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36

第36章 赵佶及其花鸟画

赵佶,即宋徽宗,是中国画史上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

画家生平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河南开封人,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1100~1125年)。他热爱艺术,但却对处理朝政一塌糊涂,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家皇帝。他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追求奢侈生活。他崇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由于其荒淫无度,导致农民起义的烽火四起。在内忧之际,又引起金国的窥伺,可谓内忧外患。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他急忙传位给儿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军大举入侵,不久北宋首都开封被攻破,徽宗和儿子钦宗以及大批王公贵族一起被俘。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二帝被押往北地囚禁。后又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城北旧古城)囚禁,并一直在此病死。

艺术成就

赵佶虽然治国无能,但是艺术才能颇高,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他从小就爱好诗词、音乐、戏曲、书法、绘画,在书画艺术上尤其富有才华。他继位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书画的研究上,还任命大书画家米芾为书画博士,整顿和健全画院组织,订出各种制度,并提高画家的地位。

赵佶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种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另外一种则是他自创的《瑞鹤图》、《英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

此外,赵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被称为“瘦金体”。

画坛佳话

赵佶作为一名画家,对艺术创作非常严谨。有一次,他带着画师们到宣和殿前赏玩,当他看到荔枝结了喜人的果实,树下,一只羽毛艳丽的孔雀,正举步台阶,便命人作画。画师们几经修改,认为无论从技巧到色彩都已无可挑剔,便将画卷呈与赵佶,准备得到皇帝的封赏。赵佶看后,摇头不已道:“这幅画的技巧设色虽然精湛,但画法有误,孔雀升高时,一定是先抬起左足,而这幅画却画错了。”画师们对此惊叹不已。

延伸阅读

赵佶选拔优秀画家的办法

擅长花鸟画,他选拔优秀画家的办法,是由他亲自出题考试,而画题多半是用一句古诗。

一次,他用“野渡无人舟自横”诗句考画家。有很多人都画了一只小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上边栖息着一只或乌鸦,但这类画都没被选上,只有一个画家的画被选准,画面上一个船夫蹲在船尾吹笛子。因为“野渡无人”并非真的没有人,只是没有过客罢了,而大多数人却把这个意思给理解错了。

又有一次,他以“万绿丛中一点红”诗句作画题。有的人画的是一朵红花开在绿草地上,有的则画了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也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立一只丹顶鹤。但这些画最终都落选了。只有两幅被选中: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站着一个倚栏沉思的少女,她那鲜红的脂和大片绿柳相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须多”的原意。另一幅画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构思新颖,气魄宏大,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