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跟巴菲特学炒股
15053000000046

第46章 市场价格与公司价值的分析

1.市场价格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任何资产都不可能超越其根本因素。从长期来看,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完美的对应关系。任何资产的价格最终都能找到其真实内在价值基础。这一关系适用于股票、债券、房地产、艺术品、货币、贵金属甚至整个美国经济——事实上,所有资产的价值波动都取决于买卖双方对该资产的估价。一旦你理解了这一数学对应关系,你就具有了超越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因为投资者们常常忽略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真实关系。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1999年,道氏工业指数以年5.0%的复利率(按保留红利计息)增长。而同一时期,30种道氏工业指数公司的收入增长率为4.7%。有趣的是,这些公司的账面价值的年增长率为4.6%。两个增长率如此一致并非偶然。在长期中,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不可能远超其内在价值增长率。当然,技术进步能够改善公司效率并能导致短时期内价值的飞跃。但是竞争与商业循环的特性决定了公司销售、收入与股票价值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在繁荣时期,由于公司更好地利用了经济规模效益和固定资产设施,收入增长可能超越公司销售增长。在衰退时期,由于固定成本过高,公司收入也比销售量下降得更快(此即意味着公司的效率不充分)。

当把市场运动的趋势放在整个经济背景中去考察时,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投资者绝不能购买那些价格高于公司长期增长率水平的股票,或者说,他们应当对那些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公司价值增加的幅度的股票敬而远之。尽管精确估计公司真实价值十分困难,但用以估价的证据仍然能够得到。例如,假若股票价格在某一时期内增长了50%,而同时期公司收入只有10%的增长率,那么股票价值很可能被高估从而注定只能提供微薄的回报。相反,股票价格下跌而公司收入上升,那么应当仔细地审视收购该股票的机会。如果股票价格直线下降,而价格收入比(P/E)低于公司预期增长率,这种现象或许就可以看做是买入的信号。

随着2000年的到来,股市中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出现了严重的不一致。成打的具有魔力的高科技股票价格以超过公司收入3~5倍的速度飞速上涨,投资者们争先恐后地追逐着飞速膨胀的价格收入比。这种癫狂现象的核心在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抛弃,以及认为美国经济走出商业循环、进入新增长阶段的观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接下来的几个季度,这些受到追逐的公司中,没有一家的盈利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而这一点正是华尔街的经验之谈。

到1999年为止,各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资产利用率已经达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的水平,惟一不同的是各公司更加审慎地使用其资本结构以增加其内在价值。与公众意见相反的是,商业循环的风险并没有被公司收支报告所消除。然而投资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然盲目地认为经济将不再出现危机,公司收入也将持续增长。在金融市场上将事实与期望分离得如此之远将带来极大的危险。在某些产业,公众对事实的忽视与对不切实际的增长速度的要求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结构。在网络股领域大批投资者争先恐后地追逐股票,不断抬升股票价格。金字塔结构只能在买卖双方具有同等力量时才得以维持。随着多方的淡出,仍然在股市中操作的投资者们这时才突然醒悟他们所交易的股票的真实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分析

联结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力量既不可避免也不会改变。长期以来,标准普尔500工业公司的增长率始终低于那些商业公司;标准普尔500商业公司的增长率始终低于美国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因此,如果假定股票价格取决于收入增长,而收入取决于销售增长,销售取决于经济产出增长,那么股票价格绝不可能长期以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上涨,但实际情况恰恰如此。自1994年第四季度起至1999年末,美国经济产出大约增加了1万亿美元。相反,股市价值同期内增长了6万亿美元。可以预见股票价格增长速度不可能长期高于公司收入增长幅度。最终必然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其一,股价回落至收入趋势线;其二,公司收入加速发展。2000年时,显然华尔街认为后者将会出现。投资者们对微软、思科系统公司及通用电子公司的估价就像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样。一个此前从不知名的公司阿里巴公司的价值甚至被高估至250亿美元,这还不算它没有任何具有现实意义的收入。这一价格甚至高于苹果电脑公司。夸尔电讯公司在股市上的估价几乎相当于其销售收入年增长47%。

当你理性地思索这些对比,你就会感到极为荒唐。标准普尔500公司的总市值永远不会超过整个经济规模。这是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的定理,当时他提出一套如今仍然闻名遐迩的对比股市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和资产替代成本的比例关系。运用托宾的方法,美国全部资产的股市价值超过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29年以来这种现象还是首次出现。为标准普尔500股票支付高价的投资者与那些为影星支付5000万美元片酬而票房收入只有2000万美元的电影公司一样没有理性。

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其价值,巴菲特在多种场合强调过这一点。让我们回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的分析家认为IBM公司将会以15%~16%的速度持续增长。如果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到1999年IBM公司的股票市值将超过6120亿美元,占美国全部经济产出的7%;IBM公司的收入将超过微软公司的15倍。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州的房地产行业价格一年内增长到原先的3倍,但最终房价还是回落至其价值的长期趋势线上。

格雷厄姆曾经指出投资者所面临的最大的陷阱就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价格与事实的背离,就是从众效应(“我买是因为大家都买”)。如果你希望通过预测他人的交易而致富,格雷厄姆1949年写道:“你必须力图去设想无数的他人都想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在市场上做得比你的竞争对手都好。”

§§第五章 巴菲特帮你透视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