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同步育儿百科
15049500000038

第38章 早期教育

01 捉迷藏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宝宝适应和爸爸妈妈的分离。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在玩耍中知道,爸爸妈妈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另外,还可在家中让宝宝先练习与爸爸妈妈分离,让宝宝逐渐习惯爸爸妈妈离开的感觉,如让爷爷奶奶暂时照顾宝宝,爸爸妈妈离开时间也可慢慢延长。爸爸妈妈应该随着宝宝的成长,鼓励他们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独立性。

当宝宝开始动手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习惯,如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梳头和大小便等。在宝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宝宝犯错不要责怪他们,否则会影响宝宝学习和自立的积极性。

02 耐心地训练宝宝学爬行

在宝宝5~6个月时,宝宝就在为爬行做准备了,他会俯卧在床上,以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他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到了7~8个月时,宝宝就会爬了。在真正会爬时,宝宝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爬行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动作,既能锻炼宝宝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小脑的平衡感,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完成爬行动作。每次练习成功后,父母要给宝宝鼓励或奖励,以保持宝宝对此的热情。

03 爸爸妈妈用手语和宝宝快乐沟通

在早期,宝宝只能用表情和哭笑传递信息时,爸爸妈妈一定为宝宝听不懂自己的话而烦过心吧。其实爸爸妈妈可以用手语和宝宝进行沟通,而且学习手语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商。现在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享受手语的快乐吧!

手语好处

研究显示,越早让宝宝接触手语,越能让宝宝更快地学会说话,更能提高他们的智商。同时宝宝手语还有以下3点好处:

①明确需求:宝宝会因为无法表达而哭闹不止,爸爸妈妈往往通过猜测来寻求答案,是尿布湿了?还是肚子饿了?宝宝手语会帮助爸爸妈妈提供给宝宝最及时、最准确的帮助。

②减少挫折感:手语有利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表达自己的需要,让爸爸妈妈明白,从而减轻爸爸妈妈和宝宝因沟通失败造成的挫折感。

③融洽亲子关系:在宝宝手语的“面对面”沟通过程中,爸爸妈妈会和宝宝有着身体、心理、眼神等多方面的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手语姿势

宝宝手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可以在日常接触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手势,只要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彼此懂得,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向你推荐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手语姿势,给新手爸爸妈妈们做些参考。

①饿了要吃东西:拿着奶瓶,用食指轻轻接触嘴巴。

②拉臭臭:用手捏着鼻子,做出皱眉头的表情。

③换尿布:轻轻拍拍自己的臀部,再拍拍宝宝的小屁屁。

④冷:夹紧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伴随脸部颤抖。

⑤热:用手扇风,不停地吹气,与要把水吹凉时所做的动作一样。

⑥洗澡:双手摩擦自己的身体,再做出擦后背的动作。

⑦谢谢:将双手握在一起成一个拳头,上下晃动。

⑧看书:用两只手掌做出翻开、合上书本的动作。

⑨打电话:做出“六”的手势,然后放在耳边说“喂”。

手语法则

①基础起步:宝宝日常的生活基础是吃喝拉撒,所以应该从这些日常行为教起。

②越早越好:手语也是一门语言,年龄越大,学习越难,所以要尽早地让宝宝接触手语。

③配合语言:手语是宝宝说话的基础,在渐渐熟悉手语的同时,让宝宝有意识地将手语与语言结合在一起,感知两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宝宝更快地开口说话。

④多多赞扬:宝宝手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对宝宝发火,要多多表扬宝宝,让他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加积极地配合你。

04 镜子是宝宝的好玩具

培养宝宝社会性的最佳时间

用镜子培养宝宝社会性的最佳时间是在宝宝出生后8~9周,爸爸妈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此时多数宝宝还不能完全独立地竖直头颈,而且也不会自己拿东西,此时最好把镜子挂在宝宝床边,让宝宝躺着看。但应注意经常变换方向,避免宝宝头部总偏向一侧,把头睡偏。

要掌握宝宝与镜子的最佳视距

一般情况下镜子应挂在距宝宝眼睛15厘米的地方,不能太远也不宜太近,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以宝宝可以平视为宜。等宝宝头颈能够竖直起来以后,可以经常把宝宝抱到穿衣镜或梳妆台前照镜子,逗宝宝与镜子中的自己碰碰头、拉拉手,告诉宝宝镜子里的“小朋友”就是宝宝自己,向镜子里呼唤宝宝的名字。宝宝会觉得非常有趣,慢慢地他就会主动与镜中的“小朋友”交流。

要注意安全

镜子是玻璃制品,易碎,在给宝宝玩时,一定要有父母在旁边看护。特别要注意镜子边缘是否光滑,最好用胶布把镜子边缘多包两层,以防划伤宝宝。

05 如何培养宝宝自我服务的能力

用杯喝水、喝奶

长期使用奶瓶会改变宝宝口型,影响牙齿生长,妈妈应尽早给宝宝使用杯子喝水、喝奶。开始由妈妈帮助扶着杯子或碗,然后逐渐锻炼宝宝和妈妈一起扶着喝。

用匙吃饭

喂宝宝吃饭时,宝宝可能会抢匙子,这正是学习用匙子吃饭的契机。开始时,宝宝还分不清凸凹面,但快到1岁时就会将食物装满匙子,自己吃饭了。

学习用匙子的方法如下:从准备2把匙子到1把匙子,先让宝宝右手持匙子学吃,妈妈用另一把匙子喂饭,到逐渐让宝宝自己用匙吃。可左右手用匙子,开始宝宝持匙子会不分左右手,妈妈没有必要纠正宝宝,两手同时并用有助于左右大脑的发育。妈妈要有耐心,宝宝开始用匙子不够熟练,会弄得手、脸、衣服到处都是饭,甚至摔碎碗、杯。妈妈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能因此让宝宝失去这个学习的机会。

06 7个月宝宝的玩具选择

7 个月的宝宝能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意愿,看见喜欢的东西,会爬过去拿或伸手要。这时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灵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浓厚,笑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又提高了一步。

这时爸爸妈妈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有目的地帮助宝宝发展,增加他们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爸爸妈妈可为宝宝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玩具:

1.动物玩具,大小、颜色和质地各异的球,大的底部较重但可推倒的充气玩具,如可摇摆发出声音的充气小丑、可拉着走又可发出音乐或模拟声响的玩具、一些互相撞击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大的洋娃娃和芭比娃娃、填充的动物玩具、可推可拉的玩具,如小型汽车、耐久的塑料杯和塑料碗、漏斗和量匙。

2.发展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玩具:选择色彩鲜艳的脸谱、各种五颜六色的塑料玩具、镜子、图片、小动物、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的小摇铃、拨浪鼓、八音盒、风铃、有不同手感不同质地的玩具,如绒毛娃娃、丝织品做的小玩具、床头玩具、积木、皮球等。

3.易抓的小球、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如可拖拉的玩具、玩具电话,小木琴,小鼓,金属锅和金属盘、当挤压时可以发出声响的橡皮玩具及不易撕坏的布质书。试着以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合作抓握物品,或是单独伸出食指触摸,偶尔还能用拇指、食指配合捏拿,这些突破,都是未来灵活操作工具的关键指标。

07 过分依恋爸爸妈妈

这时期爸爸妈妈要尽量陪伴宝宝,不要长期离开宝宝。在对爸爸妈妈依恋的基础上,宝宝会逐渐建立起对环境的信任感,发展起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巩固早期建立的亲子关系。宝宝怕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爸爸妈妈能经常带宝宝出去接触外界,多和陌生人交往,经常给他摆弄新奇的玩具,那么怕生的程度就会轻一些,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