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老年心理诊所
15063200000027

第27章 别把“任性”交给孩子

家教心理咨询中,常听有些身为父辈或祖辈的家长诉苦:“我们那孩子真任性。这不,告诉她天还冷,别那么早就上学穿裙子,她连哭带闹,真没辙!”“我们这个孩子更要命,犯起性子来,说也不听,打也不成。这不,新换的这个书包不对心事,他给你哭得憋过气去。拧种!”

任性的孩子,的确让家长多了不少愁。可光发愁不是办法,我们在这个话题中就来专门“研究研究”孩子的任性。我们先来理清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所谓任性,是指一个人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如何,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和阻拦,任着性子来。孩子的任性是一种不良性格特征的苗头,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孩子为什么任性呢?实话说,孩子任性,怪不得孩子,往往是大人“教”的。您想想,有多少家长特别是祖辈,孩子刚一哭闹耍性子,就心软了,就“投降”了,就百依百顺了。等到孩子已经“掌握”了任性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知道任性可以“摆布”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时,才发愁,才想到要治治了。这时的确难办了。因为大人已经教会了他任性。请您切记:任性这个“法宝”,要是大人不“主动”交给孩子,孩子永远也找不到。

如果您已经首肯了上面的看法,我们就接下去研究怎么治治孩子任性的毛病。一是防患未然法。孩子的任性表现,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您可以留意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犯拧劲。掌握了规律,当可能在诱发孩子犯拧的那种情境临近时,事先向孩子提出要求,“约法三章”。比如,孩子和祖辈在一起时容易任性,那么您带他到姥姥家去之前,就该打打“预防针”。这里还应注意,防患于未然还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比如,孩子写完作业想去找伙伴玩,您非要横拦竖挡,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拧劲。

二是说理引导法。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或不能满足的,您应赶紧利用故事、童话等方式,给孩子讲清道理,这也常常可以避免孩子犯拧。但一定要及时,别等孩子拧劲上来了再去说理。

三是激将夸奖法。

小孩子好胜,更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在孩子出现任性的初期,您或者顺向的夸奖他的某一长处,为孩子“转变”找“台阶”;或者反向地激将,说他“不会怎样、不能怎样”,孩子可能被激起来“我能……”的劲头儿。这样,也往往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的情绪状态。

四是注意转移法。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非常任性地要做不该做的事,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成,一个要干,一个要拦,相持不下局面尴尬。如果恰在此时推门进来一个陌生的人或发生一件新奇的事,孩子立刻被吸引过去,拧劲不消自灭了。孩子的注意极容易被吸引转移到其它方面去。针对这一特点,您可以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利用当时的情境特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一些别的新颖的事物上去。用好了这一办法,还会不知不觉中淡化孩子的拧劲,消除任性的毛病。这一方法越是任性初期越灵。

五是不予理睬法。

前苏联抗德英雄舒拉小时候也有过任性哭闹的毛病。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粉羹不可。由于这是通常饭后吃的一种食物,爸爸妈妈不答应他,他为此大声哭闹起来。爸爸、妈妈并没有哄他,而是先后走了出去,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开初,他仍然大声哭闹:“给我粉羹!给我粉羹!”哭喊了一阵,不见回音。没有“听众”还哭给谁听?自觉没趣也就收场了。孩子任性地要脾气时,在您料定没有什么“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去理睬他,听任他闹一阵子。当他感到任性哭闹这法子不灵时,大多会停止哭闹。事后再行说理教育。这种方法需要家长,一不要太性急,二不要太心软。其中道理您自然明了。

六是自我强化法。

孩子任性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对自己也有强化作用,结果令人满意是正强化,孩子就会继续这一行为;结果令人痛苦则是负强化,孩子就自发地改变这一行为。这可以叫“自我强化”。利用这一规律可以矫治孩子任性的毛病。比如,孩子一犯拧劲不吃饭,拿不吃饭要挟大人。那么好,您就赶紧收拾饭桌,反正是星期天,耽误不了上学,就让孩子好好饿一顿。这饿肚子的感觉就是昀好的负强化。再比如开头提到的,天气还没到穿裙子时候,孩子犯拧非穿不可,如果其它办法都不管用了,那么就让孩子去穿。受凉挨冻就是昀好的教育。当然,采用这一方法,一是要确保后果对孩子身心没有大的伤害,二是大人要狠狠心。比如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您别一想到孩子的饿和冷,就先沉不住气。

老年朋友,临了,还得提醒您,不知您能否心态平和的承认,我的家教心理咨询一再证实的一点,孩子和祖辈在一起昀容易养成任性的毛病。相信这个话题之后,您会当一个称职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因为您已经知道,不能再把“任性”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