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育儿知识一本通
15067600000038

第38章 4~6岁宝宝的日常护理

宝宝的日常护理

学校的选择方法

宝宝到了上学的年龄,选择就读哪所学校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的大事,因为一般小学进了最好的学校就增加了进入最好中学的概率,同样也就增加了进好大学的机会,基于这样的考虑,很多爸爸妈妈想方设法让宝宝进入所谓的“名校”学习,目的很简单,为宝宝的美好未来和前程着想。

但名校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入学的严格筛选,到就读期间的激烈角逐,再到毕业升学的层层淘汰,无不是激烈的竞争,宝宝的就读压力要比一般学校大得多,激烈竞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宝宝也容易形成排挤他人的心理,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学校里生活,不仅容易形成宝宝的优越心理,而且也会使宝宝对他人的感觉很淡漠,这些都不利于宝宝心理的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名校里的应试教育都很严重,分数几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就歪曲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本意。学生上学的目的并不是要获得高分而已,获得了高分绝对不能代表宝宝成才了,所以爸爸妈妈刻意地追求选择名校的心理不是很正确的。

以就近入学为原则为宝宝选择学校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宝宝可以和附近的朋友玩,对宝宝乐观性格的形成很有帮助,也对宝宝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好处。如果所在区域学校质量不高,爸爸妈妈可以反映,要求督促其改进,力争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宝宝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乐园。

对于有身体残疾的宝宝学校的选择,爸爸妈妈要慎重考虑。如果选择普通学校,要考虑老师是否能很好地照顾宝宝,是否每周都能进行一定时间的特殊教育,学校接收的态度如何,学校里残疾儿的状况等。总之,要根据宝宝残疾的程度和学校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学校。

入学前的准备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而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的,所以为适应这一转变,爸爸妈妈和宝宝要进行很多的准备。

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准备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生理的准备,要有很强的自立能力,自己会擦鼻涕,能很好地解决排泄问题等;知识的准备,学会数数、认字等;更重要的是宝宝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准备。有的宝宝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很差,上学后会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而且不善于和小朋友交往,从而导致一些宝宝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相处,从而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此外,宝宝也需要进行心理上和生活习惯上的准备。心理上,要帮助宝宝喜欢去学校,不要拿老师吓唬宝宝,以免使宝宝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生活习惯上,要提前做些准备,让宝宝了解一些学校的生活,培养宝宝形成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爸爸妈妈要教会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宝宝自己整理书包、学具;自己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临时穿脱衣服;定时起居;让宝宝单独在院子里或房间里玩;让宝宝多参加游戏活动;试着让宝宝单独留在朋友家里与他的小伙伴一起玩;经常让宝宝单独与其他成人一起玩;出门时鼓励宝宝与周围的人交往;让宝宝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经常鼓励宝宝,让宝宝能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宝宝自控的能力;让宝宝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让宝宝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无条件地爱着他的。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宝宝创造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让宝宝拿出玩具一个人玩,最后要求他整理好;让宝宝自己洗漱和穿衣服;让宝宝阅读故事书、玩积木、下棋、画画,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让他知道做一件事就要有始有终;锻炼宝宝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向宝宝发问;让宝宝多练习用笔;即使还不会认字和数数,也要让宝宝对文字和数字有兴趣;让宝宝了解学校里的作业到底是什么意思等,总之,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上学前的准备

还有不久,学校就要开学了,原本轻松的学习环境,突然要变得紧张起来。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帮助宝宝“收收心”,为他们上学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调整好心态和生物钟

爸爸妈妈应该早一些帮助宝宝进入角色,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让宝宝突然在教室长时间就座,他很可能会不习惯,所以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在入学前就做好心理准备。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爸爸妈妈可以先带宝宝去学校,让宝宝先知道学校是怎么回事;按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活动,多注意参加户外体育锻炼,保持体力充沛。

要注意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在开学前几天,爸爸妈妈尽量不要安排活动,例如带宝宝去旅行,这样宝宝的心是无法平静下来的。爸爸妈妈应该适当地引导一下,带着宝宝去书店看一看,感受一下学习的氛围,依照他的兴趣,买一些对以后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宝宝稳定性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当宝宝看书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宝宝身边和他一起看书,这样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

鼓励宝宝的重要性

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学的新鲜感会消失,宝宝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受到了约束,学习知识也不那样简单。有一部分宝宝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爸爸妈妈懂鼓励宝宝,就会增加宝宝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不仅要鼓励、表扬宝宝,还要适当的提醒宝宝已经是个小学生,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宝宝的心理护理

宝宝感情脆弱怎么办

感情脆弱的宝宝多半是对什么都很敏感的,这样的宝宝遇点小事就会哭鼻子。听故事、看电视、听到或看到可怜的宝宝时,也会眼泪汪汪的。稍稍被人呵斥就会哭。还有的宝宝不仅感情上脆弱,而且感觉上也过敏。不爱闻煤油味、油漆味,不喜欢吃葱等刺激性的食品,对声音也非常敏感,稍有动静就睡不着觉。

对待这类多愁善感易哭的宝宝,爸爸妈妈要慎重对待宝宝善感的心灵,理解、保护他,这是宝宝的天性,要允许这种天性的存在,并且善待这种天性。当然,也要锻炼他。晕车的宝宝,让他常坐公共汽车;在幼儿园内午睡时,让他睡在最靠近教师的床位;宝宝从外面哭着回来时,不要反复询问,而是同他讲愉快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当然对待这样的宝宝也不要娇惯,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让宝宝多经历、多体验,要多鼓励宝宝。

宝宝爱说谎怎么办

有些宝宝很爱说谎,当然是出于不同的原因说谎,因此也意味着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是恶劣的,爸爸妈妈应该进行不同的对待和处理。

宝宝说谎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做了错事怕被爸爸妈妈训斥或惩罚,所以坚决否认是自己做的。这是恐惧超过了他的责任心。如果是这样,成人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宝宝做错事是在所难免的,训斥和惩罚并不能够让宝宝很好地从心理上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只是让他表面顺从而已。当他拒不承认时,直接告诉宝宝,“你骗不了人的”,让他不得不承认错误,给他讲道理,说清楚为什么他做错了,让他明白怎样做是对的,并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爸爸妈妈不要体罚和大声训斥宝宝。

也可能是一种幻想和现实交织的结果,宝宝眼里的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在表达对事物或事情的看法时,宝宝的表达里掺杂了幻想的成分,并非他有意说谎,如果是这样,爸爸妈妈要区分对待,正确引导宝宝的同时注意不要抹杀了宝宝的想象力。

还可能是因为成人说谎,宝宝只是因为模仿才学会了说谎,如果是这样,爸爸妈妈要从自身找原因,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诚实的榜样后才能教育宝宝。

此外,当宝宝说谎时,爸爸妈妈要首先稳定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声斥责宝宝。爸爸妈妈要认真听宝宝解释,了解宝宝说谎的动机,看看谎言的背后是否有任何情感或需要不能被满足。当宝宝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时,爸爸妈妈要给予适时的鼓励与充分的肯定,而且要相信宝宝下次不会再犯。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明明知道宝宝是在说谎,却故意问他:“你是不是在说谎?”,这样试探性地问宝宝问题只能增加宝宝说谎的机会,也会因此而减少对爸爸妈妈的信任。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宝宝你知道他说谎的事,表明自己不高兴的态度和对他信任的态度,并提出希望。

爱护宝宝的自尊心

宝宝的自尊心,是受外界环境直接影响的。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言语刺激,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表现进行过多批评的话,也很容易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逐渐产生自卑感。培养和爱护宝宝的自尊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嘲笑宝宝,更不要对宝宝说“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也许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希望宝宝从此以后记住这件事,促使他们学习。但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分辨能力不是很强,很容易信以为真,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感。

2 要重视与宝宝相处时的礼貌用语,不要用命令、辱骂、责怪等方式的“暴力”语言,使宝宝感到爸爸妈妈对他的轻视,因此没有自信心。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对宝宝使用礼貌用语,可以使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也会这样对待其他人。

3 长辈也应该学会向宝宝承认错误,如果这件事真的是爸爸妈妈错了的话,就要勇于向宝宝承认错误,这样不仅可以使受到伤害的宝宝心里得到安慰,保护了宝宝的自尊心,也可以让宝宝养成诚实的品格。

4 减少宝宝的难堪情绪,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倾诉、批评宝宝,这样会使宝宝因难堪而情绪变得激烈,过多的难堪情绪会造成宝宝的两种心态:一是我行我素;二是变得内向、自卑。这两者都不是爸爸妈妈所希望看到的。所以爸爸妈妈在纠正宝宝错误行为的时候要给宝宝留一些“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