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54

第54章 袖珍“古堡”藏乾坤——张壁村

张壁是我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2006年,张壁古堡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张壁村,又称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处于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拨1040米。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在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用多重功能融为一体。设计之巧妙,构造之奇特,功能之完备,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心思。

“城堡”历史

张壁村建于公元619年,是隋末割据政权领袖刘武周所建。刘武周于隋末崛起,他趁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进而攻占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由于拥有突厥人的支持,因此被称作“定杨可汗”,后来自封为皇帝。唐武德二年夏,他听说李渊在长安称帝,便率领部分突厥士卒南下和唐军决战,在介休遭到李世民的阻截。一年后年,李世民击败了其他几路军队,把刘武周逼入了“雀鼠谷”(介休西南汾河经过的山谷),两军一日八战,刘武周全都输给了李世民,随后率军逃跑,经太原逃到突厥盘踞的北方地区,后来死于突厥地区。传说张壁就是他和李世民在介休对垒时修筑的,刘武周命人明修堡、暗筑道、把士兵的生活与军事融为一体,创造性的建造了袖珍小城张壁。

小城构造

堡有南北二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形成自然的“照壁”山丘上的七棵槐树便象征北斗七星。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

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用以象征龙脊。南北两座堡门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有意设计了弧度,略呈“S”型,这样的设计也是出于“风水不外流”的考虑。

军事用途

张壁古堡是一座军事城堡,堡内遍布地道,规模宏大,结构奇特,与堡内四通八达的道路,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设施。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古堡内现有水井六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

张壁古堡地道设计原理暗含“六壬奇门”之术,设计思想超前。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井、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瞭望孔等军事性很强的设计,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等撤退设计,并有直井从顶层直通底层,可谓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

寺庙奇观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宗教建筑方面,不大的一座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来的近十座寺庙宫观,同样,其他古建筑之多,密度之高,也极为罕见。古堡内目前保留的古代宗教、民俗建筑主要有:“关帝庙”,道教“真武殿”、“二朗庙”、佛教“空王佛行宫”和“兴隆寺”五座宗教建筑,并有“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遗址等,更为难得的是,真武庙和空王殿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延伸阅读

佛像之谜

张壁古堡有一尊佛像。据说,文革时期,此像前面的3尊千手千眼观音雕像被捣毁,后来有人建议将其清理出来作生产队的仓库。一位村民在清理散落的佛时,无意中发现佛

后面的墙壁是空的。打开墙壁,出现一尊彩塑佛像。为了防备再遭劫难,这位村民重新封好墙壁。直到1994年,这尊胶泥彩塑像才重见天日。当它再次被“解救”出来时,村民们发现佛像的一条腿胶泥脱落。人们为之惋惜之时,却有人惊奇地发现,佛像破损的腿部竟然裸露出一截盘坐着的铁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