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15058100000082

第82章 蒙古族婚俗

蒙古族是一个强悍且善射的民族,在天长日久中形成草原特有的婚礼习俗,部落之间婚俗大体相似,只是细节有些差异。

说起蒙古人们会想到它的那达慕大会,这个节日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大好机会。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而此时往往也成为男女青年恋爱的开始。

婚恋信物

在蒙古族中有一种男女相爱的信物叫“哈布特格”,它是佩挂在蒙古袍上的一种饰物,一般都是由姑娘亲自绣制。小伙子在择偶时,都要看对方的“哈布特格”绣得如何,如果绣得精美,说明姑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将来日子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抢枕头的习俗

姑娘出嫁前,父母要为她在自己居住的蒙古包旁,搭一个新的蒙古包。出嫁这一天,要把送给新娘的嫁妆,一件件陈设在新蒙古包内。陈设完毕时,女方由四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抱着一个木制的一米多长的大枕头走向蒙古包,这时男方的四个小伙子便上前抢夺。双方八人你抢我夺,都不轻易松手,直到精疲力竭。之后双方共同将大枕头放在床上,仪式便算告一段落。

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蒙古民族婚俗的精华,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蒙古族风情画卷。鄂尔多斯婚礼大多在腊月或正月间举行。青年男女经过家长说媒定亲之后,姑娘除梳一条大辫子之外,还要在前额两边各梳6条小辫,这标志着姑娘已经定亲待嫁了。

双方选定吉日后,分别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举行婚礼那天,来宾们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礼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贺。

新郎迎亲都是在傍晚时分启程,他们带着弓箭、食品和礼物,骑着骏马。行前,新郎要把一只灌满了酒的小白瓶藏在马鞍下或马鬃里面。

新郎和迎亲队伍在黑夜中到达新娘家。他们按照习惯要先绕着屋子转一圈,然后将一条哈达献给那些操办婚事的炊事长,并赠送一只剥好的小羊,以表敬意。这时,新郎也将带来的弓箭放在象征鄂尔多斯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旗标前。新娘的伙伴们则迫不及待地在新郎的坐骑上寻找那只小酒瓶。

迎亲队伍将所带的礼物和食品逐一交给新娘家。主宾在互换鼻烟壶,表示问候之后,新郎向在座的女方主婚人、岳父、岳母及宾客们行磕头礼。在女方盛大的婚宴上,人们一边狂饮,一边进行饶有风趣地对唱。就在人们痛饮狂欢之际,有人将新郎引进新娘的房间,他在那里还要经过一番考验,比如当新郎一坐定,就有人拿来一块煮熟的羊颈骨,请新郎把它拗成两段,意在看新郎的力气有多大。如果新郎拗不断,人们便乘机起哄取笑。当天晚上,新娘还不离开家,她和好友边说边哭,依依惜别。为了表达姐妹们的挽留之情,她们将自己身上的腰带解下来联结在一起,先从新娘这边的袖口穿进,再从那边的袖口穿出,然后其他姑娘也照此办理,联结起的腰带从每位姑娘的袖口穿过后,大伙儿紧紧抱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难分难舍之情。

在女家经过通宵达旦欢乐之后,次日凌晨,迎亲队伍接着新娘要启程了,由女方宾客组成的送亲队一同前往。在娶亲路上,按照习俗,男女双方都要设法抢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抢去伴郎头上的帽子,挑在马鞭上,然后扔到地上,让新郎下马捡帽,这样势必耽误时间,女方伴娘便可抢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调换最强壮的骏马,抢先到家。一路上便是这样追逐嬉戏,纵马奔腾,充满着情趣。

延伸阅读

蒙古族求婚歌

金杯里斟满了清凉的奶酒捧在洁白的哈达上向您献上遵照祖辈的商定的婚事您把宠爱的女儿许给我银杯里斟满了圣洁的奶酒放在长寿的哈达上敬献给你遵着先过的强订的婚约您把美丽的女儿许给我骑上雪白的骏马我想并肩驰骋亲爱的姑娘请你体察我的心情践守前约我们一起返回故乡吧可否可否和我一起启程骑上黄骆驼我想相依而行亲爱的姑娘请你接受我的爱情遵照前约回家乡可否可否和我约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