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宝宝早教大百科
15050200000101

第101章 大动作能力

运动能力特点

宝宝1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下蹲,并且行走自如了。有的宝宝还可能会眼睛盯着地面,动作不很协调地往前“冲”着跑几步。

有的宝宝早在1岁时就开始尝试着向后退着走了,但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半的时候,才能掌握向后退着走的技巧。

此时的宝宝学会了自己脱衣服,但还不能很好地穿衣服,拉链式的衣服还不能自己拉上,会使用粘贴式的鞋带,但可能会粘得歪七扭八。

宝宝还会借助工具取够不到的东西,这不仅是宝宝运动能力的进步,也是宝宝协调能力的进步。从某种角度讲,也表现了宝宝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宝宝跑步

训练宝宝跑步的能力,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宝宝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最后宝宝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训练宝宝上台阶

如果宝宝行走比较自如,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宝宝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大动作能力游戏

坐椅子

这个年龄的宝宝大都能爬上椅子,但还不能独自转身坐在上面,父母把一个大人坐的椅子放稳,让宝宝面向椅子爬上去,宝宝会爬在椅子上回头望父母,似乎在寻求鼓励和帮助,有的会向下看,似乎是害怕。这时父母不要急于去扶他,而是微笑鼓励宝宝:“宝宝真棒,宝宝自己能爬上椅子了!”“宝宝转过去,坐在椅子上好吗?”

宝宝可能会面对椅子背在椅子上蹲下,然后再翻身坐下。多训练几次后,宝宝会很顺利地爬上椅子,转过身来坐下。做游戏时注意宝宝的安全,椅子最好选择比较沉稳的,不易跌倒;椅子周围不能有危险物品,如剪刀,杯子等。

接球

1岁半的宝宝大多能稳步行走,这时父母可让宝宝在走动中做游戏,提高宝宝的行走能力和速度,玩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球最好选择软皮、弹力中度、个头比足球小点的皮球,表面有“刺”突出的皮球更好。

在宽敞的屋子里面,或者在天气好的时候到室外空地上,家长把球往地面掷,待弹起来时让宝宝用双手去接;也可由宝宝自己把球掷下去,家长接球。家长把球扔到宝宝胸前,力度适中,扔球的部位最好在宝宝的肩和膝之间,过高或过低会增加接球的难度。

训练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宝宝的熟练度渐渐加大距离,还可有意把球扔向离宝宝有一定距离的左方或右方,让他转动身体去接球。

球的充气量要适中,家长发球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打疼宝宝。

捡起来接着走

准备几件不易摔碎的东西,如手帕、纸片、气球等。妈妈有意将手帕掉到地板上,指着地上的手帕向宝宝说:“呀,怎么掉了呀,宝宝帮妈妈捡起来好吗?”宝宝很乐意为妈妈效劳。

宝宝会挪动着脚步过去捡,等宝宝弯腰捡起手帕后,妈妈就鼓励他把手帕拿过来:“宝宝,给妈妈拿过来啊!宝宝真乖。”宝宝会接着往妈妈那儿走。当宝宝顺利将手帕交到妈妈手里时,一定要鼓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