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15058500000112

第112章 文化用品命名:内外条件相结合

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生产文化用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了。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适合、独特的名称是必要的。所以,应该从结合文化用品本身的内在条件和消费市场特点的外在条件出发为其命名。

文化用品,狭义上即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的总称,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文化用品包括学习用品、办公用品,既包括通常使用的笔墨纸砚,也包括一些如档案盒、档案袋、信封一类的收纳用品,同时还包括一些高科技的机器产品,如碎纸机等。文化用品命名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命名规则主要有下面几点:

依据文化事业的文化特点

文化事业,通常比较注重文化知识氛围,因此,其命名要有一定的文学性和积极意义。中国的老字号文化用品品牌“成文厚”、“一得阁”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北京“一得阁”墨汁名称来源于清代同治年间,一个进京赶考落孙山的秀才,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就想制出一种“一艺足供天下用”的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这便是“一得阁”墨汁名称的来历。

注重消费者的人群定位

文化用品主要面对的是那些有知识、有教养的消费者,因此为其命名要考虑到这一类群体的心理感情和社会地位。如果命名一个三角尺,你绝不能用“大喜牌”,因为这与文化人是格格不入的。文化用品命名在满足这类消费者喜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层次、心理需求、性别等。

中国著名的钢笔品牌“英雄”就充分体现了对人群的正确定位。它的名字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知识分子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1958年,企业以其当时名闻遐迩的“实干创新”的精神创制成了“英雄100型”这支畅销几十年的拳头产品,也正是在这一赶超世界先进的过程中,激发了职工的荣誉感,形成了“虚心好学、实干创新、不断赶超、为国争光的“英雄”精神。

依据文化用品的社会性命名

由于文化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文化事业也一般是由社会团体承办的,所以为其命名要考虑到其社会知名度。文教用品一般多为文人使用,所以可以从文人的角度入手,也可从教育性的角度考虑。如,中国著名的铅笔品牌“中华牌”铅笔,其得名就出于创办者想传达出的爱国思想。1933年其创办者留日归国,满怀实业救国的理想,发起集资筹建铅笔厂。宣称工厂的产品是“中国技师、中国原料、中国资本”制造的,同时将“中国人用中国铅笔”八个字印在铅笔上,以激发同胞的爱国热情,促使中国人使用国产铅笔。

当然,也可以用一些有特色的命名方法,如:双鱼铅笔、施乐复印机系列、菲菲大皮头、安文牌办公用品、天湖牌胶水、晨光圆珠笔、白雪修正液等。

延伸阅读

文化用品老字号——成文厚

1904年,一位姓刘的商人在山东济南开办了一家经营文化用品的店铺,取名为“成文厚”,其最初经营笔砚、课本、农村读物等文化,业务发展很快。20世纪30年代初,成文厚买卖愈做愈好,东北一些地区等相继出现了成文厚分号。为了改变中国传统的条子帐,40年代初,成文厚老板和帐房先生看到当时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旧式流水账(即条子帐)有很多弊端,结算起来十分不便,为此大伤脑筋。由此,他们改变旧式帐,建立科学的记账方法,设计了一套以科学的复式记账法为依据的借贷式新式帐簿,于1942年首次推出,很快得到了社会公认,使中国帐簿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式帐簿全部采用日本富士纸,三色划线,价格较高,但因其科学实用的特点受到顾客的欢迎,销量大增。这时成文厚的买卖愈加兴隆,资本也越来越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