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育儿知识一本通
15067600000040

第40章 4~6岁宝宝的教育

4~6岁宝宝的能力特点

语言能力特点

4岁左右是词汇量快速发展的时期。4岁左右的宝宝能够独立地讲述事情,并且在游戏中遇到疑惑时常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5~6岁的宝宝语言能力有很大的进步,会运用词汇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有时也会有用词不得当。

4~6岁也是语音定型期,这一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要提高宝宝的语言文字智能。爸爸妈妈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尽量和宝宝说普通话,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力规范自己的发音,注意自己的措词,为宝宝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4~6岁宝宝记忆力发展特点

4岁宝宝的记忆范围已扩大到形象或词语的记忆,而且能将部分知识系统化,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然而,其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目的的理解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记忆广度来看,4岁宝宝的记忆广度相当于6岁宝宝的一半,但发展迅速,要稍快一些。

4岁宝宝记忆力在质的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水平较低。宝宝对那些鲜明、生动的事物,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事物,或成为他们活动对象的事物,他们容易记住,而且效果较好。研究表明,对于同样兴趣的事物,有意识记忆于无意识记忆,同时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也就是说,对那些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好,而对那些不感兴趣、无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差。

从记忆方法上看,4岁以后的宝宝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例如,宝宝在复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时,往往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背,而是经常进行或多或少的逻辑加工,有时用自己熟悉的词代替较生疏的词,有时则可能省略或加入某些情节,或对细节程序作更加生动的表达。许多研究表明,到了4岁,宝宝识记理解的材料要比识记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效果好。

社交能力发展

4岁的宝宝非常喜欢结交伙伴,他会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得到完全不同的交际体验。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宝宝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是宝宝们结识新伙伴的好场所。爸爸妈妈为宝宝多创造一些与小伙伴接触的机会,对宝宝的心理成长十分重要。

在宝宝4岁时,有很多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反感,但爸爸妈妈需要耐心、宽容地对待宝宝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宝宝成长的每一天都是快快乐乐的。

6岁左右的宝宝非常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他们都能互相指定角色,一起设计游戏情节,共同协商,并在想象的世界中一起来解决问题,喜欢竞争渴望胜利。当然,小朋友之间也可能发生矛盾,但宝宝已经知道选择解决矛盾的方法,一般不会轻易采用“武力”方式。

4~6岁的宝宝可以这样教

正确对待群体生活

宝宝和同伴们在一起时,常会出现争吵、打斗、抢玩具等行为,爸爸妈妈应该正确对待,尽量让宝宝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有的爸爸妈妈怕别人欺侮自己的宝宝,不让他合群,结果会使宝宝形成孤独、自私的心理,宝宝想不到别人,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对宝宝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从现在开始,朋友和伙伴对宝宝的影响将越来越强,到上学后会更加明显。他更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爸爸妈妈对此要适应,放手让他/她去与人交往。他/她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许多细腻的情感在逐渐发展。成人要照顾到宝宝的各种心理需要,对越来越像个小成人的宝宝,抱着尊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

宝宝的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性格的影响可以渗透到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是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宝宝日后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体现。从宝宝心理和教育的理论看,0~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坚实的阶段。性格能够鲜明地显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比如,对社会的责任心、诚实、正直等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

每个妈妈都以自己特有的育儿方式,使宝宝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宝宝的性格培养应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

宝宝的性格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加重要,幼儿时期知识掌握的少,成年时可以弥补,但性格的缺陷成年是不能弥补的,实际上自然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社交、为人等的社会知识则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到青年时期就定型了,成年之后是很难改变的,成年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社会上和人打交道。

宝宝的自我认知

6岁宝宝已经懂得利用语言、姿势、绘画、数字及其他有关的符号与周围人交往,还能从中了解自己。游戏仍然是这个年龄的儿童主导性活动,通过游戏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场合的感情,既学会了解别人又可学会如何使自己适应别人,同时6岁宝宝已能有意识地把自己和其他宝宝相比较,并常常地公开批评他人。他们开始模仿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有的心理学家称为求同现象。

有经验的爸爸妈妈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通过树立榜样,而不是通过直接批评来纠正宝宝的一些毛病。

另外,爸爸妈妈要以成长的眼光看宝宝。宝宝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钟都有进步,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宝宝得到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无意中却往往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他们总是会以“你还太小,等大一点才行”之类的话来搪塞宝宝。

爸爸妈妈过多地干涉宝宝的决定,只会滋长宝宝的不自信,造成对自己的怀疑和对爸爸妈妈的依赖的心理。爸爸妈妈应当明白:有些事情,宝宝已完全有能力驾驭了。

即使放手让宝宝去做的某些事情失败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宝宝在遭受挫折中,锻炼了胆量,总结了经验教训,宝宝会因此变得更加坚强,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不测不会手足无措。因此爸爸妈妈应放手大胆地让宝宝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在挫折中接受教育。

培养宝宝宽广的心胸

这个阶段的宝宝,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差,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件小事和小朋友吵起来,此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宽容他人。

如果宝宝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能够接受周围一切使他不开心的事情,就无法快乐地生活。宽广的胸怀并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更要注重培养宝宝拥有宽广的胸怀,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要经常带宝宝逛书店

大多爸爸妈妈都很少带着宝宝逛书店,主要是因为爸爸妈妈们自己没有这个意识和兴趣,还有许多爸爸妈妈们嫌麻烦,宝宝需要什么书自己去买回来就成,带着宝宝去书店磨蹭老长时间还不一定能选到心仪的书,而且宝宝看到喜欢的书都想要,给爸爸妈妈带来“经济打击”。

带宝宝进书店可以让宝宝们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的气氛。宝宝通过与书店“零距离”接触,通过触摸翻阅图书,对书有更直观的认识。他们会发现书店里的书要比幼儿园里的书多得多,从而使他们产生想多读书的愿望。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幼儿图书,有许多一定是宝宝喜欢读的。在这里不用爸爸妈妈教,宝宝自己就会翻开来读,这对吸引宝宝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

一些宝宝会在书店发现自己喜欢的书,也许不在爸爸妈妈的选择之列。宝宝可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体验到购书带给他的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爸爸妈妈想让宝宝成为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宝宝,从小就应该带宝宝去逛书店。

4~6岁宝宝注意力发展特点

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经常为宝宝“坐不住椅子”而发愁,无法专心做一件事,因此怀疑宝宝是否患多动症。

其实这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宝宝注意力发展的特点。4~6岁的到处看、到处摸,只要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期的宝宝有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但这并不等于宝宝就患了多动症。

那么要怎样培养这个时期宝宝的注意力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引导宝宝明确学习目的。宝宝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就越容易持久。

2 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宝宝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才容易集中。

3 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宝宝看书,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要配合,尽量不要在旁边看电视,或者玩电脑,让宝宝能够专注地做事情。

4 要给宝宝玩的时间。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宝宝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剥夺”宝宝玩的时间。要让宝宝劳逸结合,帮助宝宝制定自己的时间表,时间久了,宝宝就会养成习惯,自觉遵守时间表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