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15047400000010

第10章 张贴门神保安宁

岁末春初,万象更新,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形形色色的门神张贴在大门口,构成了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一道景观,也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保安宁的美好希望。

《白毛女》中喜儿唱到:“门神门神骑白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她唱出了人们春节贴门神,以求保佑自家安宁的心态。

细数各路门神

据说信仰门神现象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直到汉代,有了具体的姓氏,他就是古代的勇士成庆。而南北朝时期,门神改为神荼、郁垒两兄弟,原因是他们俩善打鬼、驱鬼。

唐代时,门神换成了大将秦琼(即秦叔宝)、尉迟恭(即尉迟敬德)。吴承恩笔下有一个故事:泾河龙王因和袁守成打赌,将下雨推迟一个时辰和落雨数量减少三寸八点,因此触犯了天条。这件事,龙王事前曾向唐太宗求救,于是唐太宗便邀请魏征下棋。到了下午午时三刻,魏征忽然在棋桌上睡着了。在梦中元神出窍去天庭斩下了龙头。从此龙王便向唐太宗索命,闹得宫中鬼哭神嚎。正无计之时,大将秦琼、尉迟恭全身披挂,把守宫门,才镇住邪祟。唐太宗非常高兴,想到二位大将太辛苦,于是诏来画师将二人的威武形象画出,悬挂在宫门两侧。后来,民间的百姓也争相效仿。至今,秦琼、尉迟恭仍然履行门神之职,有的地方称他们为“白脸将军”和“红脸将军”。

在打鬼英雄中,还有一位专门捉鬼、吃鬼的鬼王钟馗。以后又出现了以著名武将为崇拜对象的门神,如赵云、岳飞等。武将门神之后,又出现了文官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此外门神上还常常添画一些吉祥物,多用谐音取其吉利,如爵、鹿、蝠、喜、马、宝、瓶、鞍等,寓“爵禄福喜,马报平安”。至此,门神崇拜已由当初的驱鬼逐邪衍化为祈福求祥。如今人们仍有贴门神的习惯,贴门神似乎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吉俗。

年画与门神

年画是由古时的门神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中国民间绘画艺术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年画大都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得名。

其实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原来并没有年画。随着宋代诗词、戏曲、话本文学的兴起,传统门神画逐渐扩展到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至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内容也日趋丰富,还出现了麒麟送子、春牛耕田、金鸡报晓、五子登科、连(莲)年有余(鱼)、山水花鸟等内容。年画的表现手法也日趋成熟,用各种吉祥图案与画面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巧妙组合,借以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安康、消灾辟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

人们将火红热闹、五彩缤纷的年画贴上墙,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顿时扑面而来,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的一种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体现着中国民间精神风貌。

延伸阅读

神荼、郁垒的传说

传说在东海之外有一座桃都山,山上住着神荼、郁垒兄弟俩,他们管理着天下所有的鬼魂。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树上立着一只金鸡。每天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的时候,它就开始伸长脖子打鸣。这时,夜里在各地游荡的鬼魂就必须回到桃都山了。而神荼、郁垒一左一右站在众鬼进入的“鬼门”旁边,威风凛凛地注视着从面前经过的每个鬼魂,如果发现哪一个曾经危害世人,就把他捉住绑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

所以说,旧时人们认为鬼最怕的东西有四样:神荼、郁垒、金鸡和老虎。为了保佑自己的家不受恶鬼的侵袭,中国古人就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在大门上。后来简化为在大门左、右各挂上一块桃木的木板,木板上或是写着神荼、郁垒的名字,或是画上他们的形象,或是画一些避鬼的符,也就是桃符。再后来,桃符又由木制的变为纸制的,并开始在上面写一些吉祥话,这就是最早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