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27

第27章 何必一下子干到底——紫格尼克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他让孩子们完成一部分作业,而在孩子们做另一部分作业时则令其中途停顿。

一小时后测试结果,其中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心理规律

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其“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紫格尼克效应”。

一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叫做“心理张力”。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了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以使一个人去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没有完成的任务使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远存在;当任务完成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

生活启示

“紫格尼克效应”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个人。比如,你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未完成感”,它促使你去寻求终结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缺乏“完成欲”,没有由“心理张力”产生的“紫格尼克效应”,就会表现出马虎、懒惰的不良特征,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事没长性,最后一事无成。

心理学家建议,想要培养做事做到底的决心,可以从小事着手,例如除草浇花、整理抽屉、读完一本书等,强迫自己完成规定的角色任务,达到既定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完成欲”,获得“紫格尼克效应”。

但这决不是说“紫格尼克效应”越强越好。就像任何事都以适度为好,如果“心理张力”、“完成欲”过分强烈,对身心健康、精神状态的平衡协调只会起到不利作用。

例如,有些人一开始着手某项工作,便不问环境、条件是否可行,非要一下子干到底。他们总以为自己的规划、打算是尽善尽美的,不一下子完成、实现,就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就感到遗憾。

美国宾州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发现,有过度“完成欲”的人极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恐慌心理,反而导致能力下降,不能真正很好地完成某一任务,而且会使情绪失常,甚至健康受损。

当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无论从制造、结构、性能等方面都是粗糙、低劣的,但他们还是将这架不能上天的飞机公诸于世,揭开了人类航空史上光辉的一页。试想,假如莱特兄弟在制造这架粗糙的飞机时受过度的“完成欲”支配,绞尽脑汁去追求尽善尽美,不是会推迟人类征服天空的时间吗?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那些有过度“完成欲”的人,可以从小事着手调整过来。比如,你不必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不必见到房间里有一点灰尘就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立即打扫,不必强迫自己在一个晚上织完一件毛衣否则宁可不睡,等等。

而且,有些事本来就是不必非得一次做完的,比如打扫家庭卫生时,屋内有些锅碗瓢盆未洗是“合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有些提纲、笔记没有整理,有些书本没收拾,也是无须责备求全的;对于工作,往往不需要把工作做到100%,也许做到80%正合适,因为完成的时间也许比完成的程度更加重要,苛求完美可能使你错过最佳时机。

心理智慧一点通

留一点尾巴,可能为后续的工作带来更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