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15056600000001

第1章 精气神学说:生命的摇篮

精气神学说是古代人们探索生命的起源,对生命之本的认识的理论。它影响了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医的精气神学说是中医之魂,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摇篮。

古人认为:“精气”是万物本根。后人将之与精气所生之神合称为精气神学说。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哲学思想中的精髓,是中医学之魂。

有一次,黄帝询问歧伯:“人如何长寿?”歧伯说:“人要没有了精气神就死了,善于养生就能长寿,而养生必须懂得人体内脏十官之功能及相互关系,方可长寿。”黄帝又问:“什么是十官呢?都有什么功能?”歧伯借用黄帝身边的官职,形象地讲述:“心脏就如同君主,主宰人体一切;肺腑似宰相,能朝百脉,调节气机;肝脏似将军,智勇双全,歼敌除寇;胆似清官,勤政廉洁,明辨是非;脾胃似粮吏,负责营养供应;肾似疏通河道的水利吏,管全身水液运行;心包似内臣,表达心的意志;小肠似礼官,将胃送来的东西,分别清浊,取其精华;大肠似传送官,将糟粕排出体外;膀胱似一郡之官,司水聚蓄之职能。这些器官,须相互配合、协调,这样人才能充满活力,没有病痛。”

歧伯的比喻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就是精气神对人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

何谓精气?

中医的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气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气是天地万物间的中介,它把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精气学说还认为天地的精气化生为人。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把精气当做人体的动力,精气足,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精指的是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华部分以及人体内一切有用的成分,包括无形而动之精气,也包括有形之精,如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等。

气指的是宇宙中精气部分和人体内有用的无形成份,凡有形之精与无形之气都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气,无形之气又可聚积而成为有形之精,这就是所谓的“精气互化”。

精气生神

精气充足,神才能旺,精气亏损,则神衰。荀况在《荀子天论》中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这里的“神”是指自然界种种运动变化及其内在规律。而中医中的神,则是人体精气的外在表现,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就说明,神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如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中医的精气神学说非常重视神的作用。如《养生三要存神》中就强调指出:“聚精在于养神,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妄其根矣。”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

知识小百科

孙思邈存神炼气法

存神炼气法是分别“五时”(五个层次)以安神气的修练功法。原载于孙思《摄养枕中方》。

其“五时”练法如下: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进道之始;第三时,心,动静兼半,心静似摄,未能常静,心常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得;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乃由摄心熟坚固准,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