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45

第45章 自然之神的居所——丽江古城

丽江位于古代经济和战略重地,保存完整、形貌古朴,虽历经无数风雨,但依然焕发出勃勃的生姿。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大面积的原生态民居,成熟的本土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著名古城。1997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古城,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坝子中部,它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始建于南宋末年。“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水源利用科学而合理,使古城既有山城之貌,又有水乡之容,被誉为“高原姑苏”。

古城历史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曾渡金沙江进入丽江,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自元至清初近500年,这里由纳西族首领木氏及其儿孙世袭土司之位,加以统治。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遗迹

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古桥

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等15幢建筑。历经风雨战火毁损,1998年修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的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具有少数民族色彩的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延伸阅读

丽江古城石牌坊的传说

丽江古城内的木天王府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相传丽江木天王为了建造不朽的石牌坊,派许多丽江工匠到离古城百多公里的江边坝子开凿石头,把重达千万斤的石柱石板运往丽江古城,许多人在半路活活累死。石料备齐后,木天王命令一位丽江白族师傅来主持工程,搭架试修了几次都坍塌了。后来师傅从小孩们玩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先竖石柱,周围用土,并堆得和石柱一样高,再砌石牌坊,这样一边堆土一边砌,砌好后再把土撤去。

最初修建牌坊时,四周用木板、竹子围住,不让人们看见,修好后才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