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15058500000041

第41章 改名原因知多少

改名的实质是重新取名,它与第一次取名不同的是,改名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名字,改名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或更改,或者重新起一个全新的名字,使改过的名字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名字都不是自己起的,因此所起的名字,不可能表达本人的意愿,也就不一定为本人所喜欢,不一定能体现出名字所属者的性情和抱负。如孩子初生时,取名只能由长辈完成,孩子长大后可能喜欢,也不一定能体现孩子的性情、志趣,因而可能会改名。

改名的情形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因原名不合自己的意愿而改名

一个人长大后,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取向,在感到原来的名字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的情况下,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为自己起个能使自己满意的名字,希望自己的名字能体现自己的思想水平、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具有时代感和未来性。

因思想或身份的变化而改名

中国人取名很注意音义与人的思想相近,与人的身份相称。一般地说,老百姓取名较随便,而知识阶层取名则有很多讲究。

例如,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原名体乾,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入仕途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年思想趋于保守,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五四运动”,后潜心著书立说,又取号愈野老人。改名反映了他思想变化的轨迹。

另外,中国人还很注意名字与人的身份相称。所以,古代的帝王将相一般要求自己的名字高深和神秘,以与身份相称,如若不然就要更改,以求“名副其实”。

因渴望改变命运而改名

现代人改名,大多是想给生命一个崭新的标志,让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在当代有所作为。

当然,某些人改名,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如祈告祝福人生等。但不管怎样,对于改名的人而言,都是一个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生活与人生的新起点。

因隐蔽身世和身份而改名

在特殊情况下,一些人为避世事之乱和各种灾祸,通过改名隐蔽身世和身份。这种现象从古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普遍存在,其事例不可胜举。

例如,汉初名相张良,字子房,他本是韩国公族,姓“姬”姓。秦始皇灭韩后,他为了报灭国之仇,雇用刺客在博浪沙中袭击秦始皇,但未能成功,为躲避秦国的抓捕,他隐藏原姓,改姓“张”。

又如,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名逸仙。为避免满清反动势力的注意,曾化用日本名“高野长雄”、“中山樵”等。后章士钊与孙先生交往中,自作主张去掉了“樵”字,在“中山”前加其本姓,于是“孙中山”便成了他的传世之名。

因原名犯禁忌而改名

名字是个人的符号,一个响亮、动听、让人好懂易记而又富于内涵的名字才能称得上是好名字。在某些背景下,根据多种因素而起的初名犯了某一禁忌,陷入取名误区,所以要改名,以求给生活带来方便,这种情况下改名是必要的。

例如,封建时代的避讳制度迫使许多人改名、换姓,如汉代蒯彻因避武帝刘彻改名蒯通;南齐萧道先避高帝萧道成讳而改名景先等。

凡事都有禁忌,取名也没有例外。所以在取初名的时候就要对各种取名禁忌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改个好名字毕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各种禁忌不要触犯,我们提倡科学取名。

延伸阅读

李仲揆被迫改名为“李四光”

一般情况下,改名是出于自愿,出于自己对新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但偶尔也有人被动地改名。汉语同音字较多,偶然写了别字,又不便于纠正,就只好将错就错用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改名就是如此。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时赴日本留学,不小心在护照姓名栏里填上年龄“十四”。护照不能涂改,于是他就将“十”字添笔改名“李”,“四”字无法改。但“李四”这名太不雅观,他无意间抬头看到“光被四表”的横匾,就在“四”后边加了一个“光”字,“四光”有四方皆光明的意思,也算一个不错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