应都是两侧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总之,正是由于分工合作,大脑这个“最高司令部”虽然分为“两个大院”及“各个部门”,却是作为一个整体工作着的。

在大脑皮层上,最基本的“工作”单位当然也是脑细胞。脑细胞的“工作”有兴奋和抑制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大脑皮层某部位的细胞发生兴奋,与这个部位相关联的感官、肌肉、腺体就开始或增强活动。反之,就停止或减弱活动。这样说,好像兴奋是积极的,抑制是消极的。实际不是这样。比如,一个人因为一件不愉快的事上来了火气,自己知道发脾气不好,便努力自我控制,不让火气发作出来。如果说上来火气时是兴奋,控制住火气时是抑制,那么,这时的抑制绝不是安静状态,不是消极的无反应状态,而是积极的不反应状态。这个“不反应”也是一种反应。再如,一个人急跑中突然发现前面有危险,而立即收住脚步时的情形,也是这样。“收住脚步”就是抑制,就是积极的不反应状态。可见,兴奋和抑制都是积极的,都是重要的,抑制也是细胞的一种“工作状态”。正是靠了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工作状态的相互配合,才实现了大脑对内外刺激适宜的反应活动,使身心活动正常进行。

当然,大脑这个司令部的指挥所以不致失灵,还要靠前面谈到的脊髓这个低级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整体协同工作。只是司令部的工作居首要地位罢了。

正是由于司令部是首要的,所以,人的脑总是首先快速地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小小的孩子却顶着一个大脑袋。这叫“头尾发展律”,即脑的发展早于驱干和四肢。成人的头仅占身长的1/7到1/8。可是,越是生命早期,脑在身体中越占较大的比例。胎儿头两个月时,头几乎占了身体的一半。出生时头占身长的1/4,六七岁时的脑袋也还是显得那么大。下图鲜明地为我们描绘出这一特点。

脑的优先发育还表现在脑的重量上。婴儿刚出生时,脑重约为390克,相当于成人的1/3。3岁时可达900~1100克,相当于成人的2/3。到7岁时就可以达到1280克左右。就是说,孩子虽然个子还很小,脑重却和成人的差不多了。孩子脑重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脑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神经纤维不断地增长和在细胞间起联系作用的神经突触的增多。我们已经知道,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突触的增多意味着神经联系的复杂,也就意味着人更聪明。再有,脑重的增加还与脑细胞数量上的增殖有关。不过,脑细胞数量是在出生前就基本定下的,只在出生后的半年内,脑细胞的数量又有一定的增殖。此后,脑细胞就不再增殖,就是说不像机体其它细胞那样不断有所新生。

就大脑的机能来说,年龄越小,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越见优势。年龄越小越容易激动,注意不够稳定,难于控制自己,好动,就是因为兴奋过程强,而抑制机能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抑制机能逐渐发展起来,兴奋和抑制才能更好地配合。

不用说,大脑最基本的“任务”是进行心理活动,用术语说,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是大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展,同时也为能力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