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
15069100000055

第55章 智斗书吏

孟浩然在长安遭到朝廷冷遇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在襄阳十字街开了一个中药铺,取名叫“百草堂”。他不仅卖药童叟无欺,若遇穷苦百姓有个三灾八难,还经常予以接济。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生意日益兴隆。

百草堂的生意兴隆,同城的其他几家药铺的生意却日渐清淡。几家药铺的老板都是当地的地头蛇,十分嫉恨孟浩然抢走了他们的生意,便串通一气,买通了刺史衙门里的一个书吏,想借官衙势力搞垮百草堂。

这个书吏是刺史的亲信。平素也喜欢舞文弄墨,曾慕名想同孟浩然套近乎,可遭到白眼,心中早有成见。今见一伙人送银来要将孟浩然挤走,正中下怀,就满口应承下来。

这天,刺史在谈到襄阳的文人学士时,书吏乘机挑唆说:“遭到朝廷冷遇的孟浩然,自恃才高无处用,在十字街开药铺,不知弄些什么花花点子,使全城都不安宁哩!”

“什么花花点子?”

“这个孟浩然仕途不畅,牢骚满腹,没有地方卖弄,竟挂出‘百草堂’的招牌,吹嘘天下的药材无所不有,其实,是存心挤垮同行,唯恐天下不乱哩!”

“真有这等事吗?”刺史疑惑地问。

书吏进一步进谗道:“他不但欺行霸市,甚至还把老爷也鄙薄得一钱不值哩!”

“他说些什么?”

“小人不敢面讲。”

“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书吏凑上前去,压低嗓子说:“他骂老爷目不识丁,草包一个。”

“什么?”刺史被激怒了。他发火道:“看我来教训他!”

书吏干笑几声,道:“对付他那样的穷酸文人,何须劳您大驾,我略施小计就可让他在城内站不住脚!”

“你有什么办法?”

书吏对着刺史耳边叽咕了一阵。原来,他出了个鬼点子,由刺史开了一服中药单要孟浩然照单发药,若配不齐或者根本没有,就砸招牌封药店,以行骗罪抓进大牢。

书吏拿着鸡毛当令箭,三步并作两步率着衙役径直来到“百草堂”,进门就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一甩,咋呼道:“这是刺史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药铺的伙计接过药单一看,傻眼了。原来药单上开着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行运早,行远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伙计上前对书吏陪着笑脸道:“不知刺史大人是请哪里的郎中开的药方,我们从未听说过有此药名,还是另请……”

还没等伙计说完,书吏就破口大骂道:“你们不是开的‘百草堂’药铺吗?若是配不齐刺史大人的药方,我就要动手砸招牌、封店门,抓你们掌柜的进大牢!”

伙计慌了,忙道:“我们药铺确无刺史大人要的药,请到其他药铺看看。”

“哼!自称天下药材无所不有的‘百草堂’,今日倒刁难起刺史大人来了!来人哪,先把‘百草堂’的招牌给我砸了!”

“慢!”吵闹声中,孟浩然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接过药单看了一眼,心里明白这是在出难题,再看书吏和一帮凶神恶煞的衙役的架势,知道来者不善。禁不住付之一笑,问道:“既然是刺史大人关照小铺,有劳书吏先生带衙役来抓药,不知有何见教?”

书吏傲慢地说:“刺史大人急需几味药,必须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招牌,治你行骗罪!”

孟浩然淡淡一笑:“刺史大人的病好蹊跷呀。不过,他所需的药,本店里应有尽有。”

“孟先生别吹!刚才伙计说连药名都没听说过,你说有,当现拿出来看看。”

孟浩然不慌不忙地在柜台上摊开了四味药。

书吏一看,原来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红皮李子,一枚干桃僵,讥讽道:“孟先生,你自恃才高医精,请问这堆乱东西算什么药?”

孟浩然笑道:“萝卜是‘甘罗’的意思。甘罗12岁就当了宰相,你说他是不是‘行运早’呢?”

“就算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83岁才遇周文王,你说他是不是‘行运迟’呢?”

“也算是!”

“这红皮李子,虽然酸不溜溜的,却是紧俏货,所以它叫‘正行运’哩!”

“啊!”

“这干桃僵是隔年的桃子留在树上的,经过雪冻霜打,已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它已‘不行运’了。”

孟浩然面对四味药侃侃而谈,书吏无话可驳。

孟浩然见书吏呆呆地愣着,接着说:“我将这李子和桃僵还有一比!”

“比做什么?”

“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干桃僵好比是我。”孟浩然一字一板地说,“你虽初通文墨,不学无术,可有刺史的粗腿可抱,整日摇唇鼓舌,借刺史之名狐假虎威,当是‘正行运’。我空有满腹文才,却受到小人的中伤、忌妒,就是自谋生路开药铺,也有人暗中使绊子,所以‘不行运’。”

书吏见孟浩然借题发挥,暴跳如雷:“你当众羞辱我,等着瞧!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孟浩然嘿嘿冷笑道:“势利小人的伎俩我见得多了!有本事尽管使出来,我孟某人奉陪到底!你为刺史要的药已配齐,请从速离开,别在这里影响我做生意!”他说罢,拂袖进屋去了。

书吏找不到岔子下蛆了,像斗败的公鸡一样怏怏回到衙门。

☆孟浩然:唐代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