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03

第3章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1998年,北京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条小龙保天坛

传说以前未修天坛时,旁边有一口深井,里面住着一个老龙,当老龙得知皇帝要在此修建天坛时,他就想让皇帝满足他一个愿望,因为老龙从未有当官的子孙,他想让皇帝封他的子孙为官,威风威风。皇帝知道老龙的愿望后,也觉得很是新鲜,索性就应了他的要求。本来龙是离不开水的,可这老龙非让他的儿孙趴在太阳底下,等圣旨。太阳升的高高的,晒的地面都裂口子了,龙子龙孙们都快晒蔫了,东倒西歪地直哼哼。就在这时,一个太监飞马而来,小龙们都精神了,混身用劲一挺,但是身上都僵硬了,变成石头了。老龙王一见这情景,顿足大哭,子孙再也变不回来了,知道他们没有当官的命,就让他们衷心保天坛。老龙王化阵清风而去,留下百条小龙永保天坛。据说光绪年间祈年殿大火,就是这一百条小龙喷水吐雾,把大火扑灭的。

天坛的布局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仅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的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建筑特点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寓意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古代人宇宙观念的具体体现。

延伸阅读

天坛选址的传说

传说明代于北京建都之时,即开始寻觅祭天场所。一天夜里,电闪雷鸣,天门大开,七块巨石降落于此,皇帝身边的人说,这是上天的兆示,所以建造了天坛。因为七块巨石排列似北斗,故名“七星石”。后来很多人都要凿下一小块“来自天上”的石头,拿回家去做“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