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15060000000061

第61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一个世人瞩目的名字。他为之奋斗的杂交水稻事业,被人们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中。老百姓受饥挨饿,日子苦不堪言。在湖南农学院教书的袁隆平目睹了这一切,深感百姓们最缺乏的就是能吃饱肚子的粮食,于是他决心从事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生产更多的粮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首先在高粱与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启示下,设计了“三系”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久后,袁隆平和助手利用一株天然野生雄性不孕稻“野败”,为三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于1972年培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二九南1号”。1973年,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又于1974年,培育成我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试种亩产超过了千斤,比常规稻增产了20%左右。从1976年三系杂交水稻开始推广,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3600亿公斤,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三系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1981年,国家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及他的研究小组,袁隆平也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大奖,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袁隆平没有沉醉,依然探索不止。1987年,袁隆平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提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样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同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牵头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研究过程中几经波折,甚至出现过重大挫折,袁隆平以中国科学家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几度调整研究方案,使得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得以顺利进行。1995年,袁隆平郑重宣布: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在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的启发下,两系法杂交高粱、两系法杂交油菜、两系法杂交棉花、两系法杂交小麦相继研究成功。我国农作物育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美国学者帕尔伯格赞扬道:“袁隆平赢得了中国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打败了饥饿的威胁,是他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生活。”

延伸阅读

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

据老一辈说,真正重新吃饱饭,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矮水稻以后,粮食真是翻了出来。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当时值5600多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