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34

第34章 富人负形象

挱椤双树的花色,昭示着盛衰无常的道理,骄者难久,宛如风中之尘,盛者必衰,恰似一场春梦。

——《平家物语》

在富人的负形象中,让人不满的不是财富,而是财富拥有者对于其财富的处置和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提到富人,人们总不免要和社会责任、慈善联系在一起,但是不少被曝光的负形象事件中,富裕人群的形象与之完全相反。

“欧洲贵族的荣耀,建立在战时的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美国富人的受尊敬,建立在创业时的取之有道,建立在事业有成后的回馈社会。今日中国社会先富起来者,资源占有者的荣耀、尊敬是建立在什么之上?是靠炫富么?是靠可以横行法律之上么?是靠一掷千金抱得美人归么?此种行为,得不到尊重,只能激起愤怒!”

旅居美国的科学家孙贤和教授2011年8月在芝加哥完成《从林徽因到林冰》一文,就提及中国富裕人群的描述和中国读者见面前几天,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梦鸽夫妇之子——年仅15岁的李天一被曝无照驾驶并且有打人行为。

关注此事的《京华时报》指出,9月6日晚9点,李天一和18岁的苏楠驾驶宝马和奥迪与驾驶别克的彭先生一家因言语不合发生冲突,随后彭先生头部被打伤,缝11针。

李家自然被视为富裕人群,好车、打人、二代……尽管这起意外充满争议、尚未完结,但它却毫不意外地又一次引发了公众对富裕人群行为的诟病,关注此事的公众舆论铺天盖地几乎出现一边倒。

更为可怕的是,对李家的谴责并没有随着警方的调查而止步,愤怒的情绪丝毫不理会真相在哪里,那些积压在“仇富”人群心中的怒火被再一次点燃,早先那些牵涉富裕人群负形象的事情和人物被一个一个、一件一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熟悉的组合:公众情绪如碳火,而富人负形象事件则成为架子上的“羊肉串”。

如此反复炙烤,公众燃烧了情绪,然后等待新的愤慨,而当事富人成为“烟熏臭肉”。更多的富裕人群担心,负形象的蔓延可能烧到自家,而自危者可能低调,而自大者可能成为新的主角,从而引发新的炙烤。

富人的负形象中,让人不满的不是财富,而是财富拥有者对于其财富的处置和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提到富人,人们总不免要和社会责任、慈善联系在一起,但是不少被曝光的负形象事件中,富裕人群的形象与之完全相反。

“也许对富人最大的误解就是其财富的来源,绝大多数人认为有钱人的财产是通过继承得来的。”《富一代:新贵阶层的财富与生活》的作者对美国人对富人的态度调查结果同样适合中国国情,当今有钱人被普遍认为是“幸运的、傲慢的、无节制的、不负责任的、懒惰的和自我放纵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看法都如此,这些看法也并非适合所有的富人。放眼当今之中国,这样的负形象似乎更符合“富二代”,在富人负形象的加深过程中,“富二代”事件总是推波助澜。人们关注并叫骂“富二代”同样纠结的是他们的财富来源,然后愤怒的人们把怒气蔓延到“富一代”身上,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富二代’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父母给伤害了。”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富二代”与纨绔子弟画上等号。不过也有数据显示,可能多数人因为少数“富二代”的行为误解了“富二代”,巴克莱财富一份调查报告发现,亚洲区内“富二代”工作勤奋,约3/4人将大部分时间贡献给家族事业。

这些数字显然没有密集出现的负形象事件有影响力,崇尚勤劳致富的中国传统当然看不惯不劳而获,他们更看不惯冲击公平性的夸张消费。

时间倒回去几年,你会看到一组让人不安的数据:2008年“中国富人形象调查”结果显示,在6033个参与者中,认为富人为富不仁、没有同情心的,占31.43%;认为富人生活奢侈、看不起穷人的占30.33%;认为富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占27.05%。而只有600多人选择了关于富人的那些正面词汇,诸如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社会责任感,聪明勤奋,诚信经营。

现实中,最近几年中国富裕人群形象又是如何,看任何一个调研中国富裕人群的报告,他们都有共同结论,中国富裕人群迅速增加。如果你关心富裕人群的生活,你还会发现,尽管财富和富裕人群大增,而富裕人群的负面形象似乎并未有所改观,甚至随着“富二代”更多地浮出水面而引发非议连连。

你打开GOOGLE趋势搜索,以2008年为时间线,以“富二代”和“富人”为搜索关键字,你会看到“富二代”的搜索量和消息明显增加,如剧烈的心电图在波动,尤其是2011年,出现大量“富二代”的消息,在搜索图上,你会看到一个历史高峰。

回顾过去数十年里,中外对于富人的描述,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男主人公的生活到《围城》里的细枝末节,又如某些财富人物的传记,当中还掺杂着他们的优雅色彩。因此,尽管人们对于富人的生活方式抱有敌视的眼光,但同时还掺杂着羡慕。现在的情况是,似乎尽管仇视和羡慕都在增加,但富人的负形象尤其野蛮生长,优雅的位置被更多奢侈消费的内容所取代。

中国当下富裕人群史尚短,富裕的第一代中多数的确经历了艰苦奋斗,当然也不乏投机取巧者。也因此,富裕人群面临的现实还包括人们似乎也更愿意相信的负面内容。同时,当下多数人都在为财富而奋斗,尽管现实中创富机会多多,但同样险象环生。你可能跳上财富的快车,你也可能跳下追梦的陷阱。成功当然是少数,所以20%的人群掌握着80%以上的财富,而80%以上的失意人群其中不少充满复杂情绪,其中尤其对一些并非通过正当途径快速致富的人相当不满。

当下富裕人群的负形象极容易被无限放大,尤其是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扩散的发酵池,呈几何增长的病毒式传播十分可怕。对富裕人群的研究有如此描述:“如今,财富的无节制挥霍一定是没有以前优雅了——这样的描述不再出现在优美的小说中,而是极度真实地出现在视频剪辑中,通过手机拍摄,然后上传至YouTube或者TMZ网站上。”

富人负形象显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回归正常或优雅,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