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里的“想”、“考虑”,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在人对客观事物经过多次感知后,能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思维能通过已知属性去认识其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也就是在概括反映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例如:宝宝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宝宝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宝宝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到天快要下雨了,则是因为宝宝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每当蚂蚁搬家,天很快就要下雨。
久而久之,“蚂蚁搬家”和“天要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由此可见,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比这些过程更复杂。通过思维,人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可以由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我们说,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既然在智力结构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宝宝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宝宝进行适宜的思维早期教育和训练。宝宝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宝宝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
婴幼儿思维及其发展特点
宝宝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婴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形成的。到宝宝中期,它进一步迅速发展,越来越在宝宝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宝宝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宝宝思维的各个具体方面,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特点。比如,宝宝往往根据物体的一些外部、表面、直观的特征来概括事物特征,问他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是:“都是白的,长圆形的。”只有启发他再想想,他才能说出:“有光,能照亮。”要求宝宝概括鱼的共同特征,有的说:“鱼有尾巴。”有的说:“鱼是在水里游的。”,“鱼有一层一层的鱼鳞。”这就说明,宝宝概括事物的依据,或是物体的表面颜色、形状,或是可直接感知到的物体间的外部联系,而不是物体内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因此,宝宝的概括的内容往往比较贫乏,内涵也往往不精确。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宝宝概括的这种特点也就直接影响了宝宝掌握的概念的水平。他们能掌握关于具体事物的具体概念,例如爸爸、妈妈、姐姐、妹妹,桌子、椅子、汽车、飞机,香蕉、苹果、大象、长颈鹿等等,但不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性质概念、关系概念、道德概念,如水果、野兽、动物,植物、家具、种子、勇敢、诚实等等。而且就是对上述日常具体实物概念的掌握,他们也都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如宝宝认为只有他那么小的孩子才是爸爸、妈妈的“儿子。”比他大的,长了胡子的人就不会是别人的儿子;“桌子。”就是木头做的、放东西、吃饭用的;“英雄。”就是解放军,不拿枪打仗的就不是英雄。
宝宝的判断、推理也是很形象的。他们常常按照事物表面的直观联系或者偶然的个别外部特点来进行判断、推理。例如,问宝宝皮球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滚落下来,他们会回答:“皮球没脚,站不稳”,“皮球是圆的,它会滚”;看见家长给小人书包书皮,他们会问:“是不是书也怕冷,也要穿衣服?”还有的宝宝听家长或老师讲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喝生水要生病,他马上就跑去金鱼缸里倒开水。宝宝的理解,多为直接理解。例如看图讲述时,宝宝能说出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以及他们的外形特征、姿态、活动、位置关系等等,但不能理解人物表情所反映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概括图画主题。又如宝宝常常说:“某某是好孩子”,“某某不是好孩子”,但问他什么是“好孩子”,他回答:“上课坐得好,手不乱动,眼睛看老师”,“不打架,不挤人”,却说不上比较抽象的品质,如守纪律、爱劳动,友爱谦让等。这些都反映了宝宝理解的表面直观性,他们容易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能直接感知到的外在特点、联系,但不易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比较内在、隐蔽的关系。
怎样提高婴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思维。科学家解决科学难题,医生诊断疑难病例,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讲学授课,农民培育新品种,工人科技革新,不管是谁,无论做什么,离开思维就会一事无成。因为,感知、观察和注意只能使人获得知识经验,记忆也仅仅是帮助人们储存知识经验,而要运用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那就必须依赖思维。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然而,由于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广大家长对它的了解常常不够,这就造成了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出现忽视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倾向。如果父母想使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所成效的话,那么您在对宝宝进行智力培养时,更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3岁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6岁以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根据宝宝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宝宝思维的行动性、具体性、形象性,利用宝宝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又要力求逐渐摆脱动作和实物的约束与干扰,发展宝宝初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宝宝的思维活动外,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的练习和指导,发展宝宝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下面具体加以说明: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给宝宝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直觉行动思维虽然是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但在整个学前期,宝宝的思维仍保留了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性成分。所以,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让宝宝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可以使宝宝更好地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否则,脱离了宝宝自身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其思维活动的进行将变得困难,体现在宝宝仅是借助机械记忆、模仿而获得某些知识经验。
例如,我们在帮助宝宝掌握某些实物概念时,应注意给宝宝提供直接感知、观察的机会。让宝宝亲自看、闻、摸、尝过苹果,比较过不同种类的苹果,比较过苹果与其他水果的区别后,宝宝就会对“苹果”这一概念掌握得更全面和深刻。又如在发展宝宝的数概念、运算能力时,同样可提供让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数物体的个数,比较大小、长短、粗细,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泥塑、玩沙、玩水活动中体会物体质与量的守恒,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等,使宝宝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的状态中,以此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根据学前儿童思维的这个特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要适合宝宝的思维发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因为宝宝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较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事物较难认识。
例如,在向宝宝解释“雨的形成”这种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时,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或看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再配以演示水受热后变蒸气,再遇冷凝结成水珠的小实验,这样宝宝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
因此,在宝宝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宝宝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
丰富婴幼儿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家长和教师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常常会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我们也常听见一些大人向宝宝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这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爱提问题、喜欢探究活动,这正是宝宝的求知欲、好奇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保护和培养,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宝宝的提问,决不能采取冷淡、漫不经心、或厌烦甚至斥责的态度。实践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宝宝思维水平发展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前者,由于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热情回答了宝宝的各种问题,不仅使宝宝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肯定了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了宝宝的求知欲,保护了宝宝的好奇心。长此以往,宝宝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思维水平也大大提高。反之,当宝宝提问时,得到的是否定,那么,以后他就不敢再提问了。宝宝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会多想问题了,大脑也不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久而久之,宝宝的思维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差。
所以,大人应鼓励宝宝好问、多问、会问。当然,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回答宝宝的提问外,也应该学会向宝宝提问,引导宝宝去观察,去思考。大人对宝宝的提问,要考虑到宝宝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这样才有利于宝宝思维水平的发展。在此需要提醒大人的是,当你向宝宝提出问题后,要给宝宝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求得宝宝完满的回答,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宝宝。
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宝宝的思维能力发展,而且还会打击宝宝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发展婴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形象性以及行动性,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多问、多想、积极思考,对提高宝宝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要重视发展婴幼儿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语言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如果宝宝的语言词汇不够丰富,会使宝宝的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培养婴幼儿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原则
一般我们将六七岁之前统称为学龄前,学龄前分两阶段,3岁前为婴儿期;3~7岁为幼儿期。婴幼儿时期,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正处于成形构架阶段,这个时期思维能力开发的要点是通过丰富的运动刺激和信息刺激,使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过程是人类千万年智力进化过程的浓缩和再现。在此期间受遗传本能的影响,婴幼儿会通过啼哭、嬉戏、玩耍、打闹、好奇等各种方式来刺激其内在遗传思维智能的复苏和成长。这些被我们称之为天性的东西,对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育所起的重要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违反或压抑这些天性,对孩子思维能力发育的伤害将是内在的和永久的。
培养婴幼儿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思维能力开发最有效和最理想的方法,第一是游戏,第二也是游戏,第三还是游戏。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游戏,是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是系于他们的手脚上的,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思维智能的发展和成长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就会停止。而游戏活动可以使孩子的手足在玩耍和打闹中得以充分的运用,这就保障了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发育所必需的足够的运动刺激和信息刺激,使之健康发展。然而,有许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是逼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识字、计数、背唐诗、学书法、弹钢琴等功利性目标上,这种将儿童智力成人化的智力开发方式,虽然能取得眼前的一些短暂利益,但对孩子智力发育造成的“内伤”却是永远不可弥补的。
因为没有认识到大脑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因此,这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过程中自然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成人的那一套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延伸至婴幼儿时期,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而没有认识到大脑的重要性,没有从大脑思维智能发育的角度设计智力开发的内容和方法。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发育的不成熟和结构的失调。
现在社会上患有统合失调症的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儿童的智商并不比同龄的孩子差,但却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阅读计算特别困难等问题,究其原因大多与婴幼儿时期缺乏运动刺激和信息刺激,造成大脑发育失调有关。现代家庭小型化使兄弟姐妹减少了,孩子可模仿或交流的对象不多;都市公寓生活更使邻居的小伙伴也不见了。现在的宝宝,大多是陪伴着大人和电视机长大的。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相互间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回应,但大多数孩童在0~4岁间,几乎缺乏与同龄孩子的信息交流机会,有的更甚者为满足家长的一点虚荣心,被圈禁在家中接受所谓的早期智力教育,身心受到人为的摧残。当我们看到那些二三岁的孩子就被逼着识字、背诗、练书法、弹钢琴……我们是否想过这种智力开发方式是在拔苗助长,是在抑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全面发育,是在伤害孩子的根元。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而天性中必定包含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成人看来是在浪费时间的游戏、玩耍,能使孩子的大脑在跑跳中得到锻炼,在打闹中获得刺激,就是在这种疯狂忘我的投入中,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迅速发育成熟,孩子的语言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模仿能力、想象力等多种基础性智能就是在这些被成人不屑一顾的游戏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培养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我们主张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开发应注重通过游戏这一儿童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当然,我们所说的游戏并非没有要求。它要符合两个原则,涉及3个方面。
两个原则是:广度原则和难度原则。即游戏内容的设计既要保证大脑全面发育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层次,使思维智能不断得到挑战,不断提高。两条基本原则中又以广度原则最为重要,我们并不反对孩子识字、计数、背唐诗、弹钢琴,我们反对的是家长为此而剥夺孩子的其他活动时间,反对把这些活动强加给孩子们。家长们在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过程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只突出了几项特殊的难度训练,而忽视了其他思维智能的全面发展。
思维能力在婴幼儿时期的发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大脑对身体各个器官的控制能力。
2.为完成微观的精密动作,大脑与手眼的协调能力。
3.大脑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所以,在表面上看我们抑制孩子的打闹行为,是让他们少玩一会儿多学习点儿有用的知识,但实质上是在无形中抑制了人类先天本能的恢复,这种本能恢复过程的受阻又会导致大脑发育过程迟滞,不利于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的全面发育和充分发育,更严重者会为大脑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埋下隐患。
例如绝大多数患统合失调症的儿童都不同程度存在学习方面的障碍,或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或书写阅读有困难,不过这些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官统合游戏训练,所存在的问题都会有明显的改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婴幼儿期的游戏活动对孩子智能发育的重要性。
因此,婴幼儿时期的思维能力开发应从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这3个方面入手,通过这3个方面的游戏活动,刺激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满足孩子本能天性的需要,为他们将来思维智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婴幼儿时期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婴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一年后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75%,而体重在10岁时才能达到成人体重的50%。到2岁时,大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其本类似于成人的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婴幼儿时期是开发大脑智力潜能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发育的优劣将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和生理性的。所以,怎么样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是每个做父母的和教育家们都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