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宝宝早教大百科
15050200000202

第202章 情绪培养与社交能力

帮孩子发现世界的美好

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比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总是喜欢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可如果孩子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虽然对于小宝宝来说喜欢动别人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但父母如果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可能会养成宝宝这方面的不良习惯,在以后与人相处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年龄尚小的宝宝乱动别人的东西还情有可原,但如果长大成人了这种习惯还不改,那就成了毛病,很不受别人欢迎,甚至不利于宝宝的发展。而习惯一般都是小时候形成的,因此父母最好在这方面多给宝宝讲一些规矩,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宝这方面的意识。

曾经看到一篇短文,大致意思是某外资企业招工,工资很高,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突然总经理说他有点急事,让这些学子们等他10分钟。总经理走后,这些年轻人围住了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面试结束,没人被录取。大家很疑惑,经理告诉他们,他不在的这段期间,大家的表现就是面试。这些年轻人的举动都在摄像头内,经理看得清清楚楚。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品质和素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也都在为宝宝这方面的习惯发愁,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妈妈们的烦恼及专家的建议: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告诫宝宝,不仅在家里不能随便翻动家长的柜子和抽屉,去亲戚朋友家,也不能乱动别人家的东西,不能随便到别人家的冰箱里拿东西吃。明确告诉宝宝,虽然亲戚朋友会说“没关系,这里和自己家一样”之类的话,但宝宝还是不能随便乱动,不能把别人的客气当成随便。别人给的东西,也要经过大人同意后才能接受。

情绪培养与社交能力游戏

把家事教给孩子

周末,有很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妈妈在厨房忙着做菜,爸爸在客厅招呼朋友,孩子对妈妈嚷:“妈妈陪我玩!”“妈妈忙着做饭,哪有时间陪你玩呢?”孩子低着头没说话。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妈妈就对他说:“那你帮妈妈择菜好了!”孩子高兴地拿着小凳子,坐在厨房里帮妈妈择菜。“孩子好乖呦!再看看客厅有几个人,然后帮妈妈摆好筷子好吗?”孩子兴奋地到客厅开始数:“1、2、3、4……”此时,所有的客人都拍手称赞孩子:“好棒,数得真好,还会帮妈妈做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