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上的风景Ⅱ
15063000000073

第73章 一月十三日,星期五

无门之门

因为读《指月录》,想起了南师的《禅海蠡测》和《习禅录影》,所以又把《禅海蠡测》重读了一遍,今天开始重读《习禅录影》。南师的书从学术上来说也许多有垢病之处,一般学者们也多有异议;但于我而言,南师的书都是难得的法宝,无上的甘露,我从他的书中尝到了美妙的法味。所以,前几年我写“我生命中的大师们”时,南师列为我的“三大士”之一。

禅是无门之门,无修之修,以悟为则,顿超有为功勋,直趋法性家园,直指众生自家本有的宝藏。因为任何有为的修法,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方法,追求某种特定的境界,这种修法当然有其意义,但是有得就有失,有境界就有迷失,总在路上,不是宝所。哪怕是美妙的境界,圆满的境界,只要一落境界相,就有对待,随之而来的就有不美妙、不圆满的境界,这样就不是真正的安心立命之地。禅则不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天真本性本来就是解脱的,不增不减,无生无灭,不因修而有,不因不修而无,不因妄想烦恼而变化,它本来具足,当下即是,举手下足,无非道场,一声一色,无非中道。只因追逐妄想,向外驰求,迷失自性,不能觉了,一旦透出妄想尘劳,意识返照自身,觉悟自己的本来面目,则恍如梦醒,一切烦恼妄想皆如昨梦,觅之了不可得,而此本来面目亦无面目可寻,当体寂灭,无一实法可立,只是一平常心而已。它不是某种制造出来的境界,它就是万法的本来的样子,如如的实相,而实相无相。

禅的证悟之境,超言说对待,不可思议。顿悟之人,则见到了自己的真主人,抓住了心法的根本,擒贼先擒王,得本不愁末,从此不在对治妄想的末节上用功,而是觉悟到本来没有妄想可寻,只是觉悟自己的本性,别无用功之法。本自解脱,不用另求解脱,此谓之无修之修,亦喻为牧牛,令自心时时处处警觉,不迷失本性而已。

但以多生习气,不易转化,众生业力,无量无边,虽顿悟成佛乃无上法药,而一般根器之人,殊难消受也。若稍悟禅理,即自以为不用修行,而执着习气无法消除,则只成口头狂禅而已,误人误己,岂不悲乎!故当自行检查自己的实证地步,假使不能彻证菩提,仍当根据自己的习气而采取种种方法方便对治,以增长道业。悟道之人,正可以无手行拳,游戏于万法之中,六度万行,三藏十二部,都当一一透过,不取一法,不舍一法,一一印证于心,方知大事原来如此,迷悟只此一心,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欲知自己修道到何地步,可从两方面检查自己。一是本性的觉悟是否打成一片,昼夜长明,不随习气妄想而迷失?二是由觉性三昧之力,是否转化色身气脉,证得身心不漏,神通妙用现前?虽然神通妙用无关道体,且不能寻求不可执着不可随便显示,但真正成道之人必有此功德,此身心一体之原理所必然者也。做思想念头的主人,做身心的主人,进一步做万法的主人,方可称真实证悟本性。真证本性必然无我,无我必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与天地万物同体必具同体大悲,悲智圆成即是圆满解脱之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