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82

第82章 怎样把敌人变成朋友——凝聚力实验——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把把22个11岁的男孩分成两组,让他们一起去野营,两组的成员都互不相识。

首先,心理学家让两组的孩子进行竞争性对抗比赛,这使得孩子们对对方组员抱有敌意,于是出现了拆毁对方帐篷、偷走对方的奖品、说对方的坏话等事情。

然后,心理学家让两个组的孩子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行动,例如野营地全体成员必不可少的供水设施发生了故障,若想修复,必须全体人员一齐努力,于是,各组的成员就一齐努力修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地熟悉起来。此后,还让他们一起旅行,共住一个帐篷,一起做饭和进餐。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超越了集团的界限,彼此产生了友好的感情。

心理规律

实验显示:两个敌对的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必须协同努力,这样,两个集团的成员站在同一立场上,从事同一项活动,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

可见,共同的行动可以增强一个组织的内部凝聚力。

生活启示

生活中,在聚餐时,你可以看到一大伙人勾肩搭背、一起笑闹。这些人往往是过去部队或学校球队中的伙伴,大家忘了自己职位的高低,一起说说唱唱。因为他们过去曾同甘共苦,所以心理上才有强烈的伙伴意识。

还有,凡是一起吃喝、登山、游泳的人都可以成为伙伴,因为一起行动,有共同的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伙伴意识,甚至能维持到很久以后。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有这样的特点:当一起为了某个目标而努力过之后,就会形成牢固的伙伴意识。

我们知道,在一个庞大的组织内,派系争斗、一个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对立、部门内部的摩擦总是时有发生。机构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生出派系,而在机构的内部,存在派系争斗往往是在所难免的。而如何消解组织内部的派系争斗一直是令组织领导者头疼的问题。一些管理者会利用人类的心理特点,给争斗的双方创造合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比如,管理者可以命令两个关系不和的小组共同去完成一项艰难的工作。这项工作要足够难,以至于如果员工们不真正齐心合力就无法完成任务。这时,这项任务就成为两个小组一起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它优先于两个小组各自的目标,被称为“上位目标”。

实际上,在日常的团队活动当中可供选择的“上位目标”也有很多。比如对于平时不愿相互交流的两个小组,你可以命令他们共同撰写一份不相互交流信息就无法完成的报告书;而对于两个各自保守技术秘密的小组,你可以命令他们共同承担一项需要综合各种技术的研发工作。这些共同作业都有利于集团内部矛盾的消解。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懂得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加彼此的凝聚力。许多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都不采取单独行动,而通常是乘坐汽车到达某个地区,然后每两人或一人成一小组再前往各个目的地。之后再约定时间集合,彼此互相交换情报,并确立下一个作战目标。这种集合、分散再集合的功用,主要在于交换情报,此外,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员工之间的情感,并提高工作的参与意愿和凝聚力。

利用人的这种心理规律,有时候,你要想争取到对方的合作,也可以让对方为你的事情做一点小事,使他在行动上参与进来,使他感到你们是在一个阵线上、是一体的,这样可以增加彼此的凝聚力,使对方愿意与你合作。比如,在公司开会时,对于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你可以若无其事地请他们装订资料:“麻烦你用钉书机钉一下文件!”“请把资料发给大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对方加入到自己的集团中,彼此就会更加团结。

心理智慧一点通

使敌对的双方达到团结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共同去克服一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