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16

第16章 越贵越买,越买越贵

越来越多的钱进入艺术品收藏圈,这个圈子里中最耀眼的人显然是富人。这些富人还有一个共性:越贵越买,越买越贵。随着市场价格的提高,这个圈子也在不断提高门槛,将缺乏财富支配能力的人赶到圈外。

艺术品市场足够让人垂涎,她像一个性感十足又花枝招展的姑娘在一群充满欲望的人群中搔首弄姿招摇过市,没有几个人不为她疯狂,而最激动的是富人,因为他们才真正有机会玩一把。大腕们发出的叫喊声不断推动拍卖锤拍出新的天价。

艺术品市场比撩人的富豪榜一年才一更新的变化更快,春天里的记录到了夏天也许就不再好意思拿出来“显摆”了。

当然这个“姑娘”也远比股市“大妈”更具魅惑。仅仅是2011年的后几个月,这个“姑娘”一直在走上坡路,而股市“大妈”几乎从起点爬上一个小山头然后又重重地摔回了原地,对于投资来说,如果没有在山头套现,就真是个悲剧。

股市“大妈”的生活让人担忧,而透过这个晴雨表,艺术品这个“姑娘”也不断被披上泡沫装,可无论多少人用口水唾弃,还是用报告攻击,但她始终扬起高昂的头,不为所动。即便是在这几年的金融危机中,艺术品依然算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如果把坐标放在2011年的春夏,她的表现就显得更突出了。

春天的时候,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估价800美元的描金印花粉彩壶,没有经过拍卖师怎么吆喝,价格就飞到了1800万美元,飙升2万多倍算不算奇迹?没过几天,一位中国富人甩出1240万欧元再拍下一件乾隆玉玺,要知道这可是印章类拍品新的世界纪录。

再来看看同年5月底,中国嘉德的头儿显然很开心,春拍落锤,超过53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这个记录当然也是中国嘉德自1993年成立以来的单季最高纪录。其实如果你稍微留心,你还会发现这场春拍创造了四个新的世界纪录:近现代书画最高价——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中国油画最高价——陈逸飞《山地风》8165万元;中国古籍书最高价——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4830万元。

如果说到了京城才知道官小,那到了艺术品的拍卖会才知道钱少。天价、富人、新高……艺术品市场显然不是像股市那样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市场,姑且把所有投资都看成登山。真正的高端艺术品市场参与门槛和股市相比,夸张点来说就一个是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一个是三亚湾的海拔。

中国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它的蓬勃不仅仅体现在富豪榜数量的增加和变迁上,富裕人群的购买力十分惊人。有一个报告值得分享:“我们看到全球艺术市场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改变……过去十年,中国从第九名跃升至2010年的第一名,超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艺术市场大国——英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法国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发布的《2010艺术市场趋势报告》显示其实是中国富人投资艺术品市场规模,支撑这个结论的是不完全统计出来的“双三”: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占全球的33%。

其实30亿美元这个统计数字十分保守,对比中国富裕人群数量和财富的增长不过是冰山一角。引用一下胡润百富的数据,2011年中国有96万位千万富翁,这个同样不完全统计的富裕人群拥有财富超过9.6万亿元,而这些富人有相当部分对投资艺术品有计划并充满期待。

近年来的成交数据至少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钱进入艺术品收藏圈,这个圈子里中最耀眼的人显然是富人。这些富人还有一个共性:越贵越买,越买越贵。随着市场价格的提高,这个圈子也在不断提高门槛,将缺乏财富支配能力的人拒之圈外。

艺术品市场是充分体现财富购买力自由的市场,凡是认为艺术品价格充满泡沫、面对屡创天价的艺术品市场充满担忧的人如果看看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也许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艺术品越来越贵。

凡勃伦说:在任何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业社会,荣誉最后依据的基础总是金钱力量;而表现金钱力量,从而获得或保持荣誉的手段是有钱和对财物的明显浪费。用凡勃伦的观点来解释,富裕人群进行诸多不必要的消费,真正体现富裕人群地位的不是财富积累,而是财富的展示,用“炫耀性消费”就很容易理解“漂亮却不贵的东西就不能算是漂亮”。比如用餐,用什么样的餐具其实都能满足用餐的功能,但是要显示富裕人群的与众不同,比如需要银制餐具、上等瓷盘。这其实和“富贵不还乡,犹如穿衣锦夜行”说的是一回事儿。

其实这也正是当下奢侈品消费心态的普遍心理。不过富裕人群对于艺术品的消费并非仅仅停留在炫耀性上,作为投资品种之一,这位“姑娘”身价的上涨也推动富裕人群更加富裕。“越贵越买,越买越贵”在单边上扬的艺术品市场同时显示出艺术品和财富交织的“马太效应”——富裕人群更加富裕。

《泰瑞艺术基金投资通讯》中曾讲过一个故事,某富人对中国古代绘画知之甚少,但他凭借财智涉足收藏,而近两年的投资几乎冠绝国内。他最初投资艺术品的逻辑就是“挑最贵的买”。他本能地认为,最贵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好的、就是最真的。用这样的方式他确实买到了大量好东西,同时其超强的实力将其他人挡在门外。他的策略被认为十分成功,十年的购藏不仅宝贝满仓,而且也为他的财富大增文化形象。同时,他早年购买的艺术品近年来成十倍百倍上涨,财富激增。

从“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青睐)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被认为是一件有品位的事情,当某人收藏艺术品的消息被传播,这人往往就会被另眼相看,富裕人群的炫耀性消费因此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这和艺术品作为投资引发的财富“马太效应”叠加,也就更具诱惑性了。

“凡勃伦效应”其核心还是富的因素,有了钱有了闲情逸致,有了钱得为钱考虑出路。用价值和价格的常规逻辑来看,当然贵的并不一定是好的,所以有了泡沫论。当下天价精品正向新的高度迈进,而非精品世界也在升值。

富裕人群为获得艺术品而不惜代价,其实艺术品价格与价值本身就缺乏标准,它的价值谁能说得清楚呢?富人爱上艺术品,现在是越贵越买,越买越贵,接下来那些好的作品只会是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下次别说泡沫,这个“姑娘”需要新的奇迹。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