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01

第1章 钟体:巧趣精细,殆同机神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鼻祖。他在书写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杰出贡献。钟繇所创立的书写风格,被后世称为“钟体”,为许多人竞相学习,对后世楷书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家生平

钟繇(153~230年)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一说许昌)人。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钟繇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钟繇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相传钟繇自小就长相不凡,聪慧过人,他曾经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多加注意。结果没走几里,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到水里,差点淹死。钟繇的叔父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认为钟繇将来必会成就一番事业,便对其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众望,学习十分刻苦,最终成为书坛一代宗师。

汉末,董卓作乱,钟繇随同曹操平定叛乱有功,被曹氏倚为心腹。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及时送往曹营一千余匹马,为曹操大破袁军起到了一定作用。钟繇在曹魏政权官声很隆,后来位至太傅。魏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魏明帝曹睿亲穿孝衣凭吊,谥号“成候”。

痴迷书法到癫狂

钟繇在书法上冠盖古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能够钻研前人的成就,他曾经学书于曹喜、刘德、蔡邕等当世名家。同时,他的悟性极好,钻研书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钟繇对书法的热诚近乎癫狂,相传他曾在韦诞的座位上发现了大名士蔡邕的练笔秘诀,便请求韦诞给自己,但因该书甚为珍贵,韦诞坚决不肯外借。尽管钟繇苦苦请求,仍然遭到拒绝。情急之下,钟繇捶胸顿足,击打自己的胸口,以致伤痕累累,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尽管如此,韦诞仍心如钢铁,不肯借书。曹操得知此事,命人立即急救,钟繇才不至于丧命。钟繇对韦诞的藏书耿耿于怀,但人家不借,他也无奈。后来,韦氏去世,钟繇掘其坟而得其书,终于以偿所愿,由此可见钟繇对书法的痴迷。

艺术风范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氏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后人将其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为“胡肥钟瘦”,又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的正楷书法独步当世,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其《荐季直表》被后世称为“神品”,元代陆行直称赞此表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泰山北斗,其书法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书苑菁华》对他论书的话做了记载:“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他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认为书法艺术中存在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由此可见,钟氏不但勤于实践,而且在理论上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延伸阅读

钟繇不避敌

官渡之战后,钟

成为曹操阵营里独当一面的人物之一。当时河北袁绍的残余势力还没有扫清,有的投靠了匈奴。不久,匈奴单于在平阳挑起战争,钟率军抵御;这时,袁绍残部河东太守郭援陈兵河东,兵势大盛。钟 的部下都劝他躲避,钟说:“袁绍正当强盛之时,郭援来关中暗中与袁绍互通情报,郭援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与袁绍联合起来,是惧于我们的威名,现在躲避,敌人会认为我们畏敌。百姓都仇恨郭援,纵然我们躲开了,百姓能躲开吗?如此一来我们仗没打而先败了。况且,郭援刚自用,认为我军兵少可胜。如果他渡过汾水安营扎寨,我们半渡而击之,就能获胜。”事实果如钟所料,郭援兵败被杀,单于也归附。之后,钟

又连续打败了河东的张

高干等割据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