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15046900000043

第43章 祝福新娘的出阁食俗

出阁是民间俗语,即指姑娘出嫁。新娘出嫁时人们经常会利用各种食品,表达对其新婚的美好祝愿,因此,中国民间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出阁饮食风俗。

在男女双方商定结婚的日期后,男方开始布置新房,女方则筹备、整理嫁妆。嫁妆物品中也包括食品,食品的食用价值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祝福意义。

江南地区小夜饭食俗

在江南一些地方,婚礼当日就有给新娘准备“小夜饭”的出阁食俗。闹新房的客人散去以后,新娘就会打开从家里带来的饭食用。饭上一般会放一些蔬菜、腌菜,也可放红枣、莲子等甜食。这是出于娘家人对新娘子的疼爱,他们害怕新娘子刚来到婆家认生,不好意思向婆婆开口要饭吃。

祈孕求子的出阁食俗

中国传统婚姻观念里,结婚的目的之一是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各地的婚嫁活动大多包含有“早生子、多生子”的意义,嫁妆中的食品大多含了这种意思。人们经常在嫁妆食品中选用瓜子、豆子、栗子等名称中带有“子”字的食品,多有祝新人生儿子之意。岭南地区嫁妆中少不了要放几枚石榴,石榴多籽,用石榴取其“多子多孙”之义。

自古以来,鸡蛋就是嫁妆中很常见的一种食品。在江浙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名叫“子孙桶”的器具,在桶中放一枚喜蛋、一包喜果,送到男方家后由主婚太太将里面这些东西取出,当地人称这种举动为“送子”。鸡蛋能孕育出小鸡,对子嗣的渴望使得民间习俗认为吃了鸡蛋就能早得贵子。

出阁饿嫁食俗

女子出阁,一些地区还有着饿嫁的食俗。在贵阳西北部的苗族,姑娘在出嫁之前吃完“离娘饭”以后,要禁食整整一昼夜,直到婚后第二天早晨才能吃饭。在凉山的彝族人民,出嫁前五日新娘就开始断食,饥饿时也只能吃少量的糖果,有的新娘到出嫁时已经饿得头昏眼花了。清代有一首诗说道:“翠绕珠围楚楚腰,伴娘扶腋不胜娇。新人底事容消瘦,问道停餐已数朝。”就是对这种饿嫁习俗的形象描绘。

出阁前的别亲饭

旧时浙江一些地方,新娘上轿前女家要事先准备好十二个红鸡蛋,鱼、肉、糖、盐、炭、鸡肉各两包,还有米三升三合,并且要将这些东西从她上身裤腰里一一放下去,由裤脚拿出来,喜娘在一旁念念有词:“将来生儿生女如鸡下蛋快。”新娘吃过“辞母饭”,还要在嘴里留一颗肉圆子,不能吞下,直到花轿抬到男家时才能吃下。

在汉族的一些地方,姑娘出嫁前有吃“别亲饭”、“辞家宴”的出阁食俗。在中国红水河和柳江沿岸一些地方,新娘上轿前要坐在堂屋中间,背朝香火,由一个父母和儿女双全的人把夫家送来的一碗饭端在手上,司仪高颂:“一碗米饭白莲莲,糖在上面肉在间。女家吃了男家饭,代代儿孙中状元。”周围的人会应声答道:“好的!有的!”端碗的人轻轻把碗里的一根葱、一只鸡腿、一块红糖拨过一边,给她扒三口饭,她吃三口吐三口(弟妹用裙子接),接着又把一把筷子递给她,她从自己肩上递给后面小辈,自己却不得朝后看,表示永不后顾。

新娘“吃甜饭”进门习俗

江浙一带,自古以来流传着以吃甜饭的方式来祝贺新人的进门风俗。在苏州地区,当花轿来到男家大门口时,新娘新郎及男家全体老小、亲戚朋友要一同吃甜汤圆、莲心,以表示全家团圆,老少同心,生活甜甜蜜蜜。在海盐一带,新娘下轿时,婆婆要端着一碗糯米饭亲手喂新娘吃下。据说,吃了婆婆喂的饭,以后婆媳和睦,生活甜美。在当地还流传有一首甜饭歌:“一只小船摇进,两边水草乱哼哼。青龙冈上来上岸,敲锣打鼓放炮仗。轿子抬到大门口,准备踏脚红毡毯。掌礼师傅来唱礼,阿婆出来喂红糖。一碗糖饭菱角尖,又是甜来又是鲜。唇上粘满饭米屑,伸出舌头只管舔。”在浙江青田一带,花轿来到男家门前,伴娘端一碗红砂糖喂新娘,新娘吃后才能进门。还将一碗饭摆在新人的床头,婚后第二天端走,寓意新婚夫妇从此和睦相处,白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