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15053700000064

第64章 既济卦:薄祭在德,君子思患而豫防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释义与阐幽”

既济卦象征事已成功:此时连柔小者也能获得亨通,利于守持贞固。若不慎守成功起初吉祥,最终将导致危乱。

《彖传》说:事已成,“亨通”,说明此时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利于守持贞固”,说明阳刚阴柔均有利于行为端正,居位适当。“起初吉祥”,说明柔小者也像刚大者一样能持中不偏;“最终停止不前必将导致危乱”,说明“事成”之道已经困穷。

《象辞》说:水在火上煮成食物,象征“事已成”。君子因此于事成之后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防备。

初爻阳:提着腰带过河,打湿了衣尾,没有灾祸。

《象辞》说:“提着腰带过河,打湿衣尾”,说明初九的行为符合谨慎的意义而不致咎害。

第二爻阴:妇人丢失了头巾,不用寻找,过不了七日必将失而复得。

《象辞》说:“过不了七日必将失而复得”,说明六二能守持中正不偏之道。

第三爻阳:殷高宗讨伐鬼方,持续三年之久终于获胜,焦躁激进的小人不可任用。

《象辞》说:“持续三年之久终于获胜”,说明九三持久努力到了疲惫的程度。

第四爻阴:华美衣服将变成敝衣破絮,应当整天戒备祸患。

《象辞》说:“整天戒备祸患”,说明六四有所疑惧。

第五爻阳: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薄祭鬼神,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恩泽。

《象辞》说:“殷人杀牛盛祭,不如周人薄祭鬼神的用意美善”,周人倒是得到鬼神的福佑,将有重大的吉庆降临。

上爻阴:涉水过河,水打湿其头部,危险。

《象辞》说:“涉水过河,打湿头部凶险”,喻示事成之后若不审慎怎能长久守成!

上述是“既济”的大致卦意。它主要阐释了在事业成功之后,作为处于事务中业的领衔者应该怎样防微杜渐、保持久盛不衰的原则。成功,给人带来欢乐,然而物极则反的自然法则又令人不安;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因此,成功之后更须慎终如始,切忌持胜躁动,得而复失。发现漏洞、弊病应及时弥补,不能姑息养奸任其发展。警惕因为安乐而滋生的骄奢之心,切莫以为一切属己而掉以轻心,要始终保持乾乾夕惕的心态,诚敬待人,不可一味沉溺在成功的欢乐中不知灭顶之灾将至。

历史上许多正反事例,都能证明既济卦所阐述的深刻哲理。作为一个有志于国家、有志于社会、身处上位的人,对此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唐太宗的名论“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就是一个正面的实例。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近臣说:“帝王的事业,开创和保持哪一样事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的时候,各路英雄竞相起兵,被攻破的才能降服,被打败的才能制伏。从这说来,创业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起兵,必然乘着世道衰败混乱的时候,消灭掉那些昏乱狂暴的人,百姓就乐于拥戴,天下人都来归附。上天授命,百姓奉予,故创业并非艰难。但是取得天下之后,志趣趋向骄奢淫逸。老百姓希望休养生息,但各种徭役却没有休止;百姓穷困疲敝,而奢侈的事务却一刻不停,国家的衰落破败,常常从中产生。以此而论,守成更艰难。”

太宗听完两人的意见,说:“玄龄过去跟随我平安天下,饱尝了艰难困苦,出入于万死之中,幸存而参政,所以看到的是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一起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萌芽,重蹈危亡的境地,所以看到的是守成的艰难。这真是‘创业难,守成更不易’。”接着唐太宗又说:“不过,现在创业的艰难既然已经过去,保持已建立的功业这一难事,我应当与你们一起谨慎地对待它。”

表面上看起来,李世民是折中主义,其实不然。其一,他能把创业、守业同等看成艰难的事,则会像当年马上打天下那样不辞其苦,精心守成。其二,他还知道适时转换重点,看到艰辛创业“既济”已成历史。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如今的重点是思虑怎样守成。悟出了创业与守成同等重要的道理,并有一种守成的责任感,所以能发出“创业难,守成更不易”的感叹。也正因为他从内心真正感到“创业难,守成也不易”,从而能焕发出一种励精图治的精神,从谏如流,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恣其耕稼,保民而王举;节俭于身,恩加于人,终于换得“贞观之治”。

而那些“既济”便忘危、以为大功告成,甚至得志便猖狂骄奢,为所欲为的君主,“得而复失”乃至走向末路便是情理之中的事。隋炀帝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隋朝在文帝时期,安定富裕。隋炀帝篡位后,荒淫无度,大兴宫苑,开凿运河,游江都,诛谏臣,以致民怨四起,烟尘甚嚣,最终身死国灭。

所以,“既济”虽说是处于事已成之时,物无大小俱获亨通,但实际并不轻松。卦辞强调“利贞”,并警告说“初吉终乱”,《彖传》与卦前《象辞》也反复申述了思患、防患的思想,六爻更是无不见警戒之旨,时时强调了守成之难。

因此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既济不忘未济,这种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思想,作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值得今人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