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同步育儿百科
15049500000043

第43章 早期教育

01 爬出快乐宝宝

关于爬行的重要性,各路专家众说纷纭,很多认知专家强调,宝宝期爬行对于日后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交叉爬行让宝宝的身体跨越中线,从而促进两个半脑进行交流,让左右半脑各自接受的信息进行融合。并能协调宝宝的双眼、双耳、双手、双脚和其他核心肌肉。这种平衡与协调的动作能使大脑得到恰当的刺激,为宝宝日后的认知功能与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于此同时,爬行的过程能给宝宝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世界不再只是宝宝头顶上的方寸空间了,爬行让宝宝180°地发现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宝宝乐此不疲,享受着新奇、兴奋和快乐的感觉:原来我的房间好大!原来我能够爬上沙发,自己够到玩具!

伴随着家长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宝宝更加喜欢爬行。而快乐的感觉可以鼓励宝宝更加充满信心地前行,爬到他以前无法独立到达的地方。越是发现更多,越是充满好奇,也越发想要探索更多的未知,宝宝在这种快乐的螺旋式循环中越爬越上瘾,越爬越开心。

02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

宝宝7个月时,会从单纯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来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并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因素来表现,所以虽然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样。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而是发出一些很熟悉的音节,并且模仿咳嗽声、舌头咔嗒声或咂舌音,还经常对熟悉的人发音。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发生在宝宝还不能正确发音的时候。所以,宝宝会学父母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地重复。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多与宝宝说话,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03 着重关注宝宝的探索过程

宝宝生而具有的研究热情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虽然后来知识积累的速度和广度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研究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在观念上把宝宝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做法上鼓励他被动听讲、背诵和练习,在评价上聚焦宝宝获得知识的结果,而不在乎他是否是通过优良方式获得了这些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忽略了宝宝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所以爸爸妈妈面对此时的宝宝,要让宝宝多发现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宝宝去发现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从现在起爸爸妈妈就要树立这个观念了,为以后宝宝能进行多“创造研究”打下基础。

04 尊重宝宝玩耍即学习的方式

没有童心的爸爸妈妈总会认为宝宝在故意捣蛋,然后没有一点回应地收起浴巾放进洗衣机里,或冷淡地看一眼说:“以后不许乱踩!”其实,宝宝的最初动机并不是捣蛋和破坏,而是探索。如果一个人渐渐成熟了,并也渐渐丢掉了童心,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心智成熟了,并还保留住了童心,那他可能是一个很富有天分的成年人。

05 发展婴幼儿音乐能力的方法

和宝宝用儿语,高声调,有节奏,像唱歌一样的语言说话。给宝宝经常唱儿歌,或有节奏感、优美、欢快的歌曲,晚上宝宝睡前唱摇篮曲。当唱歌时按节奏摆动宝宝的上下肢,到6~7月后,当你唱歌时他就会自己挥动手臂了。

在游戏、进餐和睡眠时间播放不同的音乐,长期下来,就可以用音乐揭示日常生活。如午睡或晚上就寝时间,当宝宝听到睡眠时间播放的音乐时,会更容易入睡,但此时播放音乐的音量要适中,持续时间不要过长。爸爸妈妈可以细心留意宝宝的反应,如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避免对宝宝造成过分刺激。在播放音乐时还可以同步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加深与宝宝的亲子关系。

1.抱宝宝在怀内,随节奏摇动。

2.抱着宝宝站在镜前,随音乐节拍轻轻摇晃宝宝的身体,当音乐改变时变动活动方式。

3.模仿并鼓励宝宝尝试随着音乐做舞蹈动作或哼唱。

4.为宝宝洗澡或更换衣服时,也可作为共享音乐的时光,随着音乐节拍按摩宝宝肌肤,活动宝宝的小腿和上肢。

06 宝宝爬行的好处

有些宝宝学会走路后也爱爬行,很多爸爸妈妈对此却不理解,不允许宝宝爬行。其实宝宝“连走带爬”可锻炼其颈部肌肉、胳膊及腕力。

经常爬行能增强宝宝的活动能力。因为爬行需要抬高并转动头部和四肢,这样有利于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胳膊及腕的力量,对今后用笔涂鸦、匙子吃饭都有好处。

宝宝爬行时爸爸妈妈应注意保持宝宝动作协调的一致性,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而且有益于骨骼及神经器官的发育,当动作明显不协调时,爸爸妈妈也能及早发现宝宝的健康问题。

经过预备练习,待宝宝到了7个月左右时,他们在俯卧时就能用两条小胳膊支撑,同时腹部蠕动,使身体匍匐爬行,两条小腿在后面拖着,犹如一架将要起飞的小飞机。

这时,就可以开始正式练习爬行了。爬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有的父母常常不愿意让孩子学爬或忽略了让孩子学爬的过程,这是因为他不了解爬行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好处。

先练习用手和膝盖爬行

到7个月时,宝宝俯卧时小肚子离床面很近。妈妈可将宝宝的小肚子托起,把两条小腿交替性的在腹部下一推一出,每天练习数次。

当宝宝两条小腿具备了一定的交替运动能力后,在前面放一个吸引他的玩具。为了拿到玩具,宝宝可能会使出全身的力气向前匍匐爬行。开始时可能并不会前进,反而会后退。这时妈妈可用双手稍用力顶住宝宝的双腿,使宝宝得到一点支持力而向前爬行,这样慢慢就会用手和膝盖向前爬行了。

再练用手和脚爬行

宝宝学会了用手和膝盖爬行后,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用双手抱住宝宝腰,让宝宝把小屁股抬高,使两个小膝盖离开床面,小腿蹬直,两条小胳膊支撑着,轻轻用力把宝宝的身体向前后晃动几十秒,然后放下来。每天练习3~4次为宜,这样会大大提高宝宝胳膊和小腿的支撑力。

07 如何对宝宝进行拾物练习

拾物练习主要是练习宝宝身体弯曲及身体直立,还可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方法是:把宝宝放在床上,爸爸妈妈在后面用双手分别抱住宝宝的胸、腹部及膝部,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前面,用语言逗引宝宝弯腰去拾玩具,拾到玩具后再直起身,反复多次训练。等宝宝学会扶站后,可将宝宝扶站在有栏杆的小床边,让宝宝一只手扶栏杆,若没有小床,爸爸妈妈可抓住宝宝一只手,使宝宝站稳,在宝宝脚边放一个玩具,引导宝宝弯下腰用另一只手捡起玩具。拾到玩具后,爸爸妈妈可用语言行动给宝宝一点奖励。

08 训练宝宝手指动作

6 个月后,宝宝手部的动作明显灵巧了,一般物体均可熟练地抓起。这时,可开始学习捏取一些小的物品,如爆米花、小糖豆等。宝宝开始是大把的抓,然后是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抓握,逐渐发展为拇指食指相对准确地捏取。宝宝刚开始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可给予示范,也可用瓶口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小瓶,让宝宝把小糖丸放入瓶内再倒出来,再放进去,反复玩耍。在宝宝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他一些积木、套碗、套塔等玩具,首先训练他抓住一个再抓一个,或向他同一手上送玩具两次,教他学会将玩具倒到另一手上再取第二个玩具。当宝宝两手均有玩具时,只可教他对击两个玩具,如对击积木、小套碗等,同时也可训练宝宝有意识的拿起和放下。宝宝开始拿玩具时可能会扔掉或撒手,但并不是有意识的放下,家长可在他拿起玩具时用语言指导他放下,或给某人,放在某处。

09 提高宝宝的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很多专家认为在婴幼儿期就要培养宝宝的这种能力。

情绪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即能觉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即能恰当分析自己情感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激励自己的能力,即能克服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个目的,还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即对他人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