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宝宝早教大百科
15050200000068

第68章 早教可以这样教

宝宝认知能力培养

宝宝成长到10个月以后,基本就会叫爸爸和妈妈了,这时他的认知能力及肢体动作迅速发展,会指认身体部位及图片,并且开始练习行走。

在生活行为上,宝宝能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自己扶着奶瓶喝水,拿勺在水中搅拌等。

10个月的宝宝在认知能力上,能主动拿掉杯子并取出藏在下面的积木玩;能明确地寻找盒内的木珠。宝宝会认识这么多东西了,妈妈是不是很开心?不要忘记多鼓励他呀,让宝宝有足够的自信心来认识世界!

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爸爸妈妈应该开始训练宝宝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了,培养他的独立性。首先,要使宝宝养成独自玩耍的习惯,在确定宝宝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以后,鼓励宝宝一个人独自玩耍,但要时时查看宝宝的情况。其次,鼓励宝宝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走路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在10个月到1岁期间开始学习走路属于正常现象,这个月的大多新生儿手脚动作已能够很好协调,能扶着家具自己站起来,妈妈切忌急于求成。

这个阶段,宝宝会经常跌倒,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在一次次跌倒、爬起、起步走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学会了如何行走自如。

当宝宝能开始独立迈步时,说明宝宝已学会变换身体重心。此时,家长就可以对宝宝进行训练了。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总之应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对于生性比较胆怯、开始不敢独自迈步的宝宝,父母可采用以下这几个方法帮助他学走路:与宝宝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宝宝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让宝宝靠墙站立,父母在距他不远处用玩具逗引他走过来。

最好不要用“学步车”来代替教宝宝走路,因为这样就省去或缩短了宝宝锻炼的过程,宝宝的大脑和神经得不到相应的刺激,没有通过四肢的主动运动,达不到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目的。为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新生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

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知道自己是“谁”,具体地说,是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与他人有着明确的界线。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新生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分不清主体和客体,是在以后与外界事物不断地交互作用中,才逐渐“发现”自我。

这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开始是模糊的,以后渐渐清晰起来。自我意识是人建立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要想宝宝自觉学习、成长,就应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

为让处于混沌状态中的宝宝尽快启蒙,就应该尽快让宝宝眼睛明亮起来,耳朵灵敏起来,手、脚活动增多等。为此,适当而丰富的刺激是很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视宝宝的“看”“听”,要刺激宝宝手和脚的肌肉,让小手多触摸,小脚多活动,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的手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