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27

第27章 中国“隐形慈善家” (1)

在中国的慈善界,存在着这样一批“隐形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他们秉承的行事方式。也许,选择隐形捐助的方式,对双方更有益。大家只要在内心深处永远存有一颗善心或报恩之心就够了……

中国有一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美国《福布斯》杂志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真正信服前半句话的真实性。

2007年4月7日,《福布斯》杂志对外界宣布:从今年起,《福布斯》将取消已经连续做了3年的中国慈善榜。对于取消的原因,福布斯中文版市场总监张晓华解释道:“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很多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不少企业家保持低调,不愿公开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增加了数据调查难度。”

在中国,大家对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台上一个胸戴大红花的人,脸上临时调集了肃穆、高尚、悲悯等所有人类崇高的表情,双手则吃力地捧着一张长达1米的超大“支票”。当然,上面金额的多少,似乎并不影响捐款人的幸福指数——即使只有1万元、甚至数千元,那也是一次难得的灵魂自慰与形象脱胎换骨的机会。慈善在某些人眼里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艺术,甚至有的企业在捐献10万元时,会拿出100万元来树旗敲鼓、广而告之。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的慈善界,却还存在着这样一批“隐形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的行事方式,已经有点侠的风格和意味了。

在胡润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排名前十的大多是余彭年、黄如论、牛根生、杨澜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家,但榜上有一个神秘人物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和各种猜测——他为教育事业捐献了1个亿之巨,名列慈善排行榜第6位,但在榜单中,这个人的公司、总部所在地、出生地、年龄均为空白,算得上是最神秘的慈善家。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叫赵汉青。有人甚至怀疑:赵汉青很有可能是个化名,取“照汗青”之意进行匿名捐助。

大约半年之后,赵汉青终于“露出马脚”——在2006年5月1日的《邯郸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邯郸籍企业家登上中国慈善榜》的小文章。据文章得知,赵汉青原来是邯郸市邯郸县王里庄人,曾在该市复兴区经营汽车配件,“对支持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2007年3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新成立的“汉青高级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揭牌典礼,神秘的赵汉青终于现身——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西装,年龄约摸四十岁。面对媒体,他保持一贯的低调,不愿多说其他,只是对中国人民大学“为我提供捐赠的机会,并构筑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平台的机会”表示感谢。

在2007年5月15日这一天,广东的媒体界出现了一次有意思“集体秀”行为——当天,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几大当地媒体,都要很重要的位置同时转载了《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5月刊)的封面文章:《中国首富保守十年的秘密》。文章称:新一任中国内地首富、碧桂园老板杨国强“在首富光环背后隐藏着一个低调富豪的十年慈善秘密”。

该文称:1997年初,《羊城晚报》当时的社长接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电话。这位企业家在电话里表示,他想每年拿出100万元,搞一个大学生助学金,并委托报社负责管理发放这笔助学金。但他有两个“特殊”的要求:第一,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大学生助学金;第二,要与被资助者签下《道义契约》。

以这位企业母亲名字命名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成立的10年时间以来,总共资助了4000多位贫困大学生。但这些大学生、甚至包括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没见过这位民营企业家。除了几个核心的负责人,没有人知道这位捐助者是谁。实际上,10年来不断有政府领导及身边好友劝说他说出自己的名字,但都没有奏效。最后,“一位颇有声望的朋友”劝说他:“我们尊重您选择匿名的方式,但如果说出您的故事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可以为更多的人树立一个‘榜样’,可以更好地践行您的责任。”他才有些勉强地同意由《瞭望东方周刊》披露他的名字和这份善事。他就是杨国强。据媒体统计,杨国强及其公司,历年来为慈善事业所作捐款达5亿多元。

其实,象赵汉青、杨国强这样的企业家,还算不上真正的“隐形慈善家”,因为他们再低调,最后毕竟还是留下了姓名和善举。在中国,还有好多捐助者,没有留下任何个人情况,连接受善款的单位都不知道他们是谁?

2005年,在宁波市有一位被评为“爱心中国——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特别奖的慈善家,叫“顺其自然”。显然,这是一个假名,大家甚至连他(她)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从1999年开始,一到宁波市慈善总会所举办的“慈善一日捐”活动时间,“顺其自然”就会寄来一笔捐款,目前捐款总额已达到了117万元。

而据《东方早报》报道,在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浙江慈善奖”评选中,一位叫“我想”的隐名人士,以超高人气的群众投票进入“浙江慈善奖”个人奖首位,他个人匿名捐款的数目是158万元,这是浙江个人匿名捐款最高者。

此外,还有更多化了名的“顺其自然”和“我想”的捐助者——欲援助失明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就写“任(迎)光明”;欲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困难的,就写“朱(助)学”;欲帮助生命垂危又拿不出医疗费用的患者的,就写“朱艺(助医)”……

做一个慈善家,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将善事昭示天下,能起到感化天下的榜样作用,为什么他们非要选择做“隐形人”呢?

原因之一,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喜欢声张的因素影响,还有就是和某些企业家低调的个性有关。杨国强便是典型代表。碧桂园曾捐给一个慈善基金100万,政府要求他们派高层代表去参加一个捐赠仪式。杨国强不想去,于是开会时怂恿其他的董事去:“谁代表公司去捐这100万,就奖励谁1万元喝茶!”这种既得名又得利的事情,结果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原因之二,有很多人担心捐款太张扬,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说,每当胡润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一公布,便有雪片般的求助信飞来,其中有真的困难的,但也有很多是职业骗捐者。这些人所花的成本很低,只有一封信和邮票的钱,但富豪们要甄别这些求助者的真伪,就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捐款所带来的麻烦,最夸张的莫过于南京“慈善狂人”邵建波母亲前一段被求助者逼得吐血住院的事情。

当然,中国企业家们公开做慈善事业,还有另外一个麻烦:所有的人会把目光投向你,质疑你钱的来路合不合法?有没有偷税漏税?好多人也会跑来要应收账款——你既然有钱捐款,为什么没钱还我货款?

原因之三,有些人担心捐助贫困户或贫困生,会让受捐助者产生依赖思想,如果能以“隐形慈善家”的身份帮助他们,不与他们发生任何接触,可以淡化对受助者的影响,消除其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隐形慈善家”乐善好施的准则是:不能“包养”贫困户和贫困生!只捐钱,不交流;只救急,不露脸。

也许,选择隐形捐助的方式,对双方更有益。大家只要在内心深处永远存有一颗善心或报恩之心就够了。

一处装饰得体的公司门庭,犹如一座防守森严的城堡,企业家的野心在这里滋长、勃发——退,可据一隅;进,可取天下。

企业家的“宫殿”

企业家和一般人不一样,通常有两套“行头”必须精心装扮——不但个人需要学会衣冠楚楚,公司的门庭更需要装饰得金碧辉煌。前者是小脸,后者是大脸,都弄妥当了才显得倍有面子,行走“江湖”时就不用再担心有人敢寒碜你。

这些“行头”是解读企业家内心世界一扇明亮的窗。走近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你细心探究它的装饰和摆设,就会轻易发现与这个企业家身份和个性特别吻合的物件,比如他原来曾是一位即使饿着肚皮也要溜出后门看梅花的热血“文青”,那他现在的办公室内肯定挂着珍贵无比的名人字画,这让他在每天残酷的商战后用哪怕几分钟的仰慕来“还原人气”;如果你再留心一点,更会惊诧地发现一些与这些企业家身份和个性根本“不贴”的物体,比如他从小是一个没兴趣读书的浑小子,那他现在的办公室内肯定会摆满一墙又一墙的名著典籍,尽管现在他忙得没时间也仍然鼓不起兴趣去翻它们一下。

在接触过的企业家中,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的办公室最具富贵气。天狮集团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新技术产业园内。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巨幅伟人像和六个大字:“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走入二楼的会客厅,迎面而来的是身着一袭中山穿的李金元的大幅画像,神情和姿态颇具伟人架势。在会客厅的左侧,是一个大鱼缸,几条金龙鱼在里面穿梭游弋。这种来自于马来西亚的鱼类价格昂贵,一条动辄几万乃至几十万元,而且性格凶猛,极具侵略性。穿过会客厅往右拐,便是李金元宽大豪华、金碧辉煌的办公室。当你背靠着名贵的意大利沙发,脚踩着绘有世界地图的巨幅地毯,眼眺着桌上一弯白玉般的象牙,没办法不产生一种帝王般的虚幻感。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他公司的装饰极富浪漫气息。百度公司位于北京理想国际大厦12层。在公司大门口挂有一巨幅宣传画,上书六个大字:“百度人民很行”,密密麻麻签满了每一位员工的名字。但每一位初来乍到的人,几乎都把这几个字错看成了“百度人民银行”。38岁的李彦宏却在一年前把这种错觉变成了事实——2005年8月5日,李彦宏一手创建的百度搜索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百度公司一夜之间出现了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多个百万富翁……但这群年轻的富翁们仍然持续着他们的无拘无束:每一间办公室门口都标着“青玉案”“月满楼”之类的词牌名,抱着大枕头、趿着拖鞋的员工在其间走来走去;百度的人民也最不把领导当领导,对总裁李彦宏直呼“Robin”;开会时谁先到谁选择座位,最为普通的一名员工经常心安理得地坐在那个被认为最显贵的位置上。而百度公司名称的来源,也出自于李彦宏最喜欢的一首《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