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性品位书
15054900000064

第64章 难得糊涂是人生佳境

现代人生活得越来越富裕,营养也越来越丰富,接触的信息更是五花八门,自认为智商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职场、官场还是生意场,人们都在经营、算计,谁也不糊涂,更不愿意糊涂,也不想被人认为糊涂。老话说“吃亏就是福”,早已被人抛之脑后,遗忘在角落里。谁肯吃亏?谁肯糊涂?精明、强悍被当做生存的第一法则。

“难得糊涂”4个字曾被写在扇面上、刻在镇纸上、塑在陶瓷、器物上、画在龙飞凤舞的匾额上,成为一种带有深刻含义的礼物辗转于人们的案头,但“糊涂”二字的真意却很少有人懂得,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一探究竟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做礼宾司时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难得糊涂”这一块。

据说,“难得糊涂”这4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号糊涂老人,出语不俗。老人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让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4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

因砚台过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老人也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知道老人是一位退隐的官员,细谈之下,颇为感慨。于是郑板桥在空隙处又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见了,会意地大笑不已。

对于郑板桥题下的“难得糊涂”四字,后人多有揣摩,猜测这是郑板桥的无奈自谑,是他的自我安慰,还是对腐败的清廷官场的妥协,凭借各自的体验与感悟,人们的揣测都各有道理。

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面前,有些人往往觉得对生活很失望,认为生活充满阴郁和灰色,有的人同流合污、蝇营狗苟,有的人锱铢必较、愤世嫉俗,也有的人豁达大度、淡泊随缘。哪一种人的生活才快乐?无须过分追究就可知道,“难得糊涂”的人的生活才更轻松自在,因为他们拿得起放得下,他们已步入大智慧的境界。

例如,在诸多开国将帅中,叶剑英元帅便堪称是“难得糊涂”的典范、立身处世的楷模。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文武兼备、才华横溢,但他又大智若愚、虚怀若谷。在漫长的、充满艰难的革命道路上,在形势复杂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从容自若、机智果敢、屡树殊勋。叶元帅平常以淡泊为怀,以“打杂”者自居,从不汲汲于名利权位。“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这是他奋斗一生的最高信条,也是他为自己做的最后总结。而“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生前送给他的这两句话可谓是对他的最真实的评价。

所谓“难得糊涂”是指在大事、原则问题上要非常明白;而在小事、非原则问题上应尽量糊涂一些,不要斤斤计较,这才是人生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