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同步育儿百科
15049500000070

第70章 喂养需求及方法

01 宝宝不宜多吃罐头食品

罐头是常见食品,比如很多宝宝都喜欢酸酸甜甜的水果罐头,其实罐头食品中含的添加剂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在生产罐头食品时,为了保持色佳味美,经常要添加一些辅料,如人工色素、香精,甜味剂,制作肉类罐头食品时为了使产品能呈现鲜艳的红色,还要添加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促使肌红蛋白转变成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尽管已知亚硝酸盐能与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胺类结合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但因亚硝酸盐对肉毒杆菌有特别强大的抑制作用,停止使用亚硝酸盐以后,肉毒杆菌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时至今日,国内外的食品工业仍然在使用亚硝酸盐。此外,为了要保证有足够长的保质期,几乎所有的罐头食品中都要添加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这些添加剂往往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健康不利。

另外,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小儿健康。

02 适合宝宝食用的肉类

有的宝宝无肉不欢,也有的宝宝好像天生不喜欢吃肉。有的爸爸妈妈说,男宝宝就是要多吃肉才能长得壮壮的。也有的爸爸妈妈说,吃肉容易发胖,也容易得心脏病,女宝宝不吃肉,也许更加清秀。宝宝吃肉好不好呢?如果不吃肉,会不会造成什么营养问题?如果吃肉,选择什么肉,怎样烹调才健康呢?

肉类,也就是动物的肌肉和内脏,是远古渔猎时代以来人们追求的果腹食物,也是让现代人既爱又怕的美食。肉类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B族维生素,还有最容易吸收的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吃肉可预防贫血,也能有效解决宝宝因缺乏蛋白质造成的营养不良,促进生长发育。植物食品中也含有很多铁,甚至比肉里面的含量更高。然而,植物性的铁吸收率比较低,通常是不溶态的,需要大量胃酸来让它变得溶解,还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来还原它,才能比较顺利地被身体吸收。如果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草酸、植酸等成分,就会妨碍植物性铁的吸收。同样,植物性食品中的锌、铜、锰等元素吸收率也不高。所以,很少吃肉的人必须很细心地搭配食物,才能避免缺铁、缺锌等问题对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

当然,植物性食品当中也含有充足的蛋白质。所有的豆子和豆制品都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坚果、瓜子、花生、芝麻等也是不错的蛋白质食品。不过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比不上肉类蛋白质的“质量”。只有在豆类和粮食恰当搭配的时候,才能产生“蛋白质”互补作用,达到近似肉类的效果。

3.不吃肉的宝宝,一定要特别补充维生素B 12。

03 宝宝不爱吃肉怎么办

如果宝宝不爱吃肉,让他保持均衡营养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专家建议:

1.对于1岁大的宝宝,建议以母乳或强化大豆婴儿食品作为营养的主要来源。

2.不到2岁的宝宝,爸爸妈妈不要限制他们其他食物中的脂肪含量。

4.平时应喝足够量的配方奶,保证宝宝可以摄入充足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和核黄素。

5.保证宝宝能够从菠菜、葡萄干和富含铁的谷类食物或全麦食物中,摄入足够的铁。

05 宝宝偏食与挑食

挑食、偏食是现在宝宝中常见的现象。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又来源于各类食物,因此,如果宝宝长期挑食、偏食就会造成营养的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所以,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的挑食与偏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宝宝挑食或偏食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纠正。

宝宝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么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应对宝宝的挑食、偏食呢?

1~3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宝宝的饮食行为主要是模仿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宝宝自然就容易形成同样不良的习惯。有时候,爸爸妈妈不经意之中说自己不喜欢吃肥肉或菠菜,宝宝也就会对这些食物不感兴趣。

爸爸妈妈必须以身作则,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爸爸妈妈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宝宝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如果以前在不愉快的情境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或者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这都会令宝宝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

爸爸妈妈要尽力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气氛,餐桌上切忌训斥和打骂宝宝,强迫宝宝吃某种食物。

爸爸妈妈用强迫、惩罚、哄骗等消极的办法让宝宝吃东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要有耐心。

宝宝的口味比较挑剔

如果爸爸妈妈不注意烹调的方法,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就很容易使宝宝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如有的爸爸妈妈天天给宝宝吃“蒸蛋”,很少换花色品种,宝宝自然不爱吃。

爸爸妈妈要讲究烹调方法,注意合理搭配。给宝宝制作的食品看起来要美观,并且经常变换花样;食物的气味要诱人;最重要的是食物吃起来要可口。从视觉、嗅觉、味觉三方面都能引起宝宝的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给宝宝辅食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全面地添加,使宝宝对每种食物都要吃,并且要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换乳打好基础。如果宝宝每天吃饭都能定时、定量,时间一长,就会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样,一到吃饭的时间,宝宝体内就会自动分泌消化液,产生饥饿感,吃饭时就会感到香甜了。

注意养成宝宝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如果宝宝零食不离口,消化液不停地分泌,吃饭时,消化液就会供不应求,食物在胃里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宝宝当然就没有食欲了。由于宝宝没有食欲,必定不会好好吃饭,爱吃的吃得多,不爱吃的一口也不吃,渐渐地就会形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另外吃零食易导致宝宝胃肠不停地蠕动而得不到休息,长此以往就会使消化功能紊乱。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宝宝的挑食、偏食是由身体原因引起的。往往是感冒发热、缺铁性贫血或体内缺少铁、锌等元素导致宝宝挑食、偏食。因此,爸爸妈妈应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诊治,排除由疾病引起的挑食、偏食。

06 全方位促进宝宝食欲

食欲不振的定义

缺乏食欲或不想进食,称为食欲不振。以往所吃的食物量减少或不感兴趣,称为食欲减退。食欲是身体自动调节作用的一环,受到脑中枢的控制,是无法掩饰的。宝宝食欲通常仍处在易波动而不稳定的状态,常有不想吃饭、没胃口的情形。这种食欲不振的情形是正常的。食欲是健康的指针,当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的症状时,不仅仅是肠胃疾病,也可能代表宝宝身体的异常;通常肠胃的疾病是从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的症状开始,爸爸妈妈们应多加注意。

食欲不振的病因

任何疾病都可能使宝宝失去胃口,连最常见的感冒到严重的发炎症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罹患的疾病已经治愈,胃口也就会自然的恢复。除了疾病外,治疗用的处方药物也会使宝宝失去胃口,如所有的抗生素、止痛剂,甚至是阿司匹林,抑制的不只是不舒服的症状,也同时抑制了宝宝的食欲。

情绪上的因素如烦恼,也会减低食欲,比如:宝宝处于紧张状态得吃不下饭,伤心的大哭大闹等就是,其他的如没人陪伴宝宝,给宝宝压力等也会如此。可控制的因子例如酒精、烟及药物的使用,也能导致食欲不振。其他如不易或未被察觉的疾病、重金属中毒及缺乏营养等,也能造成宝宝的食欲不良。

厌食的原因

宝宝食欲通常仍处在易波动而不稳定的状态,常有不想吃饭、没胃口的情形。此种食欲不振的情形是正常的,但爸爸妈妈仍应依以下原则,快速了解有否生病的可能。

如何刺激食欲

要刺激食欲,饮食必须个人化,以符合宝宝的需求。在门诊中,妈妈们常会报怨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一见到过多的食物便失去胃口,因此少量多餐可能比较易被接受,而且可以逐渐增加食物的量。当妈妈尝试刺激宝宝食欲,首先要了解宝宝食欲不佳的原因,然后除去这些原因,配以相对的措施,以及合理的膳食。除了考虑食物是否色香味俱全,还要考虑环境是否有助于进食。这样才能打开宝宝的胃口,提高他们的食欲。

为提高宝宝食欲,可以从人事物等三方面来着手:

1.人的方面:可在宝宝们开始学习吃饭时,养成全家定时用餐的习惯,并且不让宝宝在餐前吃零食,以免影响正餐食欲。

2.事的方面:可加强菜色上的口味及变化,由于夏季懊热,多少会影响大人小孩的食欲,因此烹调方式可以凉拌代替,使口感清爽;或在菜肴中添加水果,例如番茄、菠萝、芒果等食材,亦有开胃的作用。

3.物的方面:可使用较可爱,或是宝宝喜欢、自己挑选的餐具,将会增进宝宝们用餐的兴趣。要培养宝宝们正确的饮食习惯,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纠正宝宝爱吃零食、喝冰凉饮料的坏习惯,并以身作则,尽量让全家一起享受用餐的乐趣。

07 让宝宝爱上吃饭的九大妙招

家长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小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宝宝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宝宝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宝宝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宝宝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让宝宝参与做饭的过程

让宝宝参与做饭的过程,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宝宝的意见,请宝宝协助您一起做饭,宝宝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促进宝宝的食欲

宝宝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爸爸妈妈只一味地强迫宝宝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宝宝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选购宝宝喜爱的餐具

宝宝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宝宝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宝宝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宝宝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宝宝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宝宝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

适量喂食水果

这个月龄的宝宝吃水果的时候,只要把皮削了切成片就可以,宝宝也很喜欢咀嚼果肉的感觉,不喜欢妈妈弄碎的水果。而且最好给宝宝喂当季的水果,既便宜又新鲜美味。

08 宝宝补钙知识

钙的作用

钙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矿物质之一,占体重的1.5%~2%。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很大,体内钙量从出生时每天25克左右增至75克,当人体钙吸收不足的时候,就要动员骨钙来保持血钙的正常,用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及神经功能。

宝宝只有保持骨钙的正平衡,即每日平均骨钙沉积超过140毫克,才能够达到正常骨骼发育的需要量。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人体摄入的钙主要是在小肠近段吸收。在肠道大部分钙是被动吸收,少部分钙为主动吸收。其吸收多少是与摄入量多少和身体需要量密切相关。当机体需要量大或摄入量不足时,肠道对钙的主动吸收最为活跃;当摄入量大时,大部分则是通过离子扩散方式被动吸收。因此摄入量与吸收并不成比例,当摄入量大时,吸收率则降低。一般说来,食物中含钙量高时吸收率相应下降,食物中含钙量少时,吸收率相应升高。

此外,钙的吸收还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钙的吸收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母乳喂养的婴儿钙的吸收率达到60%~70%,成人才25%,孕期吸收率增高。

2.维生素D影响着钙的吸收。膳食中维生素D多少或者晒太阳是否充足,明显影响着小肠对钙的主动吸收,尤其是膳食中钙低时维生素D的多少就更为重要。

3.肠道中PH值和是否进食增加钙溶解度的物质可影响钙的吸收。例如进食乳糖,乳糖发酵不但可以导致肠道PH下降,而且乳糖与钙合成低分子可溶性物质有利于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