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030

第30章 30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说义

诗词有一题多首,如阮籍《咏怀》、李白《古风》、温庭筠[菩萨蛮]之类,一望而知其非一时一地为一事而作,其排列次第先后往往无必然联系。然亦有数诗为一组,或联章之词曲,其顺序必不能随意更改,如曹植《赠白马王彪》、白居易[忆江南]三首,亦一望而知。至如太白此五诗及苏轼[浣溪沙]《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次第实亦必不可先后移易。而选诗者或于一组之中择其尤佳者一二首入选本,或随意更易其次第,皆与作意不合。夫以一组诗词之思想艺术成就而论,自有优劣之分,优者入选而稍逊者可以置之,此本无可非议;然就诗人创作之目的与作品之结构而言,则此种做法实不免贻人以割裂整体之讥。若此五诗,既不能移易其先后次第,更不宜凭读者主观爱恶而随心取舍。请先读原诗: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前人评骘此五诗,固亦毁誉互见。如杨慎《升庵诗话》评第一首云:“此诗之妙不待赞,前句云‘不见’,后句云‘不知’,读之不觉其复。此二‘不’字决不可易。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诗,取其流畅,不似后人之拘拘耳。”而宋长白《柳亭诗话》则云:“太白《洞庭》五绝,结句三用‘不知’二字,亦强弩之末也。”鄙意太白此五诗连用三“不知”字,确似信手而成,未尽斟酌之美。然崔颢《黄鹤楼》诗,一首中连用三“黄鹤”、两“空”字、两“去”字,读之但觉气势磅礴,而不见其用字重复。况太白之“不知”分用于三首之中耶?升庵之评,虽仅就第一首言之,足以概此五诗,实为知言。且三“不知”之义亦不尽同也。第一首盖自洞庭与长沙两地引起联想,故涉及“湘君”、“帝子”。而“吊湘君”之典,实渊源于屈原《九歌》,故诗中实隐隐有一屈原之形象在言筌之外,而为作者所怀念、所引为同调者也。此正与第五首首句相呼应。非独“帝子”不返,即屈子亦长往矣。“不知何处吊湘君”者,犹言不知何处觅屈原也。不然,诗为游洞庭而作,与长沙何干!旧说或以为长沙在洞庭之南,诗言“日落长沙秋色远”,方位殊不相合。其实第一诗首言“西望”,次言“南天”,第三句正绾合上两句,“日落”应“西望”,“长沙”应“南天”,非言日落于长沙,而指于日落之际(“日落”二字应作一小顿),秋色一望无边,虽天无纤云,湖无烟障,而长沙竟无觅处,故下接言“不知何处吊湘君”也。其第三诗首言贾至,次言李晔,“月下仙”之出典,虽用《后汉书·郭太传》郭与李膺同舟,众人望之,以为神仙故事,实亦隐隐有一作者本人在言筌之外。夫贾至、李晔及太白本人,皆与长安有一段渊源,又皆遭谗毁贬谪而去国,追念昔游,诚有足乐,故言“还欲笑”。然“欲笑”并非“已笑”,甚且欲强为欢笑而不能,实反语也,盖亦反用桓谭《新论》闻长安乐则西向而笑之典也。夫三人俱为迁客,各有牢骚,此日不惟远离长安,抑且并西天(即长安所在)在何处亦难望见。第一首之“不知何处”为缅思古人,第三首之末句则共嗟身世,似同而实不尽同也。至于第四首之末二句,“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满船”乃形容歌声充溢船中以见醉意,而非言舟中醉客充塞(宾主仅三人,似不得言“满”),盖宾主就醉而秋夜已深,故霜露侵衣而生寒。此“不知”与《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之“不知”同义,即“不觉”之谓,与上二“不知”初不相重复也。

然吾为此札,旨在说明此五诗之先后不可互易。第一诗言“日落”,知时犹未入夜也。第二诗首点“夜”字,又言“赊月色”,则自日落而月出矣。第三诗言“月下仙”,则月已当空,而主客正泛舟湖心,容与中流。第四首言“湖西秋月辉”,是下半夜月已偏西,天色将曙之景。第五诗末二句“淡扫明湖”、“丹青画出”云云,盖谓波平如镜,水清如玉,君山如色着丹青,映于湖上,此乃天明后所见之实景。此五首正写自前一夕黄昏始游,至次晨天晓方尽兴而归。如随意更易其次第或任选中间一二首而弃其余,皆失作者之初心也。

最后请略释“赊”字。此字见于《说文》,实为“贳”之孳乳字。故“贳”训“赊”(见裴《史记集解》引韦昭说及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广雅》)。而此处之“赊”则当释为“借”、“假”、“贷”,而不宜径解为赊欠字。近人或云:“当月色不足时,他(指李白)甚至想赊得些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曲送泉明。’在他的想象里,月色可以一赊再赊,像赊酒一样到处去赊的。”(见《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页259.)此疑未尽确。夫赊酒者,于己为不足,于人则有酒可售为有余。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谓“赊”有二义,一为有余,一为不足。夫月色与酒不同,“月色不足”,犹言月之不明;使月不明,将何从而赊得之耶?此与下句乃言洞庭湖上月色正明,可假借其光以映舟买酒,非月光不足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