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15056600000055

第55章 刮痧刮出体内之毒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皮部理论,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一个来此谋生八年的中国人,他的儿子丹尼斯有一天发烧闹肚子,爷爷不认识药瓶上的英文就为孙子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治病。从小生长在美国的丹尼斯对这种奇怪的治病方法并没有感到不适,他还模仿爷爷为他的布偶刮痧。不过,麻烦很快就来了。

丹尼斯由于掉下床磕破头被送去看急诊。在医院,医生为丹尼斯做全身检查时发现了丹尼斯背上因为刮痧留下的瘀痕,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就报了警,许大同夫妇被禁止接近儿子。儿童福利院更认定大同有暴力倾向,准备以法律手段剥夺其对孩子的监护权。在庭审前的听证会上,许大同向法官解释丹尼斯后背上的瘀痕是刮痧的结果,并非虐待孩子。但法官和儿童福利局的官员根本听不懂许大同讲的中医治病,而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中医……这是于2001年上演的电影《刮痧》的部分情节,电影虽然最终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其中关于刮痧的看法却引发了人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思索。

刮痧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的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据推测,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疾病竟因此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灸、刮痧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关于刮痧这一疗法,较早的记载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有了具体的描述。真正比较系统地论述痧症的专著是清代医生郭志邃撰写的《痧胀玉衡》一书。

刮痧作为一种疗法,它是针对痧病而发明的。《痧胀玉衡》中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5种。痧病产生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连绵,忽而烈日蒸晒,这种天气所酿的疠气,流于天地间,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能感染痧毒而得痧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天次之,冬天则极为少见。得了痧病后,大多出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至晕厥。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即可以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刮痧不仅仅适用于痧症,对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也可以用刮痧来治疗。

刮痧作为一种物理疗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它根据的是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结束后,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可怕。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病情较轻,“痧”出得少,颜色就浅;相反,如果病情较重,“痧”就出得多,颜色也就较深。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淤血”会在3至5天内逐渐消退,最迟不会超过一周就会恢复正常。这不仅不会伤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还会使皮肤变得更健康。

知识小百科

用什么工具来刮痧?

治病的方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刮

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

石器,这可能是最早的刮

器具,多选用表面光滑无棱角、便于持握的石块作为刮痧器具。陶器,一般选择边缘光滑无破损的瓷汤匙、瓷碗、瓷盘等,用它们的边缘进行刮。硬币,选取边缘较厚钝而光滑,没有残缺的铜钱、银元、铝币等作为刮器具。木质刮具,多选用沉香木、檀香木等质地坚实的木材,制成平、弯、有棱角而光滑精巧适用的刮板,用其边缘作为刮

器具。动物角质刮具,如羚羊角、水牛角等。现在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又没有不良反应的水牛角和玉制品刮器具,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