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常见病调养与配餐
15067800000025

第25章 皮肤疾病

01 皮肤疾病基础知识

皮肤在身体表面起重要的作用

皮肤不仅覆盖在身体表面,还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身体组织。

皮肤的一个功用是对身体起着保护作用,防御细菌的侵入、减轻来自身体外部的物理性冲击。

另外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天气热的时候出汗、张大毛孔散发热量,天气冷的时候收缩血管、缩小毛孔防止热量的散失。

不管外界气温变化如何,尽量保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皮肤有重要的功能是感知刺激。向大脑、脊髓传达冷、热、触觉等信息。

日常应注意皮肤的状态

孩子的皮肤很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

家长在给孩子换衣服、洗澡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皮肤是否有干燥、粗糙、湿疹等现象。

症状相同也未必是相同的疾病

汗疹、尿布疹、婴儿湿疹……这些疾病的特征都是孩子皮肤上有发疹现象,但是治疗方法各异。有时候家长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孩子用药反而会造成病情的恶化。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皮肤方面的疾病应尽早前往皮肤科就诊,这对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帮助。

去皮肤科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皮肤方面有问题,首先应该对全身进行检查。

像麻疹、水痘这样的疾病,除了表现症状在皮肤上,还会发热、咳嗽、流鼻涕等,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有这样的症状表现。还应向医生详细讲明孩子的症状表现是从何时开始、有什么具体表现等情况。

02 婴儿湿疹

月龄低的孩子脸部中间可以见到湿疹

发病原因

出生后不久出现的湿疹

出生后到1岁左右的孩子患有的湿疹被称为婴儿湿疹。这种疾病的原因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特别是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汗疹等疾病在孩子小的时候很难区分确诊,因此统称为婴儿湿疹。

皮肤表面分泌的皮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刚出生的婴儿受到从母体继承的性激素的影响,皮脂分泌过剩很容易形成湿疹。过了2~3个月随着皮脂分泌渐渐减少,又比较容易形成由于干燥引起的湿疹。很多孩子都曾经患过婴儿湿疹。

症状表现

以脸部为中心出现红色湿疹

在脸颊、口的四周、两颚、头部都有红色湿疹出现,有时湿疹会溃烂并伴有瘙痒感。在婴儿湿疹中,常常会有脓状物的小水疱出现。

治疗护理

每日用肥皂清洗一次

如果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差不多3~4周就可以痊愈。每日洗澡时用婴儿专用肥皂,特别要注意清洗额头、发根,这些部位皮脂腺比较发达,皮脂分泌较多,还要注意清洗容易沾到牛奶、口水的口部周围和脸颊。

可以将肥皂泡沫涂在脸颊、额头,用手轻轻擦,然后用水反复冲洗,还可以用温水将纱布浸湿涂上肥皂擦拭、冲洗。

家长还要注意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以防止瘙痒的时候孩子自己抓破皮肤,或者给孩子戴上手套。

如果这种情况还是持续,引起孩子哭闹、情绪不振,应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03 新生儿痤疮

受到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婴儿脸上起痤疮

发病原因

皮脂分泌比较多的部位,有像痤疮一样的湿疹

婴儿在出生1周左右脸部、额头、上下颚等皮脂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出现的像痤疮一样的湿疹,一般被叫做新生儿痤疮。

出生不久的婴儿会由于体内还留有从母体继承的性激素,受到性激素分泌的影响,皮肤总是油油的,多余的皮脂堵塞毛孔,这里就比较容易感染细菌发炎,发出一些像痤疮一样的疹子。

新生儿痤疮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体内性激素分泌的减少,皮肤上的油脂会随之减少,疹子会自然消失。

症状表现

湿疹会遍布脸部,呈红色并有脓状物

湿疹以脸部、额头为中心开始发散,逐渐扩散到整个脸部。由于受到皮脂的堵塞,毛孔变黑。

新生儿痤疮和青春期孩子脸上的痤疮是一样的,没有一般湿疹特有的瘙痒感和痛感。湿疹呈红色并且里面有脓状物。

治疗护理

用肥皂清洗脸部,保持脸部清爽洁净

护理的重点之一是要除去多余的皮脂,保持脸部的清洁。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妈妈可以用婴儿专用肥皂打出丰富的泡沫涂在孩子脸上,仔细清洗然后冲净。

很多孩子不用治疗,在出生后1~2个月症状表现会逐渐变轻最后痊愈。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症状表现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还是要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使用一些非类固醇类外用药或者加入抗生素的软膏。

04 婴儿脂溢性湿疹

由于皮脂分泌过多导致的疮痂状湿疹

发病原因

皮脂和污垢堵塞毛孔,皮肤上有疮痂状湿疹

婴儿的头、眉毛、发根部发出的黄色疮痂状的东西就是婴儿脂溢性湿疹。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体内还留有从母体继承的性激素,受到性激素影响,皮脂分泌旺盛,很容易造成皮脂和污垢堵塞毛孔,粘在皮肤上。特别是额头、眉毛、发根部皮脂分泌比较多,很容易出湿疹。

婴儿脂溢性湿疹大部分是因为皮脂分泌过剩引起的,孩子出生3~4个月基本能自然痊愈,如没有特殊情况出现,做父母的无需过度担心。

症状表现

头皮、发根部有黄色的疮痂状附着物

头皮、眉毛、发根部有呈黄色的疮痂状附着物。如果时间久了发根部、额头周围就会越来越厚,慢慢呈疮痂状物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引起炎症。摸起来有黏糊糊的感觉,疮痂状物底下是红色的湿疹,但是没有瘙痒感。

治疗护理

洗脸部保持洁净

不能强行剥落这种疮痂状的皮脂块,可以在洗澡之前30分钟左右在孩子头发上涂抹婴儿油浸湿发根,然后用指腹轻柔搓洗,这样可以使皮脂块脱落。

这种疮痂状物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洗下去的,要坚持洗数次,才能慢慢使其脱落。除了可以用婴儿油,还可以用橄榄油、凡士林、氧化锌软膏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基本上3~4周可以痊愈。家长如果发现症状表现有恶化的情况,如皮脂块变厚,怎么洗也没有效果或者有异常的味道,则需要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05 汗疹

在容易出汗的部位有细小红色发疹现象

发病原因

汗液、污垢堵塞了汗腺引起炎症

汗疹是由于汗腺被汗液、污垢等堵塞,无法排出体外的汗液积存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头部、额头、颈部、手腕、脚腕、腋下、后背、臀部等比较容易积存汗液的部位会发出刺痛感,并伴有瘙痒感的细小疹子。

婴儿的新陈代谢很旺盛,在小小的身体上分布了和成人一样多的汗腺,这些汗腺要比成人的密集得多,所以也更容易出汗。并且孩子的关节总是不能像成人那样伸直,就更容易积存汗液,这也是容易形成汗疹的原因之一。

症状表现

积存汗液的部位,出现瘙痒感强烈的疹子

在头部、额头、腋下、后背、垫尿布的下腹部这些比较容易积存汗液的部位出现细小的粒状疹子。

发的疹子最初呈白色没有瘙痒感,渐渐地开始有炎症并且变红,有刺痛感和瘙痒感。如果抓挠患部再加上出汗,瘙痒感就会更强烈。

如果抓破了的疹子再感染上黄色葡萄球菌,汗疹会进一步恶化化脓并伴有疼痛感。在头部、额头、腋下、后背、垫尿布的下腹部这些比较容易积存汗液的部位出现细小的粒状疹子。

发的疹子最初呈白色没有瘙痒感,渐渐地开始有炎症并且变红,有刺痛感和瘙痒感。如果抓挠患部再加上出汗,瘙痒感就会更强烈。

如果抓破了的疹子再感染上黄色葡萄球菌,汗疹会进一步恶化化脓并伴有疼痛感。

治疗护理

如果有瘙痒感的疹子越发越多,还是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孩子出汗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把汗擦干,如果有发疹的现象,一定不要让孩子把疹子抓破。

如果发疹的数量多,面积大,瘙痒感强烈或者有疹子被抓破等情况,应去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开一些含有类固醇的药膏进行涂抹。

要注意即使擦干孩子身上出的汗,还要注意衣物厚薄、房间温度

出汗很容易引起瘙痒,因此在婴儿玩耍之后或者午睡醒来后家长应即使擦干他身上的汗液。

孩子微微出汗的时候,要勤给孩子换衣服或者洗澡,对于比较容易积存汗液的指关节、膝关节,可以轻轻擦拭。

衣服要选择比较容易吸汗透气的薄布料。近年来由于室内温度过高引起的汗疹情况的增加,家长还应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

汗疹被抓破后涂药或切开治疗伤口如果感染了黄色葡萄球菌就会化脓。

患部会形成脓肿,应该尽早切开脓肿清理患部,还应涂一些软膏或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止发炎。患有这种疾病时会伴有强烈的疼痛感、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抓破汗疹。

06 接触性皮炎

皮肤受到接触物的刺激引发炎症

发病原因

口水、汗液是发病的原因

皮肤受到接触物的刺激而发炎。婴儿发病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口水、汗液、尿液、果汁等刺激引起的。

症状表现

与刺激物接触的部位发炎

皮肤发炎并有瘙痒感,出现粒状物或水疱。其特征是仅仅在接触了刺激物的部位发炎。

治疗护理

保持清洁,涂抹药膏

清洗患部,保持患部清洁,还可以涂一些消炎的药膏。

症状表现轻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果瘙痒感强烈、患部有脓状物出现、发炎皮肤面积扩大等症状表现,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的皮肤科或儿科就诊。

07 尿布疹

由于尿液等的刺激引发的炎症

发病原因

粪便、尿液里等某种成分刺激皮肤而引起的炎症

垫尿布的部位受到粪便、尿液等的刺激而发炎,起一粒一粒的疹子,呈红色并有溃烂现象。

汗液、尿液使尿布总是处于湿的状态,尿布和皮肤摩擦接触,擦伤皮肤引发炎症。

粪便和尿液长时间与皮肤接触,是造成尿布疹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含有的消化酶溶解了皮肤中的蛋白质,同时尿液中含有的氨使皮肤呈偏碱性,再加上粪便中的消化酶的作用,使炎症越来越厉害。

特别是腹泻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尿布疹。

症状表现

垫尿布的部位呈红色

垫尿布的部位发炎而呈红色。炎症有时会遍布整个臀部,有时候会出现在肛门周围、腰部、大腿根部。

症状严重时会有皮肤剥脱的现象

症状表现严重时可见到起水疱、皮肤剥脱并有刺痛感,孩子在排尿、洗澡时都会因疼痛而哭泣。

月龄低的孩子的粪便比较稀,排尿次数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腹泻时被尿布包裹很容易患尿布疹,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勤换尿布。

治疗护理

如果溃烂严重、症状表现持续时间长应前往医院就诊

月龄低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常时间和尿布接触很容患上尿布疹。如果溃烂严重、皮肤有剥落现象应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一般会给患者开一些抑制炎症发展的非类固醇药物,如果症状表现严重可能会开类固醇类药剂。涂药时要保持皮肤清洁。

应保持孩子臀部清洁、干燥

如果孩子患了尿布疹,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持孩子臀部的清洁,勤换尿布,在孩子每次排便、排尿后可以坐浴或者淋浴将臀部清洗干净,然后擦干再穿上衣服。

每次清洗后可以给孩子涂抹凡士林,这样可以避免粪便、尿液直接接触刺激皮肤。

用肥皂如果频繁清洗可能会破坏皮脂的分泌,每日清洗1次即可。

外出时清洗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湿的纱布或者脱脂棉擦拭臀部,回家后再做清理。

给孩子清洗臀部时,应尽量避免用含有刺激成分的湿巾等擦拭,这样会使尿布疹反复发作。

08 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症

一种霉菌引起的臀部皮肤感染

发病原因

一种霉菌可引起臀部、胯部湿疹出现

皮肤受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发炎症,表现为臀部、胯部有红色粒状的小水疱或有脓状物的疹子出现。

白色念珠菌经常存在于口腔内部、阴部、皮肤表面。这种菌在人健康的状况下是不会引起疾病的,但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温度或湿度升高时就会大量繁殖引起皮肤发炎。婴儿臀部、胯部常常发炎就是因为孩子的体温偏高并且汗液、尿液积聚在尿布中,给这种病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症状表现

有湿疹的皮肤和健康的皮肤

臀部、胯部出现很多红色细小的湿疹,使皮肤变红并且有溃烂现象。有时候在肘关节、膝关节内侧,颈部、腋下也会发疹子。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水疱状或含脓状物的疹子出现。大腿根部、臀部周围呈红色并开始溃烂。有湿疹的皮肤和健康的皮肤之间的界限清晰分明。

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症和尿布疹的症状表现非常相似,但是不同处在于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症之一是尿布没有包裹到的皮肤,也会有炎症。

治疗护理

保持臀部清洁,治疗时可使用加入抗真菌剂的软膏

观察是否有白色念珠菌,如果发现有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加入抗真菌剂的软膏进行治疗。和治疗尿布疹一样,家长要勤给孩子换尿布,在孩子排便后清洗臀部,换尿布之前擦干臀部。涂药时要注意皮肤褶皱里也要涂到。一般1~2周可以痊愈。

09 疱疹

出生时产道感染的疾病

发病原因

孩子的湿疹是由于感染了病毒

孩子全身遍布水疱、脓疱。如果孩子患的是特应性皮炎,很可能是单纯感染了疱疹病毒。

症状表现

疱疹在很短时间内遍布全身

身体、脸部、腕部、脚上出现有痛感和痒感的水疱、脓疱。

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指导用药

早期治疗是关键。皮肤科医生可能会给病人开抗病毒的口服药剂。在服用口服药剂时避免使用类固醇类外用药。2周可以痊愈。

10 单纯性疱疹

口腔内、唇部周围出现水疱

发病原因

人体抵抗力下降异感染疱疹病毒

皮肤黏膜感染了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引起口腔内、唇部出现水疱。单纯性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口唇周围出现的疱疹主要是1型。

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多潜藏于神经细胞中,不会立即发病,所以几乎不会有任何症状表现。但是一旦人有发热、疲劳、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则会突然发病。

症状表现

嘴唇周围、口腔内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

鼻孔、嘴唇周围,眼部周围出现红色疹子、水疱并且有痒痒的感觉。有时可见到牙龈、口腔内有口腔炎。

水疱破裂后溃烂,形成溃疡并伴有疼痛感。有时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治疗护理

在孩子不愿意进食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

如果见到以上症状表现应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果口腔内的水疱破裂或者口腔炎变得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有麻醉剂的软膏缓解疼痛。

11 传染性脓痂疹

受到蚊虫的叮咬引起的细菌感染

发病原因

原因为伤口感染了黄色葡萄球菌

受蚊虫叮咬、汗疹、湿疹等部位被抓破后感染了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皮肤上发有强烈瘙痒感的水疱并且逐渐向全身扩散,夏天常见,也是儿童多发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皮肤病。

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正常人鼻孔内,对于健康的皮肤是无害的。但是如果受伤的皮肤感染了此种病菌就可能发展成传染性脓痂疹。孩子的手在挖鼻孔后常常又会抓挠被蚊虫叮咬过的部位,因此比较容易感染黄色葡萄球菌。

水疱中渗出的液体有很强的传染力,如果患部水疱破裂,渗出的液体沾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很容易造成水疱大面积扩散。

症状表现

强烈瘙痒感的水疱,在很短时间内遍布全身

汗疹、湿疹、蚊虫叮咬处、皮炎被抓破后,伤口受到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发出很多有瘙痒感的小水疱。水疱破裂后渗出的液体又沾到皮肤的其他部位,其他部位也出现水疱。有的水疱会含有脓状物,并且溃烂。

瘙痒感强烈,抓破水疱的手如果再搔抓皮肤其他部位,很容易造成其他部位也受到感染。此病传染力极强,兄弟姐妹或者身边的人都可能被传染。

治疗护理

在身体出现此种水疱,但还没有遍及全身时就应就诊

如果发现有水疱出现,可以把患部用纱布包扎并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一般会给病人开一些含有抗生素的外用药和口服药。如果坚持治疗,基本上在1周左右可以好转。但如果中途停药则很容易复发。抗生素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剪短孩子的指甲以防止抓破水疱

污垢如果积聚在皮肤上,很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因此家长应勤给孩子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杀菌效果比较强的肥皂打出丰富的泡沫,仔细给孩子清洗1次即可。

为了防止孩子用手抓破水疱造成病情恶化,家长应剪短孩子的指甲并勤给孩子洗手。

要防止本病传染给身边的人

本病的传染力非常强,因此要尽量避免洗盆浴以防传染给家人。还要避免和家人用同一条毛巾。

如果用纱布包裹住患处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传染给他人,但是在疾病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家长应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12 带状疱疹

治疗护理

会产生抗体,会自然痊愈

不用特殊治疗也能产生抗体,因此能自然痊愈。抗体形成大约需要半年或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有会增多、有发炎现象,但是现在主要是靠自然痊愈。

发病原因

这是一种潜伏在神经中的水痘病毒引起的

水痘治好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神经中,在人疲劳、感冒等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侵犯人体,引起神经痛、水疱等皮肤疾病。

水疱出现的部位会因人而异,如果出现在脸部,离眼睛近则很容易伤到眼球,离耳朵近则很容易引起面部神经麻痹。

症状表现

起水疱的同时常伴有神经痛

这种疾病很多时候是先发现神经痛,最初表现为身体两侧不一定是哪侧有针刺样痛感。

2~3日后感觉到疼痛的部位开始变红,出现水疱。水疱在7~10日左右变得浑浊呈黄色,最后变成黑褐色的疮痂。疮痂脱落后就会逐渐恢复,但是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溃烂。

治疗护理

尽早接受治疗,并加强营养保证体力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时,很容易疲劳、困倦、抵抗力下降,这时候更要注意在家安静休养,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疼痛感出现时,不能用冷敷法,而是应该热敷。

如果不采取治疗,很容易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给以后工作、学习带来隐患,所以还是要尽早就医。一般医院多使用抑制病毒活动的抗病毒药物或者止痛药进行治疗。

13 寻常性疣赘

多出现于手掌、足底并且伴有疼痛感

发病原因

由于感染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这是由于感染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所致的一种疾病。特征是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疣赘出现,多出现于手掌足底,按压碰触有痛感。

症状表现

皮肤变硬并且有粗糙不平滑的感觉,疣赘凸起

疣赘直径在2毫米左右呈凸起的粒状,分布于手指、足底等部位。有单独一粒一粒发出来的,也有成片发出来的。

治疗护理

可以用液体氮冷冻后去除

把液体氮涂在棉签上抹在疣赘上使其冷冻然后去除。一次可能并不能除掉,要分多次去除。

14 水疣

感染病毒后发出的一种疣

发病原因

感染了传染性软疣病毒,身体各部位起疣

这是一种皮肤感染了传染性软疣病毒而引起的疾病。直径在1~3毫米左右,并且中间有些凹的疣遍布身体各处。一般没有瘙痒感,但是有的患者患有特应性皮炎,由于瘙痒抓破疹子而感染这种病毒。这种疾病有传染性,应多加注意。

症状表现

表面有光泽并且中间凹陷

这种疣有光泽呈白色透明状,多出现于颈部、腋下、背部、肘部、膝部两侧。中间稍微有些凹陷,一般没有疼痛感和瘙痒感。直径在1~2毫米左右。

疣里面的白色含有病毒,一旦抓破沾到身体其他部位则有可能感染其他部位。

15 蚊虫叮咬

被蚊虫叮咬的部位红肿

发病原因

蚊虫叮咬的部位红肿,出现水痘

被蚊虫叮咬的部位红肿并且有瘙痒感,出水疱。婴儿的皮肤很薄并且抵抗力要比大人弱得多,被蚊虫叮咬后可能会有发炎现象。

被蚊子、蜱螨、蜂、毛虫等叮咬后的症状表现是不同的。

症状表现

伴有疼痛、瘙痒感、红肿

一旦感染了细菌,就很容易造成化脓形成传染性脓痂疹。

孩子如果被蜂叮咬,严重的会造成意识障碍的急性重过敏症,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

治疗护理

被蜂蜇伤后要用针拨出刺

被蜂蜇伤后皮肤里会留有蜂的针,如果蜂针比较大,要用钢针拨出来,如果蜂针比较小,可以用胶带粘住被蜇部位再撕掉胶带。

最好家长能用嘴把被蜇咬的部位的血也一起吸出来。然后用流水冲洗患部冷敷、涂抹一些止痒的或含有类固醇的软膏。

被蜂蜇后出现急性重过敏症比较多的是马蜂,蜇后人脸色很差、呼吸困难,这时应立即把病人送往医院。

可以用肥皂清洗患部,冷敷后涂抹一些止痒的药膏

被其他的蜂蜇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洗被蜇咬部位,用流水冲洗干净,还可以冷敷然后涂抹一些有止痒作用的药膏。

肿大的部位如果长时间不消肿,瘙痒感强,应就医。根据症状表现医生可能会开些含有类固醇的软膏或者抗过敏的药物。

在蚊虫较多的地方可以使用驱虫剂,并且给孩子穿长袖衣服,使孩子皮肤尽量少裸露在外。

16 化脓性指甲炎

指甲起毛刺、受到细菌感染

发病原因

指甲附近的伤口感染了细菌

指甲起毛刺感染了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有肿痛感。

症状表现

指甲周围肿痛

指甲周围伤口发炎并且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指甲根部有脓状物肿。

治疗护理

可以使用消毒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伤口进行消毒,还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病情如果轻微,大约在3~4天就可以好转。

17 婴儿苔藓

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伴有瘙痒

发病原因

蚊虫叮咬的部位过敏

孩子被蚊虫叮咬的部位出现过敏反应,红肿并且感到非常痒。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功能还不是十分健全。这种情况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常见。

症状表现

被蚊虫叮咬过的部位红肿、瘙痒

被蚊虫叮咬过的部位出现红肿,并且起水疱,还伴有很强烈的瘙痒,经常会被孩子抓破出血。

治疗护理

可以使用一些止痒的药物

瘙痒感如果强烈的话应该尽早就医。医生会给孩子使用一些止痒的抗组胺药物及类固醇软膏。家长应该注意尽量给孩子穿的衣物可以遮住全身,避免孩子皮肤裸露在外,还要剪短孩子的指甲防止抓破被叮咬部位。

18 晒伤

受到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黑色素增多

发病原因

由于紫外线的照射皮肤内部色素增加

紫外线破坏皮肤细胞,皮肤为抵挡这种伤害,合成一种黑色素。但是如果受到过度的紫外线照射,黑色素的增加速度也会加快,使皮肤呈浅黑色仿佛晒伤一样。

孩子的皮肤比成人的皮肤要薄很多,因此紫外线很容易透过皮肤表层而破坏皮肤功能。另外受到过度照射还容易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容易造成感染以及增加皮肤癌的发病几率。

症状表现

皮肤红肿,严重时会起泡

经紫外线照射后2~6个小时皮肤开始变红,有针刺痛感,色素沉淀,皮肤逐渐变成浅黑色,然后开始蜕皮。晒伤比较严重时,被晒部位会觉得肿痛,并且有水泡出现,甚至伴有水肿、发疹、发热、呕吐等症状。

晒伤严重时会造成身体衰弱,根据症状表现需要住院治疗。

治疗护理

可以冷敷晒伤部位,还要做好保湿工作

孩子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晒伤,可以选择阴凉的地方,给孩子戴上帽子,涂一些防晒的婴儿护肤品。

19 疥癣

寄生虫引起的瘙痒、发疹

发病原因

寄生虫引起的瘙痒病状

有一种被称为人类疥癣虫的寄生虫,寄生在人类皮肤的角质层能引起皮肤病。这种病具有传染性,患病后皮肤有瘙痒感。

症状表现

体温升高时会有强烈的瘙痒感

这种皮肤病的特征是有强烈的瘙痒感,特别是晚上人在睡觉的时候,体温升高,瘙痒感会更加明显。手指、手掌可以见到水疱、全身可见红色发疹、硬疙瘩。

治疗护理

主要治疗方法为止痒

治疗可以使用药浴、软膏涂抹、口服止痒药。人类疥癣虫遇热容易死亡,患者的衣物最好经过高温处理。

20 皮肤洞

孩子先天性后背有小的孔洞

发病原因

先天性背部、腰部有孔洞

从腰部到臀部还有背部的皮肤上有小的孔洞。孔洞内的神经可能是畸形的。

症状表现

背部有小的孔洞,会影响孩子发育

臀部、背部、少数情况下还有头部出现小的孔洞。脑部、脊髓会受到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腿部生长变形,排尿、排便都有困难。

治疗护理

孔洞变深时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陷下去的部分如果被皮肤覆盖,暂时还无需治疗的必要。但如果皮肤孔洞越来越深则会影响到脊髓、大脑,可能会引起脑膜炎等疾病,必须实行手术。

21 痣

先天性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发病原因

青痣

这是一种症状及治疗常见的痣

孩子出生后在腰部、臀部常见的一种平的青灰色痣,形状、大小、颜色深浅因人而异,和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变淡,大部分孩子在5~6岁左右会自然消失。无需特别治疗。

异位性蒙古斑

蒙古斑出现在腰部、臀部以外的部位

出现在手、脚、肩部、胸部、脸部、腰部、臀部以外的部位的蒙古斑被称为异位性蒙古斑。大部分的异位性蒙古斑都会自然消失,但是也有随着孩子的成长反而颜色变深的情况。

根据蒙古斑出现的部位可以尽早选择激光治疗,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最好还是咨询医生。

太田母斑

多见于女孩子,长在眼部周围的青痣

青色与褐色两色混合,出生后数月开始出现于额头、鬓角、眼部周围。此类症状多出现于脸部一侧,只有少数情况下两侧都会出现。

虽然不会发生恶化,但是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反而会在青春期开始后颜色逐渐加深,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早进行激光治疗。

红痣

它是延着眼部中心线呈淡红色分布的痣

红痣,和正常皮肤颜色很接近,呈粉红色像红鲑鱼肉一样的颜色。其特征为:分布在脸部中心线附近、额头中央、上眼睑、鼻下、上唇等。

虽然长在脸上并非常醒目,但是无需特别治疗,在孩子1岁至1岁半左右的时候会自然消失,所以无需担心。

海绵状血管瘤

像海绵一样的触感柔软的青紫色痣

出生后可见的凸起的痣,颜色一般和皮肤相同,少数为青紫色,有的皮肤表面同时会伴生草莓状血管瘤。由于血管畸形导致的血管瘤中含有血液,挤压碰触后会有柔软的触感,这种血管瘤不会自然变小,所以应该及早到皮肤科进行治疗。

草莓状血管瘤

像草莓一样呈红色颗粒状的痣

出生时无明显症状表现,在其后的数日至1个月左右身体开始出现红色斑点并快速变大呈凸起状,因像草莓状呈红色并表面有粒状物因此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到孩子6个月左右红色开始逐渐变淡,当孩子6~7岁时会逐渐消失。但是治疗后皮肤后留有褶皱,如果痣的面积非常大就有可能不会自然消失,这时候需要及早就医。

单纯性血管瘤

像葡萄酒红一样无明显凸起的痣

和正常肤色界限明显,呈红色,大小各异,主要生长在脸部,偶尔可见于身体各处,此类痣虽然面积很大,但不会发生恶化也不会自然消失,如果尽早接受激光治疗可以使颜色变淡。如果此类痣分布在额头至眼部周围,占到脸部单侧大面积,可能会引起青光眼以及癫痫,应尽早就医。

一般性血管瘤

分布于颈部以及头部后侧的红痣

这是一种从颈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头部后色的红痣,此类痣不容易消失,约有一半的孩子成人后也不会消失,因长在头部后侧被头发覆盖因此无需特别治疗。

褐色痣

呈褐色无凸起的扁平痣

此类痣呈褐色扁平状无凸起,形状颜色大小各异,分布于身体各部位,有的孩子出生时就带有此种痣,还有的孩子出生后才生长。

不会恶化但是也不会消失,治疗后有复发的可能。

牛奶咖啡斑

呈椭圆形茶色的痣,如果出现6个以上则需要引起注意

与正常肤色界限明显,呈椭圆形无凸起褐色,因其像加入牛奶后的咖啡而得名,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出生时就带有此类痣,也有出生后才出现的。如果身体上出现6个以上,极有可能是神经纤维瘤,这是一种神经纤维上长的瘤,需要及早就诊。

皮脂腺母斑

从青春期开始出现的一种褐色呈凸起状的痣

表面扁平状有轻微凸起,呈黄色,多发于头部,此类痣生长的部分不会生长毛发

进入青春期以后皮脂腺分泌旺盛,开始出现此种痣,洗头发的时候会引起出血,颜色会逐渐变浓最后呈褐色,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癌变,需要尽早手术进行切除。

黑痣

由于合成黑色素的细胞的增多而形成黑痣

一般被称为黑痣,是一种很常见的痣,此痣多为先天性,是由于合成黑色素的细胞增加而使皮肤带有黑色或黑褐色,表面形状及大小各异,有扁平状,凸起状,半球状,表面生有毛发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占身体的一半,这种面积巨大的色素性母斑有恶化的可能性,直径如果在5~6毫米以内无需特别担心,如果突然变大,或者颜色形状发生变化,或者有发炎,红肿,出血,瘙痒,疼痛等症状表现,很可能是皮肤癌或者转变成恶性黑色瘤,需要立刻就诊。

白痣

色素异常引起的白痣

先天性出现在特定部位皮肤颜色比身体其他部分要白,也被称为脱色素性母斑,致病原因可能是因为色素细胞受到破坏、减少,无法形成黑色素,造成部分皮肤变白。多见于身体、手、脚部位,脸部出现此种痣的情况比较少见,如果白色部分不扩大,则无需特别担心,如果面积扩大则可能是其他的病症,家长应仔细观察如果症状表现发生变化则需要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