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15047400000090

第90章 戏业择吉习俗

戏业是一种传统娱人的职业,旧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身份较低,为了生存发展,戏业中充满了神祗信仰和迷信禁忌。这些做法其实是企图通过防范和回避与鬼神发生冲突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措施。

戏业旧称梨园行、戏行,戏曲剧团称为戏班、班社,戏剧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等。由于表演的内容和剧种不同,戏业择吉习俗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

戏业敬拜祖师神

梨园业供奉的神灵相当多。各地方剧种所奉之神有同有异。一般说来,戏业中的祖师神有:老郎神、唐明皇、周庄王、观音大士、九皇爷、优孟等。这些所谓的祖师神大都是一种“讹祖”现象。不过,戏业中人对其祖师都非常虔敬,俗以为对祖师神敬奉,才可以得到艺技方面的“神授”,才能演好戏。

信奉老郎神的戏班,巡回演出时,要把老郎神的神像装在大衣箱里,安置在头一辆车上,车上不准坐女人。下车时,箱子不准放在地上,下面必须用木板或棚杆垫住才行。老郎神用于孩形,在前场任意颠倒,不以为亵,但到了后场则要尊敬礼遇之。否则,祖师父会怪罪,大则降灾,小则生病。

传说唐明皇曾经扮演过小丑(小花脸)的角色,因此信奉唐明皇的戏班,演小丑的演员有许多“特权”。如别人不能坐的地方,他可以坐,别人不能说的话,他可以说等。又传说唐明皇是打鼓佬,所以打鼓佬坐的位置叫“九龙口”。至今场面“九龙口”的位置只有鼓师才能坐,其余人不许乱坐。

信奉“九皇爷”的戏班,每年九月初一,做“九皇会”,要吃九天素食,用斋戒的方式敬奉祖师,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台下唱错词儿和翻跟头跌伤。

有的戏班还敬奉“五仙爷”,即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动物。戏班里的所有人都忌讳直呼这五种动物的名称,只能称胡三爷、黄少爷、白王爷、柳七爷、灰八爷。在后台还根本不许正眼看它们,否则,戏台就不得安宁,表演难以进行。

戏业行规择吉

除了职业性的敬神与拜神外,戏业艺人还立有许多行规、习俗,规定了一系列的禁忌。如戏业中规定演什么戏要对什么道具顶礼膜拜,否则,认为台上会出事。不遵从的人就不能吃唱戏这碗饭,要受到责罚。

新建的戏楼、戏院、庙台等首场演出的戏班,或演出时出了大事故,死了人,都要举行“破台”的祭礼。在后台墙上挂一红胡须,意为代表判官,以此避邪祛灾。在夜间让一有武功的演员扮演灵官,在舞台上追赶一由旦角扮演的“女鬼”。把“女鬼”赶跑。杀一只公鸡,把鸡血洒在戏台四周。然后放鞭炮、敲锣打鼓一通,就算破台了。

演戏又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演戏忌黑道凶日,必于黄道吉日方可。还规定某某月不能演戏,或者二、八月,或者三、七月不同。据说此间若动响器、演戏会冒犯天神,招致雹灾等凶祸。

旧时艺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禁忌。比如艺人最忌聋哑,所以早上漱口不许说话,因为口里有东西,说话含混不清,有哑巴之嫌。不许看小人书,意为不能同“哑人”打交道。龙、牙等类的字眼也忌讳,把龙说成“海条子”,牙说成“柴调子”。艺人也最忌“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子里最大的灾难。比如说雨伞,得改叫雨盖、雨遮、雨挡、雨拦。这些都是求吉心理的反映。

戏业艺人对技艺传授特别看重,有“江湖一点诀,不对妻儿说”的规矩。如果一定要传的话,也是“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走仔”,生怕艺业传到外姓人家中,砸了自己的饭碗。戏班里收徒,往往是闭门教演,禁人窥视。现在戏业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戏业中许多习俗禁忌也大都被破除。

延伸阅读

戏业中演鬼时的禁忌

有时因表演需要,演员们会在戏台上演鬼。如绍兴目连戏,演员就多以鬼的面目出现。旧时,演员时常担心表演时,会有真的鬼灵出现在台上,而观众则时常怀疑自己座席的旁侧,正坐着鬼灵与他们一齐看戏。因此,目连戏演出时经常伴有很多禁忌。

扮演鬼神的成员,在戏开演前几天,每天都要沐浴焚香,还要禁房事,忌吃荤。扮演男吊、女吊的演员都有一条长舌拖于口外,一般都要等到戏开场后,台上吹起目连瞎头,才进行画舌,此举称为“封嘴口”,因为画好之后,演员就不能随便讲话了,否则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如果一时忘记了这一禁忌,在演戏结束后必须烧纸进行忏悔。演员也不能站在露天,不能见太阳,即使是在野外广场上演戏,也要蒙上一张篷布。

而台下的观众认为自己在看戏时,也会经常遇见鬼神,所以也非常小心谨慎。例如戏未演完,不能回家,特别是不能邀人回家,否则鬼就会跟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