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15046900000093

第93章 诗歌与饮食:文人风雅赞佳肴

诗歌与饮食自古以来就结下不解之缘,很多文人都是饮食方面的专家,对美食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其中很多人更是善于烹饪。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以饮食为内容的诗歌作品。

自诗歌开始发展,人们就将饮食作为一种诗歌的材料,饮食对于文学的一个极大的贡献就是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诗经魏风

硕鼠》中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起兴,复沓回环,将残酷剥削人民的统治者骂作老鼠畅快淋漓。《诗经陈风》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这里,鲂与鲤都是黄河里味道极好的两种鱼。诗歌和菜肴,是高雅与平凡的统一,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处亮丽的风景。

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繁盛时期,民族融合使各民族的特色饮食汇入了长安,从长安辐射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伴随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这样与饮食有关的诗歌也就层出不穷了。

杜甫的槐叶冷淘诗

唐代宫廷中有一种供奉食品名叫槐叶冷淘,作为唐代皇室夏季消暑降温而享誉整个唐代。这种食物颜色碧绿,味道清凉爽口,是炎热夏季的消暑佳品。唐代夏日九品以上官员朝会之时,掌管宫内饮食的御厨定会奉上槐叶冷淘这道菜。唐代诗人杜甫,夏天寓居西草堂时,还做过一首名叫《槐叶冷淘》的诗: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可见,这道菜不仅深受宫廷的喜爱,连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也对其钟爱有嘉。

李白诗酒“翰林鸡”

李白平时喜欢吃鸡、鸭、鱼、鹅、牛肉、野味和蔬菜水果等菜肴,在众多美味的菜肴中,他对“烹鸡”情有独钟。一次李白来到陆安游玩,当他接到朝廷的诏令还想到了烹鸡的美味,于是作诗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在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踌躇满志的感情,不久后李白就入朝担任翰林职位, 后人便称李白喜食的烹鸡为“翰林鸡”。

陆龟蒙的乌饭诗

乌饭又称青精饭、青饭,用中国古代叫“乌饭葫”的灌木叶子放在锅中煮烂,然后再取其中乌黑色的汁液加入到糯米中,最后加上香菇、瘦肉等辅料搅拌,经文火煮熟,因饭呈青碧色,故称乌饭。这饭味道清香可口,食用之后叫人食欲大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诗人根据这道饭做出了绝美的佳句。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就曾作《润卿遗青(食迅)饭》诗,赞美乌饭道:“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云映。”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乌饭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是自嘲无缘羽化成仙。诗中“香积”指寺院里的饭食;“金仙”是佛教对如来之身的称呼;“玉斧”指仙人;“骨录”指相貌;“紫云”指吉祥的云气。

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嗜膳腥。

苏轼的饮食诗歌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美食佳话,更留下了大量关于饮食的诗歌。苏东坡曾经创制了一道名叫“芦菔羹”的汤,芦菔又名“菔菜”,是萝卜的一种,这道菜的用料是极普通的蔓菁和芦菔根,味道却非常鲜美。苏轼曾经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中称赞这种汤比那些用羊肉、鱼烹饪的汤还要好喝,他说道:

我皆在田间,家庖有珍烹。常餐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唐代诗歌中的野菜

唐代,野菜的采食是当时饮食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一来利用野菜充饥,二来也为自己的食物增添新爽的口味。唐人最常采食的野菜包括、苍耳、马齿等品种。贺知章《答朝士》诗云:“镜湖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菜滑柔可口,江南人家视其为优质蔬菜,佐饭必备其物。白居易《放鱼》诗“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青青芹下,叠卧双白鱼。”可见城市居民到市场买菜,也曾选择野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