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15058100000031

第31章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龙船节、粽包节,在这一天各地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端午节还保留着避恶去毒的礼俗,因此还是一个防御疾病、卫生保健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家各户都会包粽子或者互送粽子以示祝贺。传说这一天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每年的这个日子大家都会往江中投粽子。有条件的地方还进行大规模的龙舟竞赛,场面甚为壮观。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除了众所周知的为了纪念屈原之外,在江浙一带流传着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的说法。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与越王争霸。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同意了。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随后又听信谗言陷害伍子胥,赐伍子胥宝剑自裁。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有了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习俗。

同时民间还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找寻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并为之立碑使后世纪念。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活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其踪迹。从此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同时人们在这一天往江中投食粽子,以免江中的鱼啃食屈原。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于是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这一天,人们挂钟馗像,贴午时符,采集蟾酥和草药,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头蒜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和蜈蚣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囊、挂药包、系五彩丝、沐浴格兰汤。有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的目的。

延伸阅读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名平,字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创立了“楚辞”文体。《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其中《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