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53

第53章 全球化追富

面见“股神”的旅程,其实那更像一次商务旅行,而非投资之旅,类似的旅程在旅行公司随处可见,不过这点缀了“股神”的旅行确实更有噱头,既符合大众对财富的向往,又给予富人可能上升的台阶,还可以繁荣全球旅游业。

是去“面晤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聆听其教诲”,又或者是搭上中金香港“直销”Facebook股权的车?富裕人群面临的选择的确更多,如果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有选择焦虑症,那真是一件难受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单选题,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时间,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国人“一起组团去参加巴菲特年会吧!”的活动同样像一场被期待的大片正徐徐拉开帷幕。同时有关Facebook将上市的消息在关心财产性收入的人群里炸开了锅,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人收到神秘的邀请,有机会投资Facebook。

如果说参与这两个项目像去游乐园看稀奇需要买门票一样,它们的“票价”非常不同,巴菲特的年会2012年的参与门槛对中国富裕人群来说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最少买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这张“门票”最少投入仅需要购买一份价格为每股80美元左右的股票即可(还有另外一种更贵的股票,价格大约为12万美元一股)。2010年时,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最早去排队的几个22岁左右的美国小伙子当时就是买了这类股票得以参会。另外一部分投入则是从中国到美国大约10日行程的开销,保守估计其开销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

组织这次“组团活动”的雪球财经最被人知的是旗下网站i美股,《巴菲特传记》上被广泛传播的话被用到了他们的介绍中,“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在关心投资收益的人群看来,如果说他们自身是“雪”,那么他们坚信巴菲特的年会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坡”,而且如今这个坡就像股票那样拥有紧迫的时间概念,雪球分析师江涛说:“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了,老巴今年已82岁高龄。”

“股神”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尤其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他更像一个绚目的神话“令人神住”。有一些讨论计划参与这次活动的人在论坛上用“朝圣”来作为活动的前缀定语,网友“亚瑟”说:“今年必须完成这趟朝圣之旅!”

一位留学波士顿学院的金融学和会计学研究生甚至希望“联系到金融界的前辈赠与参会的资格”。不过也有人担心:“英文太差,去了白去!”

巴菲特年会年年有,可投资Facebook的机会千载难逢,所以“门票”价格极高:大约门槛是100万股,每股价格约3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是2.3亿元。中国的富裕人群中仅有少数人收到了中介方神秘的邀请电话,当然随时能套钱买下这“门票”的人也并不多。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披露这个充满“诱惑”、门槛极高的机会时对采访对象做了匿名处理,公开消息的被采访对象是国内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

十分有趣的是,记者写道,这位负责人接到电话后,淘金Facebook上市盛宴的希望“再度点燃”。之所以说是“再度”,因为在此之前,有消息说中国的高端投资客可以通过某个复杂的信托的方式淘金Facebook,可没过多久,这条路被堵死了。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会开启另一扇窗。”不过Facebook这张门票不好买,即便中国拥有大批富豪,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财富是在“账面”之上,短时提供巨额现金如同多数中国人对物价的感觉一样“压力山大”。姑且不说价格高,同时中国资本参与海外投资尚未驶上“高速公路”,壁垒众多,安全评估周期普遍较长。

“脸谱”这张门票远贵于和“股神”会面的门票,这事的逻辑按照“股神”的价值投资观念很容易理解,现实早已证明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越是被认为高价值、缺乏的东西越是会受到追捧。

多数人不富裕,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希望更富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无论是万里赴会见“巴老”还是天价瞄准“脸谱”股票,中国的创富热潮到来前其实已经连续多年酝酿,全球化追富正成为这个时代富裕人群的“主旋律”。

谁会成为Facebook上市盛宴的“新婚对象”?答案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揭晓。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门票”,这和那些不远万里出席巴菲特年会的中国富人一样,都是财富增值愿望的固化。

中国富裕人群全球化配置资产的类别十分丰富,从红酒、黄金、艺术品到股票,几乎各种类别都有。中国富裕人群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最耀眼的代表可能要算是明星类人物,比如姚明先生,姚先生退役后投资海外酒庄的消息已经沉了下去,最新浮出水面的是计划和好莱坞方面组建电影基金。

《富足年代:全球化的新说法》一书认为,富足年代中,人们新的物质和体验型愿望日益取代了为生存而进行的挣扎,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平均寿命的增加、文化和教育的普及,而且还延长了休闲时间,为大多数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新的繁荣。

我仔细看了面见“股神”的旅程,其实那更像一次商务旅行,而非投资之旅,类似的旅程在旅行公司随处可见,不过这点缀了“股神”的旅行确实更有噱头,既符合大众对财富的向往,又给予富人可能上升的台阶,还可以繁荣全球旅游业。

中国富人2011年前后的资产全球配置热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上一轮疯狂的全球投资,然而彼时的极大繁荣之后,却是炎凉一片。

写作此文时,刚收到一个朋友的赠书——《中国:下一个日本?》日本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重新恢复发展,对中国富人的全球化追富,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