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89

第89章 中国镇宅文化——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住宅文化和习惯相结合,植根民间,并世代相传。2006年,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石敢当,也称石敢当,是中国民间一种镇邪物,也是灵石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石敢当在中国建筑民俗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引王渔洋的话说:“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石敢当不仅山东有,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地也甚为流行,其影响甚至波及东南亚各国。

石敢当的传说

传说明清之际,凡在广东徐闻县衙坐大堂的知县,都不出三个月便死在任上。到了清康熙初年,有个新知县上任前恐重蹈覆辙,就请风水先生前往勘查,原来县城内有一座宝塔的阴影正好落在县太爷的公案上,历任县令都因承受不住它的压力而死。风水先生认为宝塔再高也高不过五岳,五岳中泰山独尊,只有泰山的石头才敢抵挡那阴影。于是知县就派人请来一块泰山石,镌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立于县衙的大堂前,方才上任。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知县暴死任上的事情。

石敢当的历史

从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王告晟于天的封禅圣地,向来被古人视为与天相通的登仙之途。魏晋以后,泰山又被视为冥司之主、治鬼之府。唐宋间,泰山又被封为东岳大帝,其庙祀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明清以来,民间以东岳大帝为阎罗王的顶头上司,主司阴府起诉、收押、判刑、牢狱等职。泰山既然是威名赫赫的东岳大帝的道场,“石敢当”前面加上“泰山”二字,自然更增添其神力,镇鬼辟邪更加所向披靡了。

清光绪三十二年刊刻的《集说诠真》说:“今城厢第宅,或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必植一小石,上镌‘石敢当’三字,或又绘虎头其上,或加‘泰山’二字,名曰‘石将军’。”由此可见,石敢当前加“泰山”二字之俗至少在清代就已开始流行。

巨石镇宅的原型

将石头视为辟邪灵物特别是用巨石作为镇宅之物,既与古老的巨石崇拜有关,也是以巫术中的投石击鬼法为原型,这种巫术在秦简《日书诘篇》里就有记载。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上以镇妖邪则是该法术的另一种形式,自秦汉以来一直流行。到唐朝,不知何人读了《急就章》中的“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就突发灵感,把书中的“石敢当”之“石”同镇石之石联系起来,借用这个响亮的名字来称呼镇邪用的石人石碑,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于是愈传愈广,承用不衰。至于称为“泰山石敢当”,意在强调这块镇石是来自五岳之尊泰山上的神石,进一步增强它对鬼魅邪崇的威慑力量。

泰山石敢当习俗

泰山石敢当除植于巷陌桥道之要冲外,在民间盖房时也有妙用。凡民间建宅盖房,禁忌“门对门”、“门对弄”、“屋脊对门”,俗以此为不吉祥,相冲相克。所以凡遇到这种情况,民间便在面对“恶向”处的墙上,嵌一小块“泰山石敢当”镇宅石,或将此石碑立在对冲处,或在门框上书写“泰山石敢当”字样,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鬼魅。

独特价值

泰山“石敢当”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千百年来,“石敢当”习俗文化在由泰山地区向国内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延伸阅读

石敢当的演绎

古代认为泰山石具有独特的灵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当是一种灵石崇拜。传说汉朝时汉武帝登泰山,带回四块泰山石,放置在未央宫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认为有保佑国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头就被认为有保佑家庭的神灵。后来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当,又称石将军,后来还发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