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5057500000097

第97章 “百科全书派”思想家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中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始终利用了《易经》这一古代的思想材料加以改造,并增添了时代所允许增添的新内容,而且也利用了禅学形式加以自由解释。但因为他奇特的身世遭遇,他的著作一度遭到禁毁,构成了人类禁书史上的一道奇观。

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思想家、政治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浮山愚者、宓山子、鹿起山人。桐城(在今安徽)人。

方以智年轻时跟随在四川嘉州(今乐山)、湖北等地做官的父亲船载书籍游学,并与陈贞慧、冒辟疆等结成复社,时称“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十分重视学习西学,他与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南怀仁等都有着深厚交往,并著有一部《物理小识》,被现代史学界称为最早系统掌握和学习过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人。

方以智在科学研究方面,是中国第一个用独特的科学哲学观和方法论,廓清了中西文化冲突中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他的《物理小识》成书时间,和伽利略的科学巨著出版时间差不多同时;他的光学实验比牛顿的分光实验要早30余年;他的《文章薪火》为后来桐城文派理论奠定了基石;他早于鲁迅等人200多年提出过一个汉语拉丁化(拼音化)的主张。在哲学研究方面,方以智的思想呈现一种多层次开放性哲学体系。他著述甚丰,主要有《东西均》、《博依集》、《浮山文集》、《通雅》、《四韵定本》、《物理小识》、《方子流寓草》等。

方以智哲学的基本思想

在自然观上,方以智主张“盈天地间皆物也”,“一切物皆气所为也”,认为气是有形物体的本原;指出“凡运动皆火之为也”,认为火是一切运动的根源。他又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天恒动,人生恒互动,皆火之为也”,表明其宇宙观的基本观点是火的一元论。

在认识论上,他主张“学天地”、“辨物则”、“即物求理”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提出“以实事征实理”、“古今以智相积”和“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的方法论。

他还用“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和矛盾运动,既指出“尽天地古今皆二”、“相因者皆极相反”,又强调“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认为事物都是“相掾相胜而相成”,体现出了一些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可交可轮

这是方以智在《东西均·张弛》中提出的有关事物对立统一的思想。方以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矛盾,如阴阳、动静、善恶等。这就是所谓的“一而二”。同时,矛盾的两端又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矛盾双方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这就是所谓的“二而一”,方以智认为这种对立统一是“天地之间的至理”。所谓“分合”,就是指对立双方合成统一体,所谓“合分”,就是指统一体包含对立双方。方以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交”、“轮”、“几”三个范畴。“交”即对立两方而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轮”即对立两方面的相互转化、相互推移,“几”则是事物运动交化的内在源泉。方以智认为“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几可征矣”,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一般内容。方以智的矛盾转化说具有比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