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1505000000009

第9章 痛苦,才是人生之路——犹太人论自立 (1)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的生存智慧与经商技巧举世绝伦。也许正因如此,上帝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贫瘠无比;地上少曲河,地下无矿产,一半国土是荒漠。然而,流散世界2000多年后,他们竟在这样的环境中建国立业,让荒漠变成绿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痛苦,才是人生之路。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终归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犹太人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一个犹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他。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分得平均一些。商人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分财产的决定。

有一天,母亲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过路人看见了,就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她说:“我怎么能不伤心呢?对我来说,两个儿子都一样亲,可是我的丈夫却想把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在我还没想出帮助小儿子的办法以前,我请求丈夫先不要向儿子们宣布他的决定。但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烦恼。”过路人说:“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将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到耶路撒冷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他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实际上,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做家教、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等,以此挣钱交学费及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商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来挣零用钱。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自食其力。

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孩子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为人父母者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应该让孩子成长为一棵独立支撑、独当一面的大树,而不是靠大树遮风挡雨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脆弱小草。

有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等到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一下子挣脱开了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他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看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看了看,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呢?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大有作为的。

犹太父母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克服独立自主的障碍

具备了独立自主的习惯,练就一身挑战危机的本领,赢得了顶住压力的超强心理素质,该是寻找机会、看准机会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然而,在这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上,才是真正充满了障碍。如何一步步通过这些障碍直接关系着行动的成败。

障碍之一: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自我平衡以及维持现状的做法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的劣习。因为它不符合自然规律,客观事实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都一刻不停地在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你的行为规则也要不断变化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人们为什么要死死地去追求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稳定呢?人们为什么不敢采取相应的行动去对付这些变化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惧心理。

要克服这种心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生活的外部世界是不会依赖你的主观愿望的,你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它变化,而不是消极地应付这些变化。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个事实,为什么不去想一想:变化既然不可避免,为何不让它产生点积极意义呢?这样一想,你就可以选择行动措施来控制这些变化。

障碍之二:依赖别人

许多人都有一个天真的想法,认为除他之外,别人也会关心他的事情。可事实压根就不是这样。

你永远要记住这句话:谁也不会像你那样去关心你的事情。承认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最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你还要牢牢记住:越是迫切的事,你越是不能指望别人,而是应该亲自去行动。消极地等待只能让你坐失良机,痛失好局。

障碍之三:难以取舍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有人苦苦找不到机会,而另一些人却被机会所包围。被机会包围的人往往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正所谓熊掌和鱼翅,均我所欲也,我都想吃了它们,可也真犯难。

有一句俗话: “吃掉一头大象的唯一方法是一次只吃一口。”想事事都做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有所取舍。

障碍之四:期待明天

要记住一条,明天会更好是建立在今天不错的基础上的,其实如果今天不怎么样,明天也许会更糟。永远要相信,好事不会天天来。因此,尽可能地抓住今天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千万不要自欺欺人,染上“新年决心综合症”,说些“我将从来年的第一天起怎么怎么”或者什么“下个月我就开始行动”之类的话。

开始提高效率的最佳时机是今天。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昨天是一张作废了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却是一张货真价实的钞票。我们要培养把实施行动放在今天的良好习惯。

障碍之五:陷入逆境

逆境是行动中的一大障碍,因为一个人如果采取了行动——有时甚至还不止一次,但总是无功而返,甚至遭受巨大的打击。于是对前途丧失了信心,不想再继续做下去。

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必须认清逆境的本质。因为逆境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在某一时刻是多么一帆风顺,但幸运之神不会一直伴着你,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坠入逆境。

坚韧不拔是克服逆境的重要品质,它同时要求知识和智慧的辅助。它还要求你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逆境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你以一种开放型的心态去对待逆境。这种开放型的心态会使你产生一种有选择性的思维方式,无论身处多大的逆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