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42

第42章 在争议中前行的财富新贵 (2)

2008年2月18日,新鸿基地产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因个人理由即日起暂时休假,郭炳湘职务及职责将由本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江及郭炳联分担。一时间,关于新鸿基兄弟反目、桃色事件、健康问题以及绑架的前尘旧事纷纷见诸报端。

5月27日这一天,旷日持久的郭氏兄弟之争暂时划上了句号。新鸿基当天在官方网站上登出通告,称公司董事局会议决定罢免郭炳湘的主席兼行政总裁职务,主席改由母亲邝肖卿担任,行政总裁则由两位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分担,郭炳湘将会转任非执行董事。但争斗并未因此而平息,也许才刚刚开了一个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圣人的担忧穿越了2500年的时空,如一个难以消解的魔咒般降临到了新鸿基这个现代化的家族企业身上。

兄弟阋墙是通病

企业越大,矛盾越深,爆发时越是突然和激烈,这几乎成了全世界大多数家族企业的通病。

新鸿基本来是一个家族企业经营的优秀榜样。接过父亲生意后,在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大郭炳湘、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的联袂掌舵之下,新鸿基地产蒸蒸日上,不但成功将地产业务扩展到内地,同时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目前新鸿基的市值已高达3575亿港元,而郭氏三兄弟凭共同持有的42.66%的股权跻身于世界级的富豪行列。在兄弟阋墙之前,香港媒体对三兄弟共操家业的和美不吝赞叹之词,称其“兄弟连心,其利断金”,是业界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

而和美的背后是积怨日深。在郭炳湘突然宣布休假后,两位弟弟便突然发难,以大哥患精神科疾病为由试图召开董事会削去大哥职务,而郭炳湘也随即反戈一击,指责有人散播不实言论误导股东,并向法院申请临时禁制令,摧毁了岂图通过董事会推他下台的“宫廷政变”阴谋。郭炳湘同时还大打悲情牌:“兄弟三人,何必相煎?”

纵观全球和新鸿基类似的家族企业,会不幸地发现:兄弟阋墙其实是一种常态——

印度首富家族安巴尼家族的穆克什和阿尼尔兄弟两人之间的争斗,简直就是新鸿基郭氏兄弟阋墙的翻版。父亲迪鲁巴伊在世时,兄弟两人如左膀右臂般团结在老人家身边,但随着父亲的猝逝,大哥穆克什和小弟阿尼尔之间的裂痕开始出现并且越撕越大,最终酿成了轰动全印度的豪门财富大战。穆克什颇费心计地把阿尼尔逐渐排挤在公司决策圈之外,而恼羞成怒的阿尼尔则指责穆克什管理不当并有做假账的行为,甚至直接将其告上了法庭。最后,在母亲科姬娜的严令下,两人才在父亲祭日来临之前达成和解协议,对家庭企业进行了彻底分割。和财产一起被无情切割的,还有往昔那份兄弟情谊。

在中国大陆首富家族黄氏兄弟之间,也经历了从共同创业到毅然分手的情感跌宕。想当年,黄俊钦出门闯荡天下,黄光裕紧跟不舍;后来,黄光裕来北京试水,黄俊钦颇为担心,于是马上跟了过来。当时的兄弟情义,让天涯仿若咫尺。而如今,黄俊钦位于新恒基大厦的办公室,与黄光裕位于鹏润大厦的办公室,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但兄弟俩却关系平淡,咫尺便是天涯。据知情人士透露,自从1993年兄弟分家以来,两人只有在事涉利益的时候才会坐到一起谈一谈,平时很少往来,有时关系紧张时甚至叫来双方保安互相对峙。

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刘永美、刘永言兄弟,远大集团的张跃、张剑兄弟,苏宁集团的张桂平、张近东兄弟……兄弟分家的名单冗长得让人无比感伤和惋惜。

促使兄弟相残的心魔

是何种剧烈的撕裂,竟然促使手足之情最终兵戎相见、破碎一地?

最常见的莫过于理念和个性的不合。类似新鸿基和长江实业这样优秀的华人家族企业,在历经了创始人的传奇经历之后,开始逐渐步入稳健的发展,十分忌讳激进和冒险,下一代的接班人更多地是选择守业。但郭炳湘似乎不安心于仅仅守住父亲的产业,还是期望通过挑战在新鸿基留下自己的印记。郭炳湘的屡屡越轨之举,自然与相对保守的郭炳江和郭炳联产生了矛盾,更是挑战了母亲心目中稳健经营的思想。这就不难理解,矛盾激发时家族成员为什么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小公子李泽楷,也因为性格倔犟而独立,不甘心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家业继承人,自己创建了盈科数码公司,早早地与父亲李嘉诚和低调保守的大哥李泽钜之间划清了界线。

远大集团张跃、张剑两兄弟的分家,缘自于对以后事业截然不同的定位——大哥张跃紧紧抓住直燃机空调这个行当,声称要做一辈子、绝不改行;但弟弟张剑则极力主张远大多元化,认为直燃机空调未来市场潜在很大危机,于是把精力转移到了远铃整体浴室这个比较超前的项目上。此时,分手成为明智之举。

兄弟阋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位兄弟之间能力和势力的差距,居功自傲的一方自然不满足于利益均沾。米塔尔家族也是印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老大拉克什米?米塔尔,25岁时便远赴印度尼西亚拓展家族事业,随后又开动并购战车陆续在全球收购了一系列的钢铁公司,用了30年时间把一家印度钢铁小作坊变成了总部在伦敦、注册地在荷兰,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及荷兰阿姆斯特丹泛欧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全球第一大钢铁公司。有超强能力和野心的拉克什米?米塔尔为了和两位弟弟撇清,把留在印度的家族产业留给了他们,自己成为雄霸全球的钢铁大王。

外力的介入和干涉,也是兄弟互相猜忌、恶语相向的重要诱因之一。据港媒报道,引发郭家爆发大战的原因,与一名身为郭炳湘“红颜知己”的T女士有关。T女士与郭炳湘青梅竹马,但由于郭氏家族的反对而未果。后来T女士进入新鸿基并涉足日深,郭炳湘与其一起进行过500亿元的交易,其中不少是在内地投资,此举自然引来两位兄弟的恐惧和诟病,也是郭炳湘失去郭老太支持的主要原因所在。

另外,父辈对产权界定的忽略或糊涂,也往往为兄弟之间种了深深的祸根。印度信实工业集团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在去世时没有对遗产的分配留下只言片语,这成为穆克什和阿尼尔兄弟俩的一块心病。随着家族事业的日益强大,这块心病愈发肿大沉重,最终病变成促使兄弟相残的心魔。

兄弟分家避免同根相煎

“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在商界不乏其例。如康师傅的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兄弟,盛大的陈天桥、陈大年兄弟,安踏的丁志忠、丁世家兄弟,浪莎袜业的翁关荣、翁荣金、翁荣弟兄弟……

但我们同时看到,兄弟分家从某种角度来看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志不同道不合却非要捆绑在一起互相煎熬,那么产生的内耗会反而会大大影响家族企业的发展。郭炳湘曾在多年前遭遇绑架,后其妻出面与绑匪“谈判”,支付7亿港元赎金才使郭炳湘获释。从此以后,郭炳湘性情大变,有关他患“狂躁抑郁症”的传闻四处流传。郭炳江和郭炳联正是利用了大哥的这个软肋对其进行精确打击,老三郭炳联邀请的美国医生曾确诊其兄患有精神科疾病,不再适宜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而郭炳湘自然极其愤怒,指责两个弟弟使用了“相当恶劣的手段”。家族纷争的不断升级,已经开始影响到新鸿基业务的发展。

像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刘永美、刘永言四兄弟,分家后各奔前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俊钦、黄光裕兄弟俩当年及早分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创造了成功的商业神话;印度安巴尼家族和平分家的计划出来后,也让外界投资者长出了一口气,家族掌控的4家上市公司股票在当天分别取得了从3.9%到24.8%不同的涨幅;而在新鸿基管治权大局已定的消息公布后,立刻引起股市的热烈回应,新鸿基股票升幅扩大至2.23%。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事后如此评价当初四兄弟的分家之举:“几个兄弟都很能干,有问题有不同意见时就会议而不决,效率太低。我们适当调整后,每一部分多以一个人为主,其他人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这样效率更高、动力更强,避免了之后出现不和谐。”

而苏宁环球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桂平说起1999年与弟弟张近东之间的分道扬镳颇有感触:“原来是一股道上跑着两辆车,现在是两股道上各跑着一辆车,我想这个力量肯定比原来大。”

树大要分杈,这是自然规律。在家族企业中,不合则分,既可以避免同根相煎的悲剧,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锁反应,让整个家族企业毁于一旦。

兄弟分家是基业长青的绊脚石

在2006年6月的美国《家族企业》杂志上,公布了一份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名单,其中有4家“千年企业”,比如日本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至今传到了第40代,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

基业长青几乎是每一个家族企业的美好梦想,但类似于新鸿基这样的兄弟阋墙与分家,虽然有效地切割和阻止了家庭矛盾的继续恶化,防止家族企业滑入毁灭的深渊,但同时也成为基业长青的巨大绊脚石。

在南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汉代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要分家。堂屋前有一棵枝叶繁茂的紫荆树,兄弟三人决定将它锯成三截。第二天,他们发现紫荆树竟然枯死了,像被火烧过一样。田真对弟弟们说:“紫荆树听说因为分家要被锯为三截,竟然枯死了。真是人不如木啊!”兄弟三人深受震惊,决定不分家了。不久后,紫荆树竟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这则故事更多地反应了国人对基业永固的美好愿望,但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兄弟均分家产是更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思想进一步衍生,便是对家族企业的“瓜分”。所以,华人的家族企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均分下越变越小,很少有几代人共同努力累积成富可敌国的家财。企业的分家,实际上迫使企业财富的累积在时间和空间上面临夭折的命运,这成为我们产生“百年企业”和“千年企业”最大的文化桎梏。

如何防止家族企业越变越小,最后灰飞烟灭?首先是要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研究家族企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族成员离企业的管理越远,家族企业发展得越好。在家族企业早期,管理权往往和所有权合二为一,随着家族企业的壮大,家庭成员的利益逐渐多元化,自然容易滋生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腐败。其次,要对家族企业的财产权进行清晰的界定,然后实行财产信托,子孙不再分掉家产,而是集中信托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后代只能领取红利。

事实上,郭氏三兄弟今天的纷争,似乎早就在创始人郭得胜意料之中。当年,郭得胜为了避免“不肖子孙”争产分家,便将郭家持有的新鸿基地产权益放到了一个信托基金当中,而基金的受益人包括郭得胜的妻子邝肖卿和他的三个儿子,即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三人。他这一招极富先见之明——不管今天兄弟三人闹得如何凶狠,但大家却不能把家产一分了之,吵吵闹闹之后还得坐在一起想办法:如何才能让公司更好地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