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育儿知识一本通
15067600000033

第33章 2~3岁宝宝的日常护理

睡眠护理

保证宝宝有良好的睡眠

2~3岁宝宝一天睡眠9~13个小时。多数宝宝在午饭后要睡2~3个小时。要知道良好和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的成长和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智能的开发和提升,所以一定要在此阶段,保证宝宝有良好的睡眠。可以这样做。

1 提前进餐。幼儿的晚饭时间最好是晚上5:30~6:00,这样吃完饭后,他可以玩1个小时,7:30就可以准备睡觉,8:00左右正式上床睡觉。晚归的爸爸妈妈尽量不要和宝宝一起吃晚饭,让宝宝形成在固定的时间吃晚饭的习惯和意识,并让宝宝晚饭后、睡前有一定的活动时间。

2 睡前要安静。前面我们也讲过,宝宝睡觉前要避免过于兴奋,所以为了宝宝睡前情绪安定,千万不要让宝宝做剧烈的体育运动,或让他看惊险、恐怖的电视节目,导致宝宝特别兴奋,影响夜间睡眠。

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觉之前,要将房间的门、窗打开透气大约20分钟,包括睡午觉也都应该如此。冬季要保持室内温暖,夏天则要尽量让室内温度凉快。房间灯光要调得暗暗的,成人最好不要打麻将、唱歌或跳舞等,以免妨碍宝宝睡觉,尽量保证宝宝能在安静的环境下有好睡眠质量。

4 让宝宝睡自己的小床。成人为宝宝挑选一个小床,小床上放有他自己的枕头、被子,这样有利于宝宝从小熟悉“床”这个睡觉的环境,看到床就意识到“这是睡觉的地方”,从而形成正确的睡觉习惯。

另外要注意床的安全系数:床要有栏杆,四周最好都有,而且栏杆的高度最好是宝宝站立时到前胸的上半部,这样宝宝就不容易爬出来或摔下来;小床软硬适度,不要给宝宝睡太硬或太软的床,最好用硬的或稍有弹性的钢丝床、木头床等。可使用睡袋,尤其是有袖子的款式,这样宝宝晚上怎么动都不易着凉。

5 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通过边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边让宝宝准备睡觉。妈妈可以说:“我们玩了好长时间了,玩具也累了,要睡觉了,我们就让它睡觉吧。”同时也可以通过给宝宝洗澡、刷牙等睡前准备工作来使他产生睡觉的意识。比如:“我们要洗洗澡,刷刷牙,准备睡觉了。”爸爸妈妈一边做出洗澡、刷牙等动作,一边说,这样时间一长,宝宝自然就明白了。

6 实施睡前催眠。如播放催眠曲或者唱摇篮曲,说同样的话、讲简单的故事等。唱摇篮曲,也有很多讲究,如果摇篮曲唱法不对,可能会影响宝宝睡眠。在选曲上,要选择通俗,曲调优美的歌,还要符合宝宝的特点,歌词简单,使宝宝易于接受。

哼唱时,要把音唱准确,否则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影响宝宝安静入睡。

此外,所唱曲目要固定,唱固定的曲子有利于在宝宝脑中形成一种信号,只要一听到这首曲子就自然而然地入睡了。另外,当宝宝刚睡着后,成人不要马上离开,在睡觉过程中,千万不能吵醒宝宝。

7 夏季要预防痱子和蚊虫的叮咬。夏天宝宝易出痱子,洗澡时可用中性肥皂或浴液,进行清洁,清除泡沫后要换水将皮肤彻底冲净。

并且在擦澡时,可在小毛巾上滴上几滴“十滴水”,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凉快舒适而且止痒,最好不要用痱子粉。

另外,预防蚊虫叮咬,家中应装上纱窗,并给宝宝准备蚊帐,最好少用蚊香和各种喷雾剂。如非要使用,可以在中午喷,家中无人时将门窗关好喷洒,经过数小时可将留在屋子里的蚊子杀死,当家人回来时气体也早已散发,或者让宝宝在门外等候,成人先将窗户打开,放放空气,宝宝再进来。

总之,为了宝宝能有充足的睡眠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成人一定要付出你的耐心和努力,坚持训练宝宝,相信过不了多久,宝宝就可以变成一个有睡眠规律的好宝宝!

尿床的防治

此阶段大多数的宝宝不会晚上尿床了,可有些宝宝可能还会尿床。对于宝宝尿床,成人不应该责备和打骂,而是找找宝宝尿床的原因,对症下药。

从婴幼儿期就应该训练宝宝把尿,因为常常把尿的宝宝在有尿之前会出现动作,易于叫醒爸爸妈妈。夜间习惯用不必更换的“尿不湿”的宝宝,往往没有尿前的表示,较易尿床。

另外,下午6点之后避免再大量饮水、吃西瓜和喝冷饮,或在睡前喝牛奶,进食其他液体食物,以免夜间床尿。

也可以采用一些手段来“扼制”宝宝尿床,如成人睡之前叫醒宝宝把尿一次,一定让宝宝尿干净再让他入睡。夜间可以用尿湿报警器,当宝宝有点滴尿排出来时响铃报警,使爸爸妈妈和宝宝都会觉醒而不致尿床。

如果一连几晚都在同时报警就会出现条件反射,使宝宝不会因睡得太熟而尿床。

当然,宝宝尿床一般都是暂时的,随着宝宝的心智发育和泌尿器官的发育成熟,宝宝会逐渐不再尿床。所以只要不是疾病导致的尿床,爸爸妈妈无须担心。

这个时期给宝宝清洁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过了2岁,多数宝宝都已不再使用尿布了,排泄之前也知道及时叫爸爸妈妈帮忙,并且洗澡、洗脸也学会配合成人了。因此,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的卫生护理省心多了。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时期,我们要注意训练宝宝做好口腔卫生的护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用水漱漱口:虽然此阶段,宝宝会模仿爸爸妈妈刷牙,可是真的让他刷牙又不会。这时,成人可以尝试着给宝宝买一把儿童牙刷,沾些水让宝宝刷刷。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刷牙,可在饭后让他喝一点水或教他练习用水漱漱口。

2 要教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选购有两排毛束,每排4~6束、毛较软的儿童牙刷,然后在刷牙时,给宝宝牙刷,让他按正确的方法刷牙,将牙刷的毛束放在牙龈与齿冠萌出处,轻轻压着牙齿向牙冠尖端刷,刷上牙床由上向下,刷下牙床由下向上,反复刷6~10下。动作不要太快,要将牙齿里外上下都刷到,爸爸妈妈良好的示范是宝宝学习的榜样。刚开始刷牙时不要给宝宝用牙膏。每次用牙刷后,要甩去水分,放在通风处风干,不要放在杯内或盒子里,否则细菌易于在潮湿的毛上滋生。

晚上刷过牙之后就不宜再吃东西了,所以应在吃过最后一次食物之后再刷牙。

除了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清洁口腔的习惯,此时还要让宝宝养成洗手的好习惯,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宝宝有一个特点,就是,虽然宝宝还不太会洗手,但喜欢学着成人用肥皂擦手,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个特点,引导宝宝洗手,要常问他“手洗了没有”,要是洗干净了就表扬宝宝几句,如洗得不干净就帮忙洗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虽是培养宝宝自己做好卫生护理的良好时候,可是还需要你时不时地帮他一下,或引导他一下,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宝宝的牙齿护理

牙齿保健要点

要让宝宝自己刷牙

让宝宝自己拿着自己的牙刷,在妈妈的示范下,自己刷牙。虽然还不能刷得很好,但是妈妈要多给宝宝些诸如“刷得真干净啊”之类鼓励的话。

妈妈再给宝宝刷一遍

在宝宝自己刷完以后,妈妈还要再刷一遍。边跟宝宝说“这次该轮到妈妈了”这样的话,边让宝宝脸朝上地仰卧在妈妈的膝盖上。牙齿间的间隙及臼齿上有很多小沟,很容易残留脏东西,一定要仔细地清洗。

吃过零食后要刷牙

吃过零食后,宝宝要漱口,要保护好宝宝的牙齿,最好养成刷牙的习惯。宝宝刷牙时要注意提醒宝宝将水和牙膏一起吐出去,否则容易造成宝宝摄氟过多。

养成刷牙好习惯

宝宝经常啮咬物品,睡觉时张口呼吸,这易引起上唇翘起、下颌骨下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特殊面容,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另外,注意防止宝宝摔倒跌伤口唇或牙齿。宝宝牙齿长齐时,就应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以预防蛀牙。

刷牙的步骤

在刷齿根的时候,要将牙刷竖起

刷牙时不可太用力,牙刷的刷毛尖部容易刺激牙床。在刷容易残留脏东西的牙根时,可以将牙刷竖起来刷。

妈妈帮忙再刷一次

在宝宝自己刷完牙以后,妈妈需要再给宝宝刷一遍。

培养宝宝自我卫生护理好时期

现阶段的宝宝,你在给他做卫生清洁时,不仅要把这项活动看成是每日的例行公事,且要把卫生护理工作,当成寓教于乐的游戏。比如,在洗澡时,可以给宝宝准备好塑料杯子、量杯、船和鸭子,让他们多玩一会,充分放松,让洗澡成为一种游戏。当然,其他的卫生活动爸爸妈妈也可以这么创设。

另外,此阶段是培养宝宝自己做好卫生护理的好时候,可是还需要你时不时地帮他一下,或引导他一下,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宝宝如厕能力培养训练

在培养宝宝的如厕能力时,爸爸妈妈要专门带宝宝到卫生间熟悉环境,让宝宝逐渐了解排大小便都应该在卫生间里进行。并且教给他基本步骤和其他操作,如冲水等。

如果宝宝够不着冲水的按钮,爸爸妈妈可以帮忙,但一定要让宝宝参与,这样有利于宝宝形成便后冲水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可根据对宝宝大便情况的观察,到差不多的时间就开始把他,让宝宝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等宝宝学会独立蹲下上厕所后,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宝宝该去厕所,直到不需要提醒,宝宝也能在固定的时间自己大便为止。

让宝宝学会使用蹲厕

大部分幼儿园或其他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是蹲厕,使用蹲厕的方法和使用坐便器不同,因此,需要对宝宝进行蹲厕训练。同时要在心理上鼓励宝宝独立正确大小便,比如,对宝宝说:“你也是大孩子了,要学会自己尿尿,不然会被笑话。”宝宝有了动力,自然学得也就快了。

便后擦洗怎样做

便后擦洗是必须养成的卫生习惯,即使3岁的宝宝,一般也还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净,所以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妈妈可以先将手纸撕下来叠成小方块,拉完后,在肛门边多擦几次,注意,告诉宝宝尽量不要让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劲,以防将手纸弄破。

宝宝的安全护理

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宝宝的活动也会远离爸爸妈妈的视线。在宝宝独自活动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为了保证宝宝的平安、健康,我们应该培养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健康。

安全防范措施:引导宝宝记住爸爸妈妈或家人的名字、地址等,如果能为宝宝制作一个小卡片,写上宝宝的情况则更好;教育宝宝不要在一些危险的地方玩,如马路边、水边等;不要碰家里的一些危险用品,如插座、煤气、乙醇等。

让宝宝不要伤害动物,以免动物被激怒而伤害到自己;告诉宝宝不能自己乱吃药,特别是带甜味的药品等。

总之,只要成人有了安全意识,宝宝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树立安全意识,并且就会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入园难的问题

对于在此阶段的宝宝的看护问题上,存在最大争议的就是,该不该送宝宝去幼儿园,或应该怎样去幼儿园。

我们要说的是,宝宝是否上幼儿园,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亲子关系,另一个是幼儿园质量。就亲子关系来说,早期送宝宝上幼儿园,只是给宝宝提供了更多的亲情模式,宝宝不仅要和爸爸妈妈,同时还要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对宝宝建立信任感、认同感、适应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宝宝上幼儿园会影响亲子关系,或亲子关系影响上幼儿园,只能说爸爸妈妈在亲子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有误区。要知道,即使是全托,每周还有3个晚上两整白天可以与宝宝高质量亲密接触。“亲子”关系不仅不会受到入园的影响,而且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

至于说宝宝入园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宝宝尽快地顺利入园。

首先,调整作息时间,入园前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告诉宝宝每段时间做什么。按时进餐、睡眠、盥洗、娱乐,让宝宝在家按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进入幼儿园后会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同时能培养宝宝从小就有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其次,训练宝宝自己解决大小便。入园前应该重点教会宝宝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宝宝受不洁之苦。此外,培养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

另外,训练宝宝学会自己喝水,学会自己穿衣服等。如果不能自己解决,要教会他说:“我要喝水”向老师寻求帮助的语言,如果宝宝能会做这些事情,宝宝的自理生活能力较强,入园后不会感到太多的不适应,更容易顺利入园。

培养宝宝交友能力。入园前,应该尽量让宝宝与邻居接触,与邻居小朋友玩耍和交往。入园后,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接送时间,认识同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鼓励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拉拉手,一起玩一玩。这样宝宝在幼儿园有了朋友,就会更容易、更喜欢在幼儿园玩。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解决宝宝入园问题难的方法,当然,这些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每个宝宝。爸爸妈妈只可以借鉴,合理引用,要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和自己的条件,合理引导。要知道,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进入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始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一步一旦成功了,那么他的自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他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性格也会更加开朗和坚强。这对于宝宝的一生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何时上幼儿园最合适

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有许多爸爸妈妈问同样的问题:“宝宝到底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合适”。实际上宝宝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原则上只要幼儿有自理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就可以进入幼儿园了。那么宝宝入园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成熟度呢?有关专家和幼儿教师认为,入园的宝宝具备以下的能力是必要的。

如果宝宝在下面提到的几个基本能力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就应避免让宝宝太早上幼儿园。第一,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宝宝不仅要听得懂老师所说的话的意思,还要有能表达自己所有意愿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老师、小朋友沟通起来也方便。第二,在基本动作技能方面。宝宝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和基本动作,如丢球、握剪刀等,这样在入园后不至于什么都不会,无法参与幼儿园中的活动。第三,在一般社交常识方面。要懂得“轮流”、“排队”等规则,会处理自己的如厕问题,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每年的9月秋高气爽,是宝宝入园的好季节,妈妈大多计划在这个时候把宝宝送到幼儿园,这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与不好,不仅是对宝宝的考验,同时也是对爸爸妈妈的考验。

物质准备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而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的,所以为适应这一转变,爸爸妈妈和宝宝要进行很多的准备。

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准备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生理的准备,要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自己会擦鼻涕,能很好地解决排便问题等;知识的准备,学会数数、认字等;更重要的是宝宝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准备。有的宝宝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差,上幼儿园后会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而且不善于和小朋友交往,从而导致一些宝宝入园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相处,从而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心理准备

宝宝也需要进行心理上和生活习惯上的准备。心理上,要帮助宝宝喜欢幼儿园,愿意去幼儿园,不要拿老师吓唬宝宝,以免使宝宝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生活习惯上,要提前做些准备,让宝宝了解一些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宝宝形成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爸爸妈妈要教会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宝宝自己整理书包、学具;自己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临时穿脱衣服;定时起居;让宝宝单独在院子里或房间里玩;让宝宝多参加游戏活动;试着让宝宝单独留在朋友家里与他的小伙伴一起玩;经常让宝宝单独与其他成人一起玩;出门时鼓励宝宝与周围的人交往;让宝宝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经常鼓励宝宝,让宝宝能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宝宝自控的能力;让宝宝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让宝宝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无条件地爱着他的。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宝宝创造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让宝宝拿出玩具一个人玩,最后要求他整理好;让宝宝自己洗漱和穿衣服;让宝宝阅读故事书、玩积木、下棋、画画,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让他知道做一件事就要有始有终;锻炼宝宝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向宝宝发问;让宝宝多练习用笔;即使还不会认字和数数,也要让宝宝对文字和数字有兴趣;让宝宝了解学校里的作业到底是什么意思等。

总之,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